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信息工程考研学校排名比较好的有: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等。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光电信息工程是电子信息类的重要专业,近几年考研热度一直很高。根据各大考研机构的排名,光电信息工程考研学校排名如下:
注:以上排名仅供参考,考生在选择学校时,还需综合考虑个人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考研院校推荐
1、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享有盛誉。该校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力强大,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优质的硬件设施。报考浙江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光学基础知识。
2、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内电子信息类高等院校中的重要代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直保持优异水平。该校在光电子、光通信、光学工程等领域具有雄厚的学术实力和科研能力。报考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基础知识和相关实践经验。
光电信息工程考研方向有哪些
在选择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考研方向时,可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以及相关研究院所和导师的研究方向。同时,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以下是部分方向简介,供考生参考:
1、光电器件与光电子技术:这个方向涉及光电器件的设计、制备和应用,以及光电子技术在通信、显示、传感等领域的应用。你可以深入研究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优化和新材料的开发,或是探索光电子技术在高速通信、光存储、光传感等领域的前沿应用。
2、光电信息处理与传输:这个方向关注光电信号的处理、传输和处理系统的设计。你可以研究光纤通信、光无线通信、光网络等领域,探索高效的光电信号处理算法、光纤传输系统的优化以及光网络的设计与管理。
3、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这个方向主要研究光电子材料的性质与特性,以及光电器件的物理原理和性能。你可以深入研究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光电器件的工作机制、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器件的设计与制备。
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研究生考试等内容,可以在下面预留相关信息,将为您提供考研机构师资、课程、费用等更多有用信息!
欢迎来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专业排名频道>>>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专业排名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各项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标准,以英文发表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针对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在数据、报告、成就、声望等方面进行数量化评鉴,再通过加权后形成的排序。世界很多教育机构都有针对国内外大学、商学院或MBA的排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和商业影响。其中,关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排名中,影响力较大的是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行榜,校友会版中国大学排行榜和网大版中国大学生源排行榜。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的综合排名,尤其是区分科研实力强弱的排名,目前已经足够,但仍然需要能提供独特观点的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排名,比如对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毕业生就业率、薪酬情况的调查排名,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学生毕业后留学深造比例的排名、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毕业生留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就业人数和比例的排名,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学生在校期间与老师接触机会的多少等等。“这是学生们关心的内容,也可以反映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人才培养的质量差别。关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专业排名,考生还可以再百度一下,或者选择自己所报考专业进入查询具体有关数据。这里同时给大家提供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考研真题笔记资料,专业及导师介绍,招考政策及招生目录,复习经验等考研信息。使全国都在备考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的网友考研路上不再迷茫。让我们相约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半导体研究所,考研同奋斗!
时间飞逝,可锐教育陪伴大家经历了3-6月的基础复习,7-8月紧张的的暑期复习,9-11月的强化复习。转眼间考研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为大家考研成功再加把力,可锐教育杭州滨江考研村盛大启动了,吃穿住行学一条龙全日制考研服务,只要您备考研究生,报名即可入驻!详情请进入(考研村)
一、研究机构概况
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研究院依托于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要从事高能效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及EDA技术方面的研究。研究院现有核心成员5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现有硕士研究生30余名。
研究院核心成员近几年共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十余项,总额近600万元,横向课题1000余万元。申请PCT专利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数十项,获授权30余项,成果转化8项,转化金额200余万元。此外,研究院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为、通富微电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南京低功耗芯片技术研究院等业界内顶尖科研院所与优质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院培养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获得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3项,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邀请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二、研发团队
l 蔡志匡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集成电路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任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集成电路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电子学会半导体集成电路工作委员会委员。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长期从事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等项目二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三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十余项。
l 王子轩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集成电路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包括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数字锁相环、时间-数字转换器、低功耗时钟系统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10余项科研项目。在IEEE on CAS、、IEICE等国际核心期刊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二十余项。
l 刘璐
博士,讲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专业,主要从事电子封装结构可靠性研究,关注焊料本构、损伤、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开发,在领域内著名期刊《 of and 》、《 of 》、《Acta 》、《 》等发表SCI论文数篇,参加了ICEPT( on )、中国力学大会等国际国内专业领域会议并作报告。
l 郭静静
博士,讲师。分别在2011年和2014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20年在东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低电压下电路的时序分析。先后参与了国家863计划“高能效近阈值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负责建立近阈值下路径延时模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低待机功耗快速环形的微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大专项“国产嵌入式CPU规模化应用”,负责建立低电压下任意路径多PVT场景下的路径延时波动模型;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负责建立近阈值下单元延时波动与温度的解析模型。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期刊论文4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
l 谢祖帅
博士,讲师。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低功耗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能量采集电路和系统设计等。曾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以第一作者发表EI收录会议论文2篇,获授权专利2项。
三、研发方向
l 高能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包括:近阈值电压设计技术、宽电压域堆叠技术,低功耗时钟系统芯片、低功耗数字锁相环芯片、能量采集电路和系统设计等。
l 高能效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
包括:硬件安全测试电路设计、基于IEEE 1687标准的的可测性设计、SRAM测试算法研究、倒装芯片封装可靠性研究、多场耦合多尺度本构模型开发、电子封装结构可靠性分析等。
l 面向高能效集成电路的EDA技术
包括:宽电压统计时序分析技术、基于AI的器件结构自动化设计技术等。
四、代表性成果
l 基于相位误差自动校正技术的快速启动晶体振荡器芯片
该款芯片实现了大频偏注入条件下的快速启动,突破了对注入信号频率精度的严格限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第70届 Solid State (ISSCC)上,并入选会议Demo演示。该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南京邮电大学成为国内第11家在ISSCC会议发表论文的大陆高校,国内首家在ISSCC会议发表论文的省属高校。
经流片测试验证,在高达10000 ppm(理论极限的2倍)的大频偏注入条件下,该款芯片的实测启动时间仅为17.5μs,将该条件下的启动时间缩短了249倍。与传统双端能量注入技术相比,其启动时间几乎不随注入频率误差波动(偏差仅为1.27%)。
l 低功耗数字锁相环芯片
低功耗数字锁相环芯片,支持协议,输出频段2.38~2.52GHz,功耗5mW@1.2V,时钟抖动(rms)不超过1.24ps。
l 高速低功耗温度传感器芯片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温度传感器芯片,测温范围-20~90℃,分辨率0.17℃,工作电流7μA,测温耗时300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