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PA中国举办的UXD Award(用户体验设计大赛)近日大赛组委会收到去年大赛金奖团队(DITT团队)指导老师唐玄辉发来的喜讯:经过去年大赛的总结,DITT团队就作品Hear Me进行优化,参加了德国的红点大奖(Red Dot Award)比赛,最终获得至尊大奖(Best Of Best)的殊荣。
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award)是国际公认的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之一,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此奖项并一直被冠以“国际工业设计的奥斯卡”之称。红点奖的权威性还体现在参赛阵容上,其中不乏国际知名企业。苹果、宝马、耐克、法拉利等均是“红点奖”的常客。
唐老师表示:团队去年参加的UXPA中国的大赛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团队夺冠也是倍受鼓舞。获得红点奖也再次证明用户体验大赛具有国际评审水准。
UXPA中国秉承“引领中国用户体验行业发展”为目标,开设了User (年度国际用户体验大会)、UXD Award(用户体验设计大赛)、行业文集、行业调查等优秀项目。
其中用户体验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5届,赛事规模逐年递增,累计参赛人数达5000多人。今年第六届大赛,吸引385支团队报名,涉及1900多名高校学生参与。大赛从去年开始吸引台湾地区及海外留学生参赛,大赛已经上升为覆盖泛华语地区的国际性赛事。
近日,大赛项目经理吴灏为了解DITT团队近况,与队长林奕岑取得联系,进行了简单的对话,以下为简单对话内容。
本次参加红点奖的DITT团队及指导老师:
吴灏:奕岑,好久不见。前两天我接到唐玄辉老师的Email,说你们参加了德国的红点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恭喜你们。今天刚好借着获奖采访的机会,我想了解一下你们从去年参赛到今年获得红点奖的心路历程。
林奕岑:谢谢,也是因为去年参加UXPA的大赛学到了很多东西。
吴灏:以往参加UXD大赛的团队都是来自的大陆高校,去年看到有台湾地区的同学参加感到很惊喜,你们去年是从什么途径知道UXD大赛的?又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参赛?
林奕岑:唐老师从网上知道UXPA大赛,给我们做了推荐。因为以往我们关注的比赛信息里,包括像红点大奖的比赛,都注重产品关注结果,关注UX全流程的比赛较少。当时参赛最主要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想着和大陆的同学多交流,因为大陆的人口基数大,优秀人才相对较多,我们觉得这个比赛会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和交流的平台。
吴灏:下面这个问题,估计你们在参赛过程中被问到烦了(笑)。请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产品Hear Me。
林奕岑:我们的官方介绍是这样的:声音,是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感官元素,无论是谁,只要透过熟悉的听觉线索,都能轻易与自身的经历或回忆建立连结。 Hear Me以视障者的用户体验为设计出发点,为发掘声音与行动装置结合的可能性。轻巧简单的手势在录制与聆听时提供迅捷的操作,条列式列表方便音频的分类整理,让用户能够轻松愉悦地探索生活周遭中的信息,享受美好的声音记录体验。
吴灏: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方向,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产品方向?指导老师在其中给予了什么样的帮助吗?
林奕岑:这个选题是我们团队共同决定的。因为我们的专业背景是工业设计,之前在课业或老师的项目中,接触过老人、自闭症儿童等弱势群体,为他们设计过一些实体的产品。我们从以往的经验入手,觉得盲人对辅助产品的需求很强,加上现在移动互联网大热,所以想从APP入手为视障人士提供一些帮助。唐老师给我们在选题上最大的帮助,是他平时要求我们的设计要有UX的思维,对目标用户做记录、做观察,交出报告、成果,所以我们选题能通过UX的思维抓取出用户的需求。
吴灏:你们参加过一些别的设计比赛,与之相比UXD大赛有什么不同?通过去年的比赛有什么收获?在参赛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林奕岑:UXPA的比赛更关注UX的全流程,比赛过程很长,设计研究的部分被重点关注。专家评审得很认真,给出的意见在最后产品方向上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比赛我们的收获很多:
一、比赛过程就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这种经验对于以后做产品很有帮助。
二、与资深的评委做交流,学习到他们的专业意见。
三、大陆的竞争力非常强,参与比赛的同学都很努力,在现场答辩有个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他拿着厚厚的一本记录了研究过程的“天书”。
整个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在于解决方案的收敛。设计的过程一开始是要求发散性的,最后做收敛。收敛时的抉择比较困难,因为不确定哪个解决方案最好,经过认真考虑,我们最终借鉴了别人已做过的类似解决方案,从技术可实现性上分析决策。
吴灏:我在运营大赛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指导老师的投入程度和学生的成绩是成正比的。相信唐老师在你们参赛过程中的投入一定不少。能分享一下唐老师在你们参赛中给予的支持吗?
