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符号都是电线的一些型号,B系列归类属于布电线,所以开头用B,电压:300/500V 电线按用途分为电磁线和通用绝缘电线。绝缘电线又称为布电线。
绝缘电线(布电线)是指包覆绝缘层的电线,包括各种连接线、安装线。
V就是PVC聚氯乙烯,也就是(塑料)
L就是铝芯的代码
T就是铜芯的代码(一般省略不写)
R就是(软)的意思,要做到软,就是增加导体根数
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LV铝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R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线
以上电线结构:导体+绝缘
拿2.5mm2为例:
BV是1根直径1.78mm和7根0.68两种
BLV是1根直径1.78mm
BVR是19根直径0.41mm
R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连接软电线
它比BVR更软,还是2.5是49根0.25mm铜丝
R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连接软电线
比RV多了一层塑料护套
另外:我们最常用的“护套线”
BVVB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扁型电缆,就是2根BV线,在+一层白色的护套
二什么是护套线
护套线结构示意图
护套线是指带有护套层的单芯或多芯电线,带护套的较安全。说白了,我们最常用的“护套线”,一层白色聚氯乙烯护套,里面套着几根BV线。这种线一般是铜芯导线,除了导线外面有一层绝缘层外,导线外面还有一层保护层。常用的护套线有RVV、BVV、RVVB、bvvb这几种型号。护套线的可分为硬护套线和软护套线两种。根据应用环境和形状分为圆护套线和扁护套线,圆护套线一般的是多芯,扁的一般是单芯。
三YJV是什么电缆(YJV电缆含义)
YJV电缆
【全称】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聚乙烯 J----交联 V----聚氯乙烯护套
【芯数】单芯、2芯、3芯、4芯、5芯、3+1、3+2、4+1等
【规格】1.5平方到240平方不等
【颜色】黑色
【铜质】国标无氧铜(紫铜)
【护套】聚氯乙烯PVC
【标准】本产品按《额定电压35KV铜芯、铝芯塑料绝缘电力电缆》标准生产,同时还可根据用户需要定做电缆。
【用途】适用于室内、电缆沟、管道、隧道等,也可埋在松散的土壤中,不能承受外力作用,一般为电路传输的主干道,额定电压为电力线路输配电用。
【一般额定电压】(U0/U)0.6/1---26/35kv
【使用特性】
1.电缆导体的最高额定温度为90°C,短路时(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S),电缆导体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0°C。
2.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该低于0°C
3.敷设时允许弯曲半径:单芯电缆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多芯电缆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
四YC是什么电缆
YC橡套电缆
YC橡套电缆全称重型通用橡套软电缆,是橡套线的一 种。YC电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450/750V以下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各种移动式电器设备或轻型移动电气设备,或用于工地上临时施工用,能承受较大的机械外力作用。线芯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应不超过60℃。
Y代表橡胶绝缘,C代表重型电缆。里面的护套也为橡胶绝缘,导体为铜丝。橡套电缆分为重型电缆(yc电缆)、中型电缆(yz电缆)及轻型电缆(YQ电缆)。好的YC电缆的绝缘层都是纯天然橡胶制作,导体则以良好导电性能的无氧铜杆为佳品。而目前市场的大部分产品均或多或少不能达到此种质量。
YC电缆型号:
