演示厅内,一台仿人抱夹机器人正在快速移动,当它到达操作台前,利用独特的夹持机构,快速调整自己双臂的间距,以稳定夹持操作台上的大小形态各异的箱子。
此时,它正用自己的“双手”夹住并抱起这个箱子,它的动作轻柔,完全看不出箱子其实重达50公斤。随后,机器人开始识别周围环境,并自主规划目标路线,穿过一些障碍物,最终将箱子平稳地放置到位于门口的平板手推车上。
这是仿人机器人研发生产商「戴盟机器人」推出的首款产品:仿人搬运机器人。
今年以来,随着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和LLM大语言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创新,被认为是其最佳载体的机器人也受到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火热关注,机器人的研发更是你追我赶。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戴盟机器人研发团队也是其中之一。
“工业场景下的机器人自主避障目前可以用传感器和相应的感知、规划、控制算法来实现,但是机器人的操作对象不仅是标准化的操作台或者料箱/托盘,还有非常多尺寸经常变化、形状各异或易碎的物品,因此机器人的‘手’和‘手臂’的重要性很大。”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戴盟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王煜教授介绍说,“如何像人类工人一样的具有适应性且柔顺地完成工作,这正是戴盟在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2023年8月,「戴盟机器人」宣布已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由昆仲资本独家投资,资金将主要用于首款仿人搬运机器人的市场推广和量产,以及后续仿人操作等系列产品的研发。
01 机器人的“落地”秘籍——类人级“心灵手巧”
戴盟机器人由国际知名机器人专家王煜( Yu WANG)博士和段江哗博士于2021年12月联合创立。戴盟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专注研发和生产真正可商用的多系列通用仿人机器人产品,致力于为智能制造、物流及商用服务等场景提供全方位产品和创新性解决方案。
“我们的使命是创造具有高度智能和真正实用价值的机器人,使其能够与人类并肩工作,满足全球的劳动力需求。”戴盟机器人CEO段江哗表示。
“我曾走访了许多制造业企业,发现尽管工厂里有不少自动化设备、AGV( )、AMR( Robot)、无人叉车等设备,但在操作上仍离不开人。”段江哗说,“仍然需要大量工人负责把货物放在运输车上,或者对物料、零件等进行处理。”
对于大量现存的生产线而言,如果用AGV或AMR来替代这部分人力,也就意味着需要对产线进行相应改造,工程量和成本都比较高。
“因此我们想到,能不能有一款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极具适应性和学习任务操作的能力,既可以自主的移动,同时又可以进行灵巧的操作,这样就不需要对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充分解决工厂痛点。”王煜教授说,“这也是我们在港科大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台湾台达电子、联想集团合作做的研究课题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段江哗博士是这个项目的联合负责人(Co-PI)之一,因此解决机器人“手巧”的问题就成为了戴盟产品化的发力点之一。”
据悉,今年戴盟将会推出更加聚焦“手巧”的第二个产品系列——仿人操作机器人,将面向工厂、实验室以及商用服务场景替代人类完成精细化操作任务。
“人形机器人不应仅仅是做到外形上仿人,更重要的是要先在功能上能替代人做的具体任务,且无需大规模改造环境来配合机器人的运行。”段江哗说。
02 又一家孕育于港科大、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机器人企业
港科大向来被外界看作是机器人领域的“黄埔军校”,戴盟也从这里“毕业”。
戴盟机器人创始人兼总经理段江哗是中国科学院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戴盟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王煜博士是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制造自动化技术委员会前主席、国际SCI期刊 IEEE on and 前主编,曾与李泽湘教授共同创办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并担任创始院长。
除两位创始人外,其团队成员均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大、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一般学术创业团队不同,团队中更有创业二十余年,且具有从研发、量产到全球推广经验的资深行业老炮。
“早年间我参与过李泽湘老师的一些创业公司,同时我也和李老师共同创办过一家企业,从那家企业中走出来的学生们后续都成为了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我们看到帮助和鼓励优秀且有想法的学生创业是一条很好的路子”王煜说。
“后来,我们创办了港科大机器人研究院。“我们不仅希望它是一家科研学术单位,更希望它能够作为一个平台,帮助和支持更多的学子去进行创新和创业,用科技提高社会效益。”
如今,戴盟机器人选择把总部设立于深圳市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临香港,北接深圳。
“香港有着大量丰富的科研资源,这为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深圳则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像戴盟机器人这样具有深厚技术积累的港校背景团队在这个港深协同的新型创新环境里,加速实现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共同发展。”王煜说。
03 人形机器人迎来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作为戴盟的首轮天使人,昆仲资本看好戴盟在产学研方面的优势。
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表示:“戴盟机器人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在国内优先实现了仿人移动操作机器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在核心大客户场景验证成功。昆仲持续在机器智能赛道做覆盖及布局式投资,相信随着智能泛化能力大幅加强,通用机器人将成为可能。”