林奕岑:确实要好好感谢唐老师,以往参加其它以结果导向的比赛感觉没那么明显,上一年UXPA的比赛因为很在乎过程,所以在过程中唐老师给予了很多的指导。比如基本每周会抽出20分钟和我们做比赛的回顾,和我们一起讨论产品可能的交互。比赛要求有商业模式的思考,唐老师还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培训。最后亲自带我们飞到上海参加决赛的答辩。
吴灏:去年大赛结束后,有对Hear Me做优化吗?
林奕岑:我们主要是再做了设计的验证,对UI部分也进行了优化,但功能部分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吴灏:后来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参加红点大奖的?
林奕岑:因为在国内已经获得了UXPA大赛的认可,所以也想试着去挑战欧洲的UX相关的比赛,看看跨区域对于UX的定义是不是一致的。留意到红点的 领域和我们产品的定位比较一致,而且红点毕竟是国际上很有名的奖项,我想这对于我们产品的曝光也有帮助。我们认真考虑过要把Hear Me真正开发出来,成为可以针对市场的产品,不只是停留在比赛的概念上。参加红点大奖的比赛就没有参加UXD大赛那么辛苦了(笑),因为只需要呈上作品,而我们的作品已经在UXD大赛中得到了肯定。
吴灏:获得 的Best Of Best,评委给予了什么样的评语呢?获得这个奖,有什么人想要感谢的呢?
林奕岑:现在红点大奖的组委会只是公布了结果,尚未有任何评语。组委会邀请我们10月底去德国领奖。最想感谢的人是我们调研的用户,他们都很有耐心地和我们分享产品使用的感受。还要感谢组员,两个指导老师。
吴灏:对于Hear Me,之后有什么运作的打算吗?
林奕岑:还是想继续做一些验证和优化,要确保在正式上线前再来一轮设计验证,确保目标用户在产品使用上有良好的体验。
吴灏:非常感谢你今天的分享,希望你们10月底去德国顺利,也希望你们到时能更新一些喜讯给我们,再次恭喜你们,恭喜你们的付出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林奕岑:谢谢你,我们到时会及时播报现场信息给你,也祝UXPA大赛越办越好。
团队作品「Hear Me」介绍视频:
后记:
距离去年大赛结束已经过了近10个月,对于有些团队而言,比赛结束就意味着告一段落了,可对于部分团队而言,这却是另一个开始。他们思考着作品后续的开发、思考着产品运作的问题。接到唐老师的Email确实很振奋人心,因为我看到了大赛给他们带来的正向能量,也看到了年轻设计师们的坚持。那些曾经的参赛者们,你们是否还在坚持当初的设计呢?希望大家都是带着情感去设计,而不是带着任务去设计,勿忘初衷。
——UXPA中国-大赛经理 吴灏
德国设计协会创立的奖项红点设计大奖01历史沿革评选标准获奖名单评选领域获胜奖励目录基本信息红点设计大奖,是由德国设计协会创立,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通过对产品设计,传达设计以及设计概念的竞赛,每年吸引了超过60个国家,1万件作品投稿参赛,得奖的作品可以获得在德国埃森的红点博物馆展出作品以及参加颁奖典礼的机会。红点设计大奖可以追溯至1955年,是世界上知名设计竞赛中最大最有影响的一个竞赛,素有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2022年5月,德国红点设计奖2022年中国获奖772项。历史沿革历史沿革红点设计大奖是国际公认的全球工业设计顶级奖项之一,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起初,它纯粹只是德国的奖项,但逐渐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创意设计大奖,每年,一些达到设计品质极高境界的优秀作品便会被授予“红点奖”,此奖项并一直被冠以“国际工业设计的奥斯卡”之称。评选领域评选领域自1955年创办以来,红点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设计奖项之一,表彰在汽车、建筑、家用、电子、时尚、生活科学以及医药等众多领域取得的成就。