YC电缆内主要为多芯电缆,常用的有2芯、3芯、4芯、5芯,铜芯的面积0.75到几十平方不等。
五 BV电线电缆知识
BV电缆线: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简称塑铜线,是电线电缆中最常用的一种线,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线。
导体材料:无氧铜
绝缘材料:PVC
颜色:黑,黄,蓝,红、棕、白等
工作温度:60度,70度,95度
额定电压:450/750V
敷设电缆(线)时环境温度不低于零下15度。
电缆允许弯曲半径:
电缆外径(D)小于25mm者不小于4D;
电缆外径(D)为25mm者及以上应不小于6D。
成品电缆(线)及电缆线芯须经工频火花耐压试验。
电缆(线)的标志须按标准执行,标志应清晰、耐擦。
电老虎网介绍的国标bv电线电缆用于交流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或直流电压1000V及以下的电器装置、仪表、装修、电信设备、动力照明和线路,可明敷或暗敷。
产品标准:.3-1997 -98 符合IEC CCC标准,国标bv电缆生产合格证必须印有3C认证标志。
六WDZR-BYJ是什么意思
BYJ: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布电线450/750V
WDZR-BYJ:铜芯阻燃无卤低烟交联聚乙烯绝缘布电线450/750V
产品用途:本产品适用于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建筑、电器、开关等动力装置固定布线。
七 电缆型号含义解答
1.通用电缆符号解答:
R-连接用软电缆(电线),软结构。
V-绝缘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绝缘或聚氯乙烯护套)
B-平型(扁形)
S-双绞型。
A-镀锡或镀银
F-耐高温
P-编织屏蔽
P2-铜带屏蔽
P22-钢带铠装
Y—预制型
ZR—阻燃型/NH—耐火型
WDZ—无卤低烟阻燃型/WDN—无卤低烟耐火型
2:通用各种字母代表的含义:
A:(聚)胺(脂),安(装),铝塑料护套()
B:扁,半,编(织),泵,布,(聚)苯(乙烯),
3、电缆常识:电缆通常分为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两种。
电缆通用符号表示的含义:
〔1〕ZR-阻燃,NH-耐火,ZA(IA)-本安
〔2〕用途
K-控制电缆
P-信号电缆
DJ-计算机电缆
〔3〕绝缘层
V-聚氯乙烯
Y-聚乙烯
YJ-交联聚乙烯
〔4〕导体。T-铜芯缺省表示,L-铝芯。
〔5〕内护层(护套)
V-聚氯乙烯
Y-聚乙烯
Q-铅包
L-铝包
H-橡胶
HF-非燃性橡胶
LW-皱纹铝套
F-氯丁胶
N-丁晴橡皮护套
八 电线电缆术语和名词
按GB/T2900.10-1984,电线电缆定义为: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为便于选用及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我国的电线电缆产品按其用途可分为下列五大类。
1)裸电线:指仅有导体,而无绝缘层的产品,其中包括铜、铝等各种金属和揽复合金属圆单线、各种结构的架空输电线用的绞线、软接线、型线和型材。
2)绕组线:以绕组的形式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感应产生电流,或通以电流产生磁场所用的电线,故又称为电磁线,包括具有各种特性的漆包线、绕包线、无机绝缘线等。
3)电力电缆: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包括1~330kV及以上的各种电压等级、各种绝缘的电力电缆。
4)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通信电缆是传输电话、电报、电视、广播、数据和其他电信息的电缆;通信光缆是以光导纤维(光纤)作为光波传输介质,进行信息传输;射频电缆是适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和有关电子设备中传输射频信号的电缆。
5)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从电力系统的配电点把电能直接传送到各种用电设备、器具的电源连接线路用电线电缆。这类产品使用面最广,品种最多,而且大多要结合所用装备的特性和使用环境条件来确定产品的结构、性能。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