除“豪华”团队之外,昆仲更看重公司围绕“感控驱”三大核心技术建立的知识产权壁垒和世界级学术积累。
昆仲资本投资经理邓喜耕说:“这有助于公司在人形赛道保持长期技术优势,做不仅仅是‘外形仿人’的‘全仿人’机器人公司。我们相信,只有最好的团队,才有能力穿越周期和赛道起伏。”
科技创新,必然带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据 and 预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38亿美元,从2023年到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0.2%,未来将会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图源: and
当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销量最高的市场,也是近年来销量增长最快的市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在刚需行业的需求推动下,仿人机器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市场增长力巨大,未来在智能制造、服务、工程、安防、医疗等领域的作用也将不可估量。
面对未来的广阔市场前景,戴盟机器人,这家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机器人研发企业,在深港科技创新协同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作模式下,或将成为新一代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力量。
人民网北京5月7日电(李洪涛)在5日开幕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日本科学家大阪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石黑浩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美女机器人,不光智能功能令人称奇,这位“美女”的外貌也堪称惊艳,酷似林志玲。该产品具备感知和情感功能,可以对语言和肢体动作作出回应。 石黑浩对话美女智能机器人(点击高清图集观看)
在演示中,机器人可以与石黑浩进行顺利的对话,并有相应的眼动和头动。当他触碰机器人时,机器人会适应对方的动作而有相应的肢体反应,包括情感的表达。据石黑浩介绍,该机器人基于安卓开放系统,未来还将具体研发例如讲故事的安卓机器人、展示窗前的机器人、可以唱歌的机器人、销售员机器人和对话机器人等。
“为什么会有机器人社会呢?因为我们人类有大脑,去识别人类本身,因此我们想与人沟通,而不是智能手机或者计算机,我们没有这样一种功能去识别出智能手机或者计算机。但我们大脑有很多功能,可以让我们识别出人的特征,因此在将来的机器人中,我们可以通过与这样一种系统互动来识别人体。在我的研究中,我研究了怎样去实现人的运动、人的外表,还有整体的组合搭配。我们希望,将来这样一个机器人能够更接近于人,这是我研究的一个主题,但同时我们需要去了解人体本身。神经科学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标准答案,人和人类的眼中仍然是个开放的问题,还没有找到答案,因此我们首先要去研究人体,最终创建这样人形的机器人。”石黑浩说。
4月8日,走进位于高新区滨河路的中汽昌兴(洛阳)机电设备工程公司装配车间,硕大的车间里,唯有一个角落用白色围挡全部遮挡起来,格外惹人注意。
“这是我们公司首个焊接机器人工作站,最近就要试运行了,现在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调试工作。”中汽昌兴(洛阳)公司工艺技术人员闫水恒语气中带着兴奋。
走近一看,围挡内,焊接机械手倒挂在设备上方,通过翻转变位机的配合,焊接机械手有效行走距离在5米以上,可多角度对各种规格的工件进行焊接。除尘风罩随着焊接机械手移动,保证了机器人在任何工位焊接时的除尘效果,收纳的粉尘经过净化装置可实现环保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实现了全封闭、无人化操作,工人被挡在围挡外。一旦有人进入围挡,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焊接工作及时停止,最大程度避免了焊接工作对人的损伤。
这么先进的设备来自哪里?设备上标注的几个大字指明了来源——同样位于高新区、相距中汽昌兴5公里的洛阳美锐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洛阳美锐克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自动化智能装备集成制造企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是企业的主攻方向。“单靠机器人无法完成复杂的工作,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系统集成,才能让机器人物尽其用。”洛阳美锐克公司总经理刘继鹏说,系统集成发力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是工业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
2017年,中汽昌兴(洛阳)公司计划新上两个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包括洛阳美锐克公司在内的数家厂商进行角逐。凭借过硬的口碑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洛阳美锐克公司最终脱颖而出。
“公司研发的焊接机器人已在偃师市农用三轮车行业、伊滨区钢制办公家具产业等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效果非常不错,这为我们本地化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赢得了好口碑。”刘继鹏表示,除此之外,5公里的距离,让售后服务可在10分钟内响应,大大提高了售后的质量,成为成功拿下这笔订单的重要因素。
根据《关于进一步促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洛阳市鼓励机器人在摩托车、钢制办公家具、耐火材料、铝精深加工、农机装备、采选矿、化工、电子信息制造、制鞋、建材行业的推广应用。凡是被洛阳市列入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名单的产品,由洛阳市企业采购应用的,按照其销售金额的10%给予应用企业奖励。
“今年我们就要申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力争能让更多本地企业用上咱们洛阳机器人。”刘继鹏对此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