红点设计大奖是由德国著名设计协会创立,至今已有六十年历史,总部设在德国,创始至今已成为国际性设计大奖。参赛类别分为三大领域:产品设计、传播设计和设计概念奖。澳门馆内部设计荣获的奖项属于传播设计领域。评选标准评选标准红点奖评选的标准极为苛刻,评选会严格按照"通过筛选和展示认定资格"的标准进行,只有上市不到两年的产品才具备参选资格。同时,形成参选产品于同类产品的区别,为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点奖被公认为国际性创意和设计的认可标志,获得该奖意味着产品外观及质感获得了最具权威的"品质保证",同时,获奖作品还将得到最大范围的推广和认知。所以,赢得红点奖成为每位设计师引以为豪的殊荣。红点奖的发展几经演变,由最初的为商业、政治、文化和公众的设计论坛转变为设计行业的商业推广机构,并由发起人彼得·赛克教授()于1992年正式定名为"红点奖"。获胜奖励获胜奖励设计质量的标志-是代表杰出设计质量的标志。所有获得奖的设计概念都由国际设计专家评审团裁决评出。由标识作代言的设计,将自然而然地吸引到媒体、产业、投资和顾客的注意。获得奖意味着一系列的市场推广活动的滚动开始,所有活动都致力于推广和传播奖项得主的设计概念和成就。每年,令人向往的大型颁奖典礼隆重举行,而且成为整个设计概念奖的高潮。颁奖典礼展现获奖者的成就,并展现于每个人的眼前。这个颁奖盛会每年都吸引来自设计、媒体和商业界数以百计的宾客云集,成为设计界日历上的亮点。设计博物馆在博物馆展示可以行之有效的传播获奖者成就。奖得主可同时获得作品在设计博物馆展出的权利。在德国,超过4000平方米的展出区域有超过1000件的作品进行展出,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设计博物馆。博物馆前身为锅炉房。这座建筑物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由勋爵为设计博物馆重新设计打造。获奖名单获奖名单2022年11月29日,德国红点设计奖正式公布了2022年的全球获奖作品,深圳市锐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锐舞石墨烯暖风机获得了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谢谢观看
文|国仁
本周前几日,智东西(公众号:)有机会亲临德国埃森(Essen),与品胜电子代表一道,见证了今年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的颁发(6月29日),以及前前后后的一些事。
经历整个过程之后,对红点大奖在业界的一些争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所以不妨来聊聊。德国红点奖到底是越来越受中国厂商青睐,可以买来的奖项,还是仍然保有很高声誉的设计届荣誉?
首先我的一个整体结论是:像红点设计奖这样的奖项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商业性,但是德国人的做法是在设计荣誉、比赛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非常丰富的商业化玩法,有其游戏规则。
简单认识红点奖
可以先了解下红点奖(Red Dot Award),起源于1955年德国,由德国设计协会 创立,但真正定名为红点奖(Red Dot Award),要到1992年了,由主要推动者彼得·赛克教授(Peter Zec)最终定名并推广开来,今年正好是红点奖60周年。
彼得·赛克也就是现在红点公司CEO,其本人是1956年生人,应该说其年龄和红点奖的历史差不多,其属于一个设计文化的推动者,而不是发起人。
红点奖颁奖地德国埃森Aalto剧院
2015红点设计奖招贴
红点奖涵盖的领域很广,涉及到汽车、建筑、家用、电子、时尚、生活科学以及医药等众多领域,同时奖项又分为了产品设计、传播设计和设计概念奖三类,最受关注的是产品类,也与商业联系得最紧,关注和争议也最大,也是我们讨论红点奖时默认所指。
如何申请红点大奖?
根据红点奖的规定,申请产品奖的是上市不超过2年内的产品,以这次品胜提交的几款产品为例,主要是一年内的新品。再对比现场公布的获奖产品,也基本不会超过1年,特别是电子产品,设计和产品迭代的速度都非常快。
具体申请红点大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其官方网站,按照流程提交产品申请,同时,红点在各国有对应的负责人,如果最终获得奖项,相关负责人会单独联系厂家人员,是否现场领奖等事宜。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奖项的申请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费用名目,这块我们可单独讲。
红点奖的商业化体现在哪?