绝缘电缆——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它们各自的包覆层(如果具有时),总保护层(如果具有时),外保护层(如果具有时),电缆也可以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软电缆——使用时要求柔软,并在结构和材料上能满足这一(柔软性)要求的电缆。
软线——由多根数小截面的导体组成的软电缆。
单芯电缆——只有一根绝缘线芯的电缆。
多芯电缆——有一根以上绝缘线芯电缆
扁(多芯)电缆——多根绝缘线芯组平行排列成扁平状的多芯电缆。
电缆附件——在电缆线路中与电缆配套使用的附属装置的总称。
裸电线——没有绝缘层的电线。
单线—— 单根的导线。
绞线—— 由多根圆线或型线呈螺旋形绞合成的导体。
绕组线——亦称为电磁线,用于电机、电器和电工仪器绕组以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电线。
漆包线——具有漆膜绝缘(层)的电线,主要用作绕组线。
电力电缆——输配电用的电缆。
不滴流电缆——在最高连续工作温度下浸渍剂不流淌的整体浸渍纸绝缘电缆。
分相铅套电缆——每根绝缘线芯分别挤包铅或铅合金(护)套的三芯电缆。
充油电缆——用绝缘油作加压流体,并能使油在电缆中自由流动的一种自容式压力型电缆。
架空绝缘电缆——用于架空或户外悬挂的绝缘电缆。
通信电缆——传输电气信息用的电缆,包括市内通信电缆、长途通信电缆、局用电缆和数据通信电缆。
层绞式电缆——许多线组按同心层排列成电缆芯的电缆。
单位式电缆——许多线组以束绞或同心绞合组成单元,再将许多单元绞合成电缆芯的电缆。
对称电缆——由对称线对组成的电缆。
同轴电缆——由同轴对组成的通信电缆。
射频电缆——用作无线电台发射和接收天线的馈电线或各种射频通信及测试设备连接线的电缆。
电话软线——用作电话设备连接的软电线。
导体(导线)——电缆中具有传导电流特定功能的元件。
实心导体(导线)——由一根圆线或型线制成的导体(导线)。
单一导体——不包覆其它金属层的单线或多根金属线的导体。
金属镀层导体——每根单线都镀覆以不同金属或合金薄层的导体。
镀锡导体——镀覆锡层的导体。
金属包覆导体——由一种金属作为内部分和用冶金加工法(熔接)包覆另一种金属作为外层的导线组成的导体。
同心式绞合圆导体——多根单线以螺旋形绞合,成为一层或多层同心层的绞合导体,通常相邻层绞向相反。
束合导体——由多根单线,按同一方向,同一节距以螺旋形束合而成的导体。
复绞导体——由几个线组螺旋绞合成一层或多层导体,导体中每一组可为同心绞或束合。
扇形导体——截面形状近似扇形的型导体。
软导体——适用于软电缆由直径足够小的圆线组成的绞合导体。
紧压导体——通过机械紧压或拉伸,或适当选择单线的形状和配置,以减小绞合间隙的绞合导体。
同心导体——包覆在一根或几根绝缘线芯外的导体。
绝缘层——电缆中具有耐受电压特定功能的绝缘材料。
导体绝缘——导体或导体屏蔽层上的绝缘。
挤包绝缘——通常由一层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挤包成的绝缘。
绕包绝缘——用绝缘带螺旋绕包成同心层的绝缘。
浸渍纸绝缘——用浸渍绝缘纸组成的绕包绝缘。
橡皮绝缘——由橡皮或橡皮带组成的密实层绝缘。
塑料绝缘——由塑料制成的密实层的或带包的绝缘。
漆包绝缘——由漆包线漆在导体上所形成的连续密实绝缘膜。
屏蔽层——将电磁场限制在电缆内或电缆元件内,并保护电缆免受外电场、磁场影响的屏蔽层。包覆在电缆外的屏蔽层通常是接地的。
导体屏蔽——覆盖在导体上的非金属或金属材料的电屏蔽层。
绝缘屏蔽——包覆在绝缘层上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电屏蔽层。
绝缘线芯——导体及其绝缘层和屏蔽层(如具有时)的组合体。
主线芯——电线电缆中承担主要功能的绝缘线芯。
辅助线芯——电线电缆中承担辅助功能的绝缘线芯。
对称线对——由结构相同对称于纵向轴线的绝缘线芯所组成的线组。
同轴对——由同心放置的内外导体(中间全部或局部用绝缘支撑)所组成的线对。
填充物——在多芯电缆中用于填充各个绝缘线芯之间间隙的材料。
内衬层——包在多芯电缆缆芯(可包括填充物)外面放在保护层下的非金属层。
隔离层——用以防止电缆的不同组成部分间(如导体和绝缘或绝缘和护层间)相互有害影响的隔离薄层。
护套——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均匀连续的管状包层,通常是挤制成的。
