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国自 ╳ 新疆五彩湾北三电厂 智能巡检机器人全场景应用案例解析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19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而昌吉准东五彩湾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大型煤炭和煤电基地之一,新疆五彩湾北三电厂就坐落于此。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而昌吉准东五彩湾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大型煤炭和煤电基地之一,新疆五彩湾北三电厂就坐落于此。

新疆准东五彩湾北三电厂是陕投集团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项目,建设规模为2×660MW高效超超临界燃煤间接空冷发电机,未来将为中、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供应保障,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智能配电房_智能化配电室_湖南配电室智能机器人报价

国自机器人作为国内最早研发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公司之一,携手五彩湾北三电厂,为其提供智能巡检机器人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场景需求,采用多种类型智能巡检机器人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现场情况进行动态巡测和智能分析,实现750kV升压站、汽机0&15米层、化水车间、配电间等区域设备智能巡检和安全管控。

湖南配电室智能机器人报价_智能化配电室_智能配电房

智能配电房_湖南配电室智能机器人报价_智能化配电室

夯实大数据应用基础,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

部署信息处理系统中心,汇聚智能巡检视频与物联信息,满足“压力表计识别、液位表计识别、磁翻板液位识别、漏油识别、红外温度识别”等应用,实现异常信息自动报警,推送报警信息到上层系统,实现信息处理中心、指挥中心等各部门事件处理全过程的高效协调运行。

推进指挥中心建设,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通过充分整合智能巡检机器人与固定监控等巡检检测设备,实现信息处理中心和现场处置人员的高效互联。通过远程遥控智能巡检机器人,可视化界面和视频展示巡测数据,实时掌控现场设备运行状态。

智能化配电室_智能配电房_湖南配电室智能机器人报价

750kV升压站

高温、沙尘是新疆地区室外区域工作的常态,国自智能巡检机器人TS200具备高通过性高适应性底盘,搭载红外、高清摄像机及特种传感设备,不惧严酷环境,替代人工对升压站内的表计读数、温度测量、异物识别、声音采集等设备进行巡视测量。

汽机0&15米层

搭载六轴机械臂的国自智能操作机器人SC100,针对汽机狭窄复杂场景,其高自由度机械臂能更好地对设备进行巡检,完成汽机房室内区域的密封风机、燃尽风机、暖风器疏水回收箱、干排渣系统、开关室电气设备等主要设备巡视检查工作。

智能配电房_智能化配电室_湖南配电室智能机器人报价

化水车间

在化水车间,国自室内巡检机器人IW300替代人工进行阀门、表计、液位自动识别,对泵自由端轴承温度、泵驱动端轴承温度、电机轴承温度、泵外壳温度自动检测等,确保化水车间各设备运营安全。

配电室

国自智能操作机器人OR100兼顾操作和巡检两项功能,以巡检为基础,以操作为目的,两者相辅相成,完成配电室内设备运营管理工作。智能操作机器人配备六轴机械臂和可更换末端操作机构,以应对各类复杂操作场景,用专业巡检的结果为依据,保障操作的可靠与高效。

机器人智能巡检集群是智慧电厂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在各生产区域部署智能巡检机器人,将进一步提高机组的安全运行,实时了解电厂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及早发现问题,由机器人智能巡检辅助人工巡检,从根本上实现电厂巡检模式的变革,降低运行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事故发生率。

国自机器人在智能巡检机器人领域深耕十年,在电厂、电网、煤炭、轨交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业绩遍及国内31个省市,并远销海外。五彩湾北三电厂智能巡检机器人全场景应用案例,实现多种类型智能巡检机器人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现场情况动态巡测和智能分析,电厂核心区域设备运营管控自动化、智能化,有望成为未来智慧电厂建设的标杆。

山东美安矿山设备有限公司供应煤矿工作面巡检机器人、管道巡检机器人、通风监测机器人、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自动排水机器人、皮带机巡检机器人、煤矿煤矿重要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及大型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

研究制定公布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聚焦关键岗位、危险岗位,重点研发应用掘进、采煤、运输、安控和救援5类、38种煤矿机器人,对每种机器人的功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矿用机器人属于机器人的一个分支,本意是利用机器人去完成危险场所的巡检和某些特定工序的执行,实现矿山生产少人化、无人化,保证矿工安全。煤矿用巡检救援机器人煤矿用巡检救援机器人

