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挤的城市里,拥挤的地下车库中,电动车找到一个充电桩并非易事。传统的固定式充电桩需要复杂的布置才能可用,而当电动车的保有量和充电需求量大的时候,灵活机动的移动充电技术就成为了有效的补充。
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陆续看到这种新的移动充电方式的应用。由国网金华供电公司自主创新研发,名叫小光的 “移动式新型智能充电机器人”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款移动式新型智能充电机器人,单台容量为 30 千瓦时,放电功率为 30 千瓦,2 小时即可快速充满一辆续航里程约 600km 的新能源车,适配市面上大部分主流电动车型。
它的使用方式是:桩找车。用户可以通过 APP 来呼叫这款充电机器人。听到呼叫之后就会听从召唤,根据预先规划好的路线自主行驶至指定位置充电,完了可以自行返回。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读取 “车辆电量状态+电池数据”,通过对汽车底盘温度、充电温度的实时监测,及时提醒车主充电安全,为车辆充放电保驾护航。
此外,由国轩高科自主研发、生产与制造的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也可以通过移动充电的方式来帮你解决这个充电问题。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方式是 “车找电”,这次发布的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则是 “电找车”。
国轩高科的这款移动储能充电桩,单台价格 35 万元。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是国轩高科自主研发,产品具有易布局、多场景、大容量和高功率等特点。移动式储能充电具备三大优势:从用电角度看,充电摆脱了电网的束缚,实现削峰填谷和减少电网负荷,让充电更安全更有保障;从场地角度看,充电突破了空间局限,无需基础建设,部署更灵活;从应用场景看,打破了思维局限,即是充电桩又是储能站,经济效益直接翻倍。
灵活电动汽车 (EV) 充电技术的领先供应商 EV Safe 今天推出了其移动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 ZiGGY。ZiGGY 将为停车设施、购物和娱乐中心、酒店、车队运营商和业主带来电动汽车充电,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充电,克服固定电动汽车充电器的限制,而无需昂贵的电力基础设施。此外,ZiGGY 的数字广告服务器可以为设施产生广告收入并显示定制信息。
ZiGGY 将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或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被召唤到电动汽车上,然后到达车辆的停车位,准备预留充电位置。ZiGGY 能够返回其基地,通过电网、电池或太阳能或这些的组合进行充电。如果现场没有可用的或不需要的基础设施,也可以选择 ZiGGY 进行异地充电。ZiGGY 配备了两个超大屏幕,可用作信息亭或交互式广告显示器——停车设施运营商的额外收入来源。EV Safe 将租用 ZiGGY 为设施提供 “充电即服务”,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和维护。设施运营商可以选择将车主引导至应用程序进行付款或提供充电服务。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对充电站的需求也在增加。然而,改造现有的停车结构可能是昂贵且不便的。大众的移动式充电机器人概念可以通过允许充电器进入车辆位并自动为之充电来缓解这一问题。该机器人完全自动化,配有摄像头,激光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可以使用机械臂和 25 kWh 电池 “货车” 自行为停放的汽车充电。
“要同时为多辆汽车充电,机器人会将拖车(本质上是移动储能单元)移到汽车附近,将其连接起来,然后使用该储能单元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 大众汽车方面表示, “储能单元在充电过程中会与车辆保持在一起。与此同时,机器人还能为其他电动汽车充电。一旦充电服务结束,机器人就会独立收集移动储能单元并将其带回中央充电站 。”
总之,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移动充电方式必然成为未来充电的一个补充。只是在技术的先期阶段,标准还没有统一,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创新机会,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解决方案到来。
上海浦东,机器人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厅。
人形机器人GR—1款款走来,“他”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步行速度5公里/小时,负重达50公斤。“GR—1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载体。”公司董事长顾捷说。
成立仅8年,傅利叶智能科技自主研发高性能康复机器人,上市产品达30多个系列,进入2000多家医疗机构。“从‘专用机器人’转向‘通用机器人’,我们瞄准未来行业主流,进行攻关。人形机器人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种应用场景中潜能巨大。通过自主创新,关节等关键零部件已经完全国产化了。”顾捷说。
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早,进展快。目前,上海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350家,产值达3800多亿元,产值约为5年前的3倍。智能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海布局智能机器人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10月,《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提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三个突破,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建设三个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规划指引下,上海各区齐发力,努力营造培育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土壤。
11月14日,在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临港峰会上,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临港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揭牌,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合体成立,一批智能机器人高能级项目集中签约入驻,临港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峰会展台前,一个个智能机器人公司亮出看家产品。“这台机器人,能够为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进行完全无人化清扫和智能化巡检,替代大量的人力工作。”上海织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勇介绍,公司致力于为光伏电站提供智能化清扫机器人与智慧化运维系统解决方案。
“临港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50多家,研发人员共5000多人。围绕通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及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等四大领域,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近40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介绍,未来将围绕机器人整机、人工智能芯片等10个要素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底座,构建智能机器人应用标杆示范区。
产业数据在智能产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能够助力夯实智能机器人产业基础。
针对产业数据资源多杂散、流通交易链条长等堵点,上海数据交易所与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月25日联合成立了产业数据行业创新中心。通过打造一站式产业数据服务新链路、构建场内场外交易融合新范式、探索跨域数据融合新项目3个创新举措,该中心致力于打造合规、公平、可信的数据交易秩序和数商生态,让产业数据从“资源”向“价值”转化。
如今的智能电销机器人是非常强大的,它有着强大的技术基础,强大的功能,而且还依托人工智能,通信联络与互动,再加上数据与业务智能等核心技术能力,给无数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好处,所以才会有如此多企业会选择使用智能电销机器人。但是也正是如此,市场上的智能电销机器人数量也变多了起来,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如何选择智能电销机器人就成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1. 智能电销机器人功能
从功能入手,虽说现在的智能电销机器人功能都很完善与丰富,但是毕竟术业有专攻,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智能电销机器人所擅长的领域都会有所差别,即使智能电销机器人的适用性很广,但是只有最合适的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因此各位在选择智能电销机器人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问题去进行选择,除了一些基本功能例如话术配置,问题学习,多轮会话和自动推送等功能,还要去看是否有能够解决自己企业问题和需求的功能。
2. 智能电销机器人在行业内的应用
从行业入手,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是很适合使用智能电销机器人的。例如银行,政务,电商以及教育和证券等行业,他们往往在使用智能电销机器人时都会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作用,这就是因为找到了合适的智能电销机器人,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给企业打造最合适的营销方案,精细企业工作水平,甚至让企业有一个全新的工作模式,这才是一个好的,一个合适的智能电销机器人能做到的事。
3. 智能电销机器人的售后服务
售后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些企业在选择智能电销机器人之后对一些更深层次的功能和用法可能还不够了解,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好的售后来提供帮助,让智能电销机器人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