金属护套——由金属制成的护套。
皱纹金属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护套。
非金属护套——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护套。
组合护套——采用金属和塑料复合制成的护套。
外护套——包在金属套外面的作为电缆最外层护套的非金属套。
铠装层——通常用以防止外界机械影响由金属带、线、丝制成的电缆的覆盖层。
外被层——在电缆外面的一层或几层非挤出的覆盖层。
编织层——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编织而成的覆盖层。
百分数电导率——在20℃时国际标准软的标准电阻率(IACS)与同温度下材料的电阻率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可用重量或体积计算。
载流量——在允许工作温度下电缆导体中所传导的长期满载电流。
导体截面——组成导体的各个单线垂直于导体轴线的横截面之和。
绞距——电缆某元件以螺旋形旋转一周时沿轴向的长度。
节径比——绞合元件的绞距与其螺旋直径之比。
绞向——电缆的绞合元件相对以电缆轴向的旋转方向。
绞合常数——绞合前元件的长度与绞合后制件的长度之比。
填充系数——组成导体的单线截面总和与导体轮廓截面之比。
编织覆盖率(编织密度)——编织材料覆盖表面积与编织层总表面积之百分比。
拉线——通过模具将金属杆材或线材拉制成一定截面和形状的线材的过程。
退火——对冷加工后的金属线材连续或不连续的进行热处理,以减小或消除冷加工硬化的过程。
绞合——制造绞合导体的过程。
束合——制造束合导体的过程。
漆包——在金属线材表面涂覆漆包线漆的过程。
绕包——用带材绕制同心绕包层的过程。
重叠绕包——带状材料绕包时,带边与相邻带边相互搭压的绕包形式。
间隙绕包——带状材料绕包时,带边与相邻带边不相搭连而留有一定间隙的绕包形式。
对绞——两根绝缘线芯按一定绞合节距组成线组的过程。
成缆——由若干根绝缘线芯(或包有金属护套的线芯)或单元线组和其它元件绞合(或加绕包)成电缆芯的过程。
挤塑(橡)——将配制成的塑料或橡胶混合物,;连续均匀挤包在导体或电缆芯上的过程。
交联——借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塑料由线型结构转变为空间网状结构的过程。
纵包——带材纵向包覆的过程。
编织——用金属丝或非金属纤维在导体或绝缘层等元件上编织成有网状图形的过程。
压铅——用热压法在电缆上挤包密封、均匀、连续铅套的过程。
装铠——在电缆上包覆铠装层的过程。
九YJV电缆和VV电缆三点不同
YJV电缆和VV电缆在功能上基本相同,但是他们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三个:
一、产品的命名不同,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同:YJV电缆绝缘用的是交联聚乙烯,VV电缆绝缘用的是聚氯乙烯。
二、两种线在生产设备和工艺制造上也有区别的:
VV为塑力缆,YJV即交联电缆,其绝缘层性能优于塑力缆。
YJV只是在绝缘材料上做了交联处理提高了耐热温度,而 VV没有。
YJV电缆工作温度达90度,而VV只有70度,同截面积YJV电缆载流量大。
VV类电缆导体运行最高额定温度为摄氏70度,短路时(持续时间小于5秒)最高温度不超过摄氏160度。
YJV类电缆导体运行最高额定温度为摄氏90度,短路时(持续时间小于5秒)最高温度不超过摄氏250度。
YJV从长远看比VV好(使用寿命长等),但比VV贵。从短路允许的最高度看:YJV为250度,VV为160、140。
YJV使用环境在防水方面比VV差,如果是埋地敷设应选用VV电缆,选用YJV时必须保证电缆无水浸,即保证电缆沟(井)排水良好。若是电缆桥架敷设则选用YJV。
从技术经济指标看,三芯的YJV比VV电缆的各项参数都要高。在民用建筑中推荐使用YJV,其载流量比VV的大,更为主要的是在电气火灾时,由于其绝缘材料不含氯,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所以也就是说VV的环保性能差些。在民用,核电等领域VV已基本被YJV取代,但是在很多的工业企业,VV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原因是它的价格便宜。
由于YJV电缆在性价比方面要优于VV电缆,所以YJV电缆有取代VV电缆的趋势。
十、什么是BVV线?