我司的矿用机器人有工作面巡检机器人、管道巡检机器人、通风监测机器人、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自动排水机器人、皮带机巡检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除了实现功能的不同,机电一体化部分和智能算法部分基本是同一框架。下面将统一进行介绍。

视频分析功能:可根据用户要求对工作面现场仪表、阀门等设备进行识别分析。

智能救援产品_山东智能救援机器人厂家_智能救援车

音频分析功能:通过对现场声音采集,智能分析异常声音,故障自动语音提示。

环境检测功能:机器人搭载多种气体探测传感器,实时检测现场环境中如甲烷、一氧化碳及氧气等多种气体浓度。

热成像检测功能:机器人搭载热成像仪对现场电机、轴承等设备表面温度检测高温预警。

语音提示功能:针对机器人巡查出的故障、自身的异常进行语音播报,同时支持双向对讲功能。

云台升降功能:机器人防爆云台可实现自动升降,提高了机器人巡检适应性和巡检质量。

智能救援车_智能救援产品_山东智能救援机器人厂家

数据查询功能:机器人巡检实时状态、历史记录、异常记录等信息,通过上位机可以进行查询。

移动图像采集功能:在低照度、高湿度和粉尘环境下,通过巡检机器人上搭载的多个摄像机实现对巡检巷道沿线的图像采集。

声音异常识别功能:机器人实时采集巡检现场声音,识别出现场异常声音并报警。

环境探测功能:搭载环境探测传感器,实现对现场多种易燃、有毒危险气体的检测分析。

自主避障功能:机器人避障系统可智能感知障碍物距离轮廓,具有视角大、响应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山东智能救援机器人厂家_智能救援产品_智能救援车

自动巡检与遥控巡检自主切换;自动巡检可以实现规定路线下的定时或24小时不间断巡检;遥控巡检可以实现人工状态下的遥控指挥巡检。

遥控巡检安全模式;遥控巡检状态下,实现遥控手持终端与巡检机器人的无线连接,手持终端实现数据显示,通讯状态检测,当之间出现通讯中断超出设定时间时,实现自动切换至自动巡检模式,并可按设置实现路径返回模式。

巡检机器人电量预警功能。自动计算行驶路径与充电位置关系,提前报警并可自动按路径返回功能。

语音唤醒功能。可通过规定语言术语,唤醒休眠状态下的巡检机器人。

煤矿工作面巡检机器人、管道巡检机器人、通风监测机器人、危险气体巡检机器人、自动排水机器人、皮带机巡检机器人、煤矿煤矿重要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及大型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智能诊断。

[摘要]阐述目前我国科技通向农村的服务机构,知识群体,信息服务网络以及农业科技投入,认识到目前我国农村科技的推广体系还不健全,推广力度还不够,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农村;农业;农技推广;科技服务2007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1]分析目前我国科技通向农村的服务体系,知识群体及投入状况等,对于更好地认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对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从而保障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科技通向农村的服务机构农村科技服务机构是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其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农业经济实力的强弱。

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服务机构主要有两大类:以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的传统型服务体系和以各类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涉农龙头企业创新服务机构等构成的新型服务体系。1.传统型服务体系由政府主导的以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的传统型服务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起了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乡、村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包括种植业农业技术、畜牧技术、水产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农经技术五类推广站。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截止2003年底,农业部所属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机化、经营管理五大系统的县乡两级机构15.1万个,其中县级推广机构2.37万个,乡镇农业“五站”12.76万个。与1999年比,县级推广机构基本持平,乡镇农业“五站”减少6.6万个,乡级推广机构的减幅达到34.2%。分行业来看,种植业县乡两级推广机构3.46万个,其中乡级机构2.49万个,比1999年减少1.98万个,减幅为44.32%;畜牧兽医县乡两级推广机构3.87万个,其中乡级机构3.27万个,比1999少1.41万个,减幅为30.19%;水产县乡两级推广机构0.84万个,其中乡级机构0.64万个,比1999年减少0.98万个,减幅为60.36%;农机化系统县乡两级推广机构2.45万个,其中乡级机构2.17万个,比1999年减少2.17万个,减幅为50.05%;经营管理系统县乡两级推广机构2.65万个,其中乡级机构2.41个,比1999年减少1.86万个,减幅为43.63%。