在与这次红点奖之行接触的几位中国厂商代表沟通中,大致梳理出一个红点奖的商业逻辑。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红点奖确实和英国吉尼斯纪录这样的项目一样,已经是完全商业化公司运作,剩下的只是怎样保证公信力的同时,实现更多商业化。
涉及到商业化的主要有这些点:
1、评审过程,根据规定,申请一个产品奖的评审费是3000欧元,比如你提交了4款产品,最终获奖了一款,那评审费12000欧元是不能少的。
2、后续相关费用,除了评审费,如果获得奖项,后面还会有一些收费的名目,比如如果前往德国埃森领奖,会涉及到颁奖晚会、设计师之夜Party、庆祝晚宴等活动的参会费,一般为数百欧元。
3、同时,如果获得相关奖项,奖牌、证书的制作,也会收取一定的费用。有厂商认为,这部分费用,事实上是包含了红点商标在厂商使用中的授权费。
4、红点公司也在进行一些产品销售,比如每年针对获奖产品出版的年鉴(Red Dot ),将获奖产品分为(Doing、、)三个类别,三本30*30cm的大开本册子,售价39.8欧元,不算很贵。
据深圳一家自行车配件生产商唯路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评选和获奖过程,涉及到的收费项目有6项,当然有些是选择性而非强制性的。
红点公司的商业化方向还包括了各地的展览会,比如德国埃森的红点博物馆、今年还会在厦门举行一场展览会。但整体来看,红点奖的很大一部分商业收入是来自产品的评审费。比如今年其参与的产品一共有4928件,按照3000欧元的评审费,仅评审费就有接近1500万欧元。
红点博物馆内的产品展示
红点博物馆所在地
红点大奖哪些最有含金量?
红点大奖主要的奖项是这三类:
Red Dot:Best of the Best(红点最佳设计)
Red Dot(红点奖)
(荣誉提名奖)
红点设计奖分类
重要程度可自上向下看,最重要的Best of the Best一般不会超过100个,今年是81个,在颁奖晚会颁发的也就是这81个。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团队奖,应该是一个商业公司非常高的荣誉。今年的团队设计大奖是博世公司,在颁奖晚会之后的设计师之夜Party里,也就是红点博物馆里展示了博士很多产品线的历年进化过程,比如电冰箱从1933年到2015年的进化。
从1988年至今,历史上曾有很多知名公司获得这项殊荣。比如2003年是诺基亚,2002年的苹果,联想公司也曾在2013年得过这个奖项。
红点大奖是怎么产生的?
按照红点的组委会介绍,每年会有一个由世界各国知名设计届人士组成的评审团,虽然国内产品获奖不多,但从评委会名单里看,不乏来自中国的设计届人士,尤其是来自香港的人士。从今年到评委组名单里,可以看到这几个人,来自台湾的著名工业设计师陈文龙、来自香港的设计工作室创始人郑慧筠 ( Wai-Kwan Cheng)、来自大陆的设计师何人可等等。
至于红点奖点获奖标准和评委更看重哪些方面,可以参考这个说明:
红点奖评审要求
是不是有很多中国厂商在买奖?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厂商的产品获奖了?所以会有花钱买奖的言论。
智东西(公众号:)仔细查阅了红点奖的官网,前面提到的三个奖项点获奖产品数量分别是:
Red Dot:Best of the Best(81件)
Red Dot(198件)
(117件)
其中最大头的是中间的红点奖,三个奖项全部加起来有396件,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奖项,覆盖这么多行业,应该说不算多。
这是一点,另外一点是是不是有很多中国深圳厂商在买奖?还是从今年到获奖产品来看,来自中国的产品没有获得Best of the Best奖项的,获得Red Dot奖项的有一项是来自CETC(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十一所由浪尖设计的一款光纤切割机、另有几款华为的产品,还有一款浙江义乌公司的产品。
获得 的有6款来自中国的产品,一款浙江、三款深圳、一款广东,其中就包括品胜的暖手充电宝和公牛的一款插座产品(根据检索关键词不同,以上数据非全部)。
CETC光纤切割机
品胜暖手充电宝获奖产品
从这个数量上来看,中国厂商的产品累计将近10款,并没有多少,更没有泛滥之势。
结语:红点的商业化和价值
在产品设计届,还有IF、IDEA等多种国际性的奖项,这次智东西(公众号:)只是通过亲身参与,作为一个缩影了解了这类国际性奖项背后的运作和商业化部分。
总体来看,像红点大奖这样的奖项有点被恶意中伤的意思,有些论调更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从整个评审流程和结果来看,还是比较国际化的。但你依然能够看清楚,这些公司化运营的奖项背后非常清晰的商业化思路,只要参与进来,则是默认了其游戏规则,当然,也有厂商的朋友再吐槽其收费过贵。
如何在商业和中立之中寻求平衡,正是这些运作公司所要慎重考量的。最后,你知道今年苹果都有哪些产品获奖了吗?
分别如下:
6/6 Plus或红点产品奖,Apple Watch获得Best of the Best大奖。
红点获奖产品年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