bvv电线全称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圆型护套线,又称轻型聚氯乙烯护套电缆,俗称硬护套线。铜芯(硬)布电线,单芯的是圆的,双芯的就是扁的。常常用于明装电线。
字母B表示布电线,字母V表示塑料中的聚氯乙烯。还有铜芯符号、硬线(常见的单芯导体)符号省略没有表示。
BVV与BV线的区别就是BVV比BV就多一层护套。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装置、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缆电线。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不超过+65度。其标称截面从0.75-10平方共分0.75;1.0;1.5;2.5;4;6;10;七种规格。
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装置、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缆电线。
十一购买电线时怎样鉴别优劣好坏?
国家已明令在新建住宅中应使用铜导线。但同样是铜导线,也有劣质的铜导线,其铜芯选用再生铜,含有许多杂质,有的劣质铜导线导电性能甚至不如铁丝,极易引发电气事故。目前,市场上的电线品种多、规格多、价格乱,消费者挑选时难度很大。单就家庭装修中常用的2.5平方毫米和4平方毫米两种铜芯线的价格而言,同样规格的一盘线,因为厂家不同,价格可相差20%至30%。至于质量优劣,长度是否达标,消费者更是难以判定。
电线之所以价格差异巨大,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材料不同造成的。生产电线的主要原材料是电解铜、绝缘材料和护套料。目前原材料市场上电解铜每吨在两万元左右,而回收的杂铜每吨只有1.5万元左右;绝缘材料和护套料的优质产品价格每吨在8000元至8500元,而残次品的价格每吨只需4000元至5000元,差价更悬殊。另外,长度不足,绝缘体含胶量不够,也是造成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每盘线长度,优等品是100米,而次品只有90米左右;绝缘体含胶量优等品占35% 至40%,而残次品只有15%。通过对比,消费者不难看出成品电线销售价格存在差异是材质上存在猫腻所致。
十二购买电线时怎样鉴别优劣呢?
(1)首先看成卷的电线包装牌上,有无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的“长城标志”和生产许可证号;看有无质量体系认证书;看合格证是否规范;看有无厂名、厂址、检验章、生产日期;看电线上是否印有商标、规格、电压等。还要看电线铜芯的横断面,优等品紫铜颜色光亮、色泽柔和,铜芯黄中偏红,表明所用的铜材质量较好,而黄中发白则是低质铜材的反映。
(2)可取一根电线头用手反复弯曲,凡是手感柔软、抗疲劳强度好、塑料或橡胶手感弹性大且电线绝缘体上无龟裂的就是优等品。电线外层塑料皮应色泽鲜亮、质地细密,用打火机点燃应无明火。
(3)截取一段绝缘层,看其线芯是否位于绝缘层的正中。不居中的是由于工艺不高而造成的偏芯现象,在使用时如果功率小还能相安无事,一旦用电量大,较薄一面很可能会被电流击穿。
(4)一定要看其长度与线芯粗细有没有做手脚。
买卖库存、闲置电缆,请到蜡肉
击穿强度与介电强度:
电介质材料的击穿是指在电场作用下伴随着化学、热、力等作用而丧失其绝缘、介电能力的现象。当对介电材料施加的外加电场强度逐渐增大时,电介质材料会从介电状态转变为导电状态,即介质材料只能在一定的电场强度内保持这些性质,当电场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电介质材料由介电态变为导电态,这种现象称为介电强度的破坏或介质的击穿。相应的电介质材料所能承受的临界电场强度就是介电强度。介电强度是表征材料耐电压性能的物理量,对工程材料电性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电介质击穿的机制包括热击穿、电击穿、局部放电击穿及树枝击穿。
(1)热击穿: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由电导和介质损耗所产生的热量超过试样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所散发的热量,产出的热量比散去的多,试样中的热平衡被破坏,试样温度不断上升,造成久性破坏,这就是热击穿。
(2)电击穿:电击穿是指强电场下,介质承受的电压超过一定值Us时,其中有相当大的电流通过,使介质丧失绝缘性能,这个过程即是电击穿。击穿场强表达为:Es=Us/d,通常当电场接近击穿场强时,材料中的电流主要是电子型的。其击穿机制主要有:碰撞电离理论、雪崩理论和隧道理论。碰撞电离理论是指晶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晶格的微小振动形成格波,格波能量量子称为声子。碰撞电离中,存在电子和声子碰撞,杂质和缺陷对自由电子的散射。若外加电场足够高,自由电子在电场中获得的能量超过失去的能量时,自由电子便可在每次碰撞后积累起能量,最后发生击穿;雪崩理论是指,在电场足够大时,自由电子从电场中获得的能量在每次碰撞后都能产生另一个自由电子,n次碰撞就有2n个自由电子,形成雪崩式倍增效应,这些电子一方面向阳极迁移,一方面扩散,当雪崩式倍增效应贯穿两电极时,则发生击穿的现象;隧道理论则强调当电场足够高时,由于隧道效应,使禁带电子进入导带,在电场作用下电子被加速,引起碰撞电离。这种雪崩过程不会导致晶粒的破坏,晶体击穿的原因在于隧道电流导致晶体局部温度过高,致使晶体局部熔融而破坏的击穿过程。
(3)局部放电击穿:局部放电击穿指在电场作用下,介质局部区域发生放电现象。通常由于介质材料的不均匀性而导致电场分布的不均,在电场增强的地方如气孔处会产生局部放电,使电场畸变进一步增加,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容易引起整个介质的击穿。
(4)树枝击穿:树枝化是种主要发生在高分子电介质中的击穿现象,它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在固体电介质中形成一种树枝状气化痕迹。其树枝是充满气体的直径为几微米以下的细微管子组成的通道,聚合物树枝化后并没有击穿,但树枝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击穿潜伏因素。经过一定过程后,最终导致聚合物击穿,树枝化的最大特点是要经过较为冗长的过程才能导致树枝引发乃至最后击穿。
网线作为综合布线设计施工的一部分,是大部分信息传输系统的基础介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解析屏蔽网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双绞线是什么?STP、SFTP、UTP、FTP、ASTP又分别是什么?什么的超五类双屏蔽网线?什么是超五类单屏蔽网线?怎么区分双屏网线和非屏蔽网线,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分辨超五类线?如何分辨超六类线?
屏蔽网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屏蔽网线主要是针对有强干扰的环境,有干扰的环境会造成网线传输信号断续,甚至中断,无法正常传输信号。而使用屏蔽网线能很好的抵抗干扰,保持传输正常,且有良好的保密性能,屏蔽布线的屏蔽结构对减低线缆间的相互干扰有先天优势,不仅可以屏蔽外界的电磁信号,铝箔也同时阻断了线缆本身的电磁泄露,不会发射干扰信号影响其他线缆的工作,可以防止信息被窃听。
在屏蔽网线中,都会有一条铜线,也就是地线,可以采用屏蔽型RJ45插座,使用时排流线一端接地。地线能更好的屏蔽外来的信号。屏蔽网线需要良好的接地,和屏蔽线路才能很好的降低强干扰对网络信号影响,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要使用屏蔽网线,因为屏蔽网线的布线要求高,不仅要求系统中的配件都是带屏蔽的,且要有良好的接地才能起到作用。如果接地不好,那么效果会非常的差。
如果接地点安排不正确、接地电阻过大或者接地电位不均衡时,会引起接地噪声,即在传输通道的某两点产生电位差,从而使金属屏蔽层上产生干扰电流,这时屏蔽层本身就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干扰源,屏蔽网线的布线要求比较严格,全部配件都是需要具有屏蔽的性能,并且需要有良好的地线系统。在实际的施工时,很难全部完美接地,从而使屏蔽层本身成为最大的干扰源,导致性能甚至可能还不如非屏蔽双绞线。
双绞线是什么?为什么要双绞?
(1)双绞线:作为一种传输介质它是由二根包着绝缘材料的细铜线按一定的比率相互缠绕而成。
(2)为什么要把二根线双绞缠绕:因为这种相互缠绕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子特性,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自身的串扰,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其它电缆上的信号对这对线缆上的干扰。
图为超五类双绞线,由四对相互缠绕的线对构成,共八根线。双绞线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通用配线,属于信息通信网络传输介质。
STP、SFTP、UTP、FTP、ASTP又分别是什么?
STP:即独立屏蔽双绞线,在芯线外增加铝箔层,每对线都有一个铝箔屏蔽层,目的在于减少信号的衰减。每4对线合包还有一个金属编织屏蔽层,这已经达到七类网线的结构标准。适用于高速网络和高保密性传输,可支撑未来应用更新,可以统一布线平台,多种媒体信息共同传输。
SFTP:即双屏蔽双绞线,在STP的铝箔基础上增加编织网,通常用铝镁丝编织网、镀锡铜网,外层是PVC外被,总体说则是有两层屏蔽层、且两层屏蔽层之间必须有绝缘隔离。它的优势在于有效减少环境磁场、信号干扰,内部信号衰减程度低。缺点是柔软性差且昂贵,这种具抗干扰及高度保密传输的线材,适用特殊环境的专业布线工程中。
UTP:即非屏蔽双绞线,这类是目前普通市场应用最多的布线系统线材,用于传输带宽在以下,没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普通网络应用,整体性能符合要求、价格便宜、施工和维护方便。但此类型的性能最高极限仅支持六类网线的布线系统。
FTP:即铝箔屏蔽的双绞线,其具有使用带宽较大、有一定抗干扰能力、减少信号衰减,回收低烟无卤、环保的优点。
ASTP:即铠装型双绞屏蔽网线(电缆)则是较为特殊的双屏蔽网线,在以上双屏蔽线的基础上,外层为钢带铠装层,使用时,钢带铠装层两端接地,最内层屏蔽一端接地。具有双屏蔽线的效果外,强度较高,可用于鼠害频繁或有防爆要求的布线系统,一般屏蔽线比非屏蔽线在成本和安装上都会贵一些,弯曲性能稍差。但适用于一些特殊环境和屏敝系统综合布线。大家可以在了解自身情况后合理选择,优化成本及布线效果。
超五类单屏蔽网线是什么?
超五类单屏蔽网线需求整个体系全部是屏蔽器材,包括网线、模块、水晶头等。比起超五类非屏蔽网线,除了对绞线和填充绳,外层是由铝箔包裹,能够减少辐射。使用的环境如电磁辐射严重、对数据传输要求严格,便可采用超五类单屏蔽网线值得信赖。
超五类双屏蔽网线是什么?
双屏蔽网线在对绞线外包裹着一层铝箔,并有一层金属编织网,适用于高速网络和高保密性传输,以减少辐射。这种屏蔽线适用于高频信号弦波信号之应用领域,应用于住宅综合布线系统的用户通信引出端到配线架之间的布线。
怎么区分双屏网线和非屏蔽网线,两者有什么区别?
屏蔽网线指的是内部有屏蔽层的网线,屏蔽层指的是铝箔和编织网。单屏蔽网线的屏蔽层只有一层铝箔纸,双屏蔽网线在对绞线外包裹着一层铝箔,并有一层金属编织网,双屏网线和非屏蔽网线是根据的使用的环境不同来区分的,双屏蔽网线主要是用有强干扰的环境中,非屏蔽网线是使用在普通日常的网络环境中。
(1)双屏蔽:网线和非屏蔽网线从内部结构上就非常容易区分的,双屏蔽网线内部是有一层金属屏蔽网和一层铝箔,双屏蔽网线也称为双屏带网网线。而非屏蔽网线内部只有4对网线。
(2)网线:内部的线对是按逆时针方向紧密的缠绕在一起的,两两相互缠绕的做法有利于减低内部的串扰和减少外部的干扰,在普通的网络环境下,微弱的电磁干扰对非屏蔽网线并不造成影响,网线内部的线芯采用两两缠绕的方式,网线绞距指的是内部线对双绞扭绕一节的长度就是绞距,用来表示每对线对相互缠绕的紧密程度。
网线内部每一对线对都是按逆时针方向双绞,并且每一对的绞距都是不同的,这种相互缠绕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子特性,可以抵御一部分外界的电磁干扰,还可以为了减低自身信号带来的串扰问题。
当布线环境存在强干扰影响的时候,就会影响到网络的传输效果,严重的会导致传输信号中断,布线环境有高压电线或者音响设备的强电流线时,网络传输信号不稳定的现象更加明显,像这种情况就要使用双屏蔽网线来屏蔽强干扰的信号,来保持网络传输信号的正常。
(3)双屏蔽网线:在布线的过程中是比非屏蔽网线的要复杂,要求布线系统中,全部配件都是需要具有屏蔽的性能,并且需要有良好的地线系统,如果接地不好,使屏蔽层反而成为最大的干扰源,导致性能甚至可能还不如非屏蔽双绞线,所以在必要时才使用屏蔽网线。
如何认识超五类线呢?
1、看
(1)超五类的线身都会印着CAT 5e。
(2)线皮内有4对双绞线的颜色分别为:蓝、蓝白,橙、橙白,绿、绿白,棕、棕白。
(3)室内网线在线皮内与双绞线同在的还有一根绳(絮状物),简称抗拉绳,是用来提升网线的抗拉强度。
2、辨别
超五类网线分为非屏蔽网线和屏蔽网线,区别在于:屏蔽网线又分为单屏蔽网线(包裹双绞线一层铝箔纸)和双屏蔽网线(在铝箔纸的基础上加了一层编网),屏蔽网线可以有效组织其他大功率电线以及强电源的电磁辐射干扰,大幅降低信号传输的误码率,起屏蔽干扰的作用。
3、分类
超五类网线的材料分为多种:无氧铜、青铜、铜包铝、铜包银、四铁四铝等。其中四铁四铝是其中质量最差的。铜包铝和铜包铝一遇火就马上烧焦,烧焦后一折马上就断了青铜也统称铜包铜,外层包裹着一层无氧铜,刮的时候里面的颜色和表面的不同。无氧铜是真正的无氧铜无论刮多少层表面和铜芯的颜色也不会发生变化。
超五类的室内和室外的线,有什么区别?室内能用在室外吗?
其实超五类网线有4对双绞线和填充绳、外皮组合而成,室外比室内多了一层PE防水外层,主要就是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超五类网线的寿命大概是10年左右,室内网线如果用在室外的话,一般寿命是1年多,短期使用便可。
如何分辨超六类线?
1、看结构:
十字骨架,六类线,相比于超五类线中间多了一个绝缘的十字骨架,将网线的4对双绞线分别置于四个凹槽内,这样的结构能提高电缆的平衡特性,比起五类线,六类线性能快稳好。
2、外观看:
六类线的线身都印有CAT 6的标识,而超五类线的线身是印CAT 5,而且六类线的铜芯更粗,比五类线的线身更大一些。
3、性能:
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扰以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其实五类线和超五类线最大的差别就是超五类线在性能方面有较大的提升,五类线并没有抗拉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