农村科技的发展_农村科技变化_高科技农村发展现状

另外,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目前乡镇有农业综合服务站1.78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通向农村的基层机构,曾经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县乡一级的机构改革,致使农技推广体系出现了危机。由于对农技推广性质上的认识不清,不少地方政府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放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农技推广的组织与支持,在机构改革中大幅度地削减了农技推广事业经费。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用“网破、线断、人散”六个字来概括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生存现状,并呼吁尽快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投入,以保持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正常运行。2.政府支持的各类新型科技服务机构随着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在原科研单位和政府机构人员分流的基础上建立了许多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机构,它们主要以农科院所的科技服务队、常设技术市场、科技培训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生产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形式出现。除了组建机构提供科技服务以外,还创造了许多由各级政府支持,由高校、科研院所或民间组织参与的新型服务模式,如“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专家大院”、“农技110”、“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

这些科技服务机构是目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的推广力量,是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与传统的农技推广体系相比,这些新型推广机构和模式机制上灵活多样,内容上己不再是仅仅针对传统的粮棉油大宗农作物,而是多品种的种、养、加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形式上不仅仅推广已有的产品和技术,而且能针对农民的需求提供服务。这种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的出现促进了各级涉农部门、传统农技推广部门从过去的行政管理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从传统农业技术推广向新兴高效农业技术推广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逐步走出了一条涉农部门转变职能、服务“三农”的新路子。3.涉农龙头企业创新服务机构这里所指的龙头企业主要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等。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是指依托该龙头企业,基于其经济实力和科技基础,立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而设立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业龙头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至2002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已达9.4万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企业372个,省级重点农业企业达到1839个。[2]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技术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村科技变化_农村科技的发展_高科技农村发展现状

许多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不仅根据产品市场的状况安排自身经营计划,而且能够运用经济杠杆带动引导农民依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要求,开展规范化的种植养殖,并提供各种类型的科技服务。在目前我国国情下,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致富、推广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科技通向农村的知识群体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服务群体包括大学、科研院所的一些科技专家、农村信息员、农村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农产品经纪人,农技推广人员等,其中农技推广人员是向农村推广农业科技的桥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农业科技人员的数量、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等较之建国初期有着大幅度的提高。首先,农业科技人员的总量在不断提高。据统计,1990年,全国有农技推广机构20.3万个,技术人员80.8万,截至2003年底,农技推广人员已增至100万人之多。此外,在国家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团中央等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各种针对农民的培训工程也陆续推出,许多土专家、农秀才也纷纷在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湖南省而言,经过对现有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和提升,现在全省已构成一支层次、类型、学科齐全,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基本配套的农业科研队伍。

自1985 年到2003 年的18 年中, 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几乎翻了一番, 其中, 技术人员特别 是高级职称和高学历人员增长较多, 中级以上职称人员由不足1300 人增加到 4100 多人,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由不足1700 人增加到近4000 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农业科技人员的总量,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员的总量与发达国家的总量还有很大的差距,农业科技人员与人口 总量的比例,发达国家为0.5%,而中国仅为0.13%。而且我国高层次的后备力量 不足。从全国来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量大约占全国农业人口的1.8%,但中 高级职称人员仅占农技推广人员总数的15%左右,在高级职称人员中30-35 人员占3.2%,36-45岁人员占4.5%,46 岁以上人员占92.3%。当前,我国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还普遍存在人员老化、素质不高的问题。50 岁以上技术人员 多,中青年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偏低。2002 年初,县、乡两级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国家编制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3%(图2.1)[4]。 调查统计显示,湖南省凤凰县367 名农业技术人员中,仅有28 人具有本科学历, 占总数的7%,专科以下的农业技术人员20%专业不对口。

高科技农村发展现状_农村科技变化_农村科技的发展

据农业部统计,2003 年底我国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有15.1 万个,农技推广人员有100.78 万人。而 2004 年对全国100 个县的监测表明,农技人员又减少了12%,农技推广机构也呈 减少的趋势。在耕地面积较多的黑龙江、河南、山东、河北和四川等省,每个科 技人员平均要为3.9 万亩耕地和2.26 万农业人口服务。此外,还存在农业科技 人员流失现象。据农业部服务体系办公室介绍,由于目前我国农技推广机构中差 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单位占四成多,畜牧兽医站中的比例更是高达70%以上,以 至于农技推广体系的资金严重不足。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生活,约90%左右的乡镇 农技人员放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转而从事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经营创收。[5] 三、科技通向农村的信息服务网络 市场经济时代就是信息的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 略资源。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 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标志。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和我国加入WTO,农业科研系 统对信息的需求和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单一的依靠图书文本资料到数字化 图书馆,信息网络服务,多功能多手段检索服务,决策与参考咨询服务等创新服 务模式的产生与应用,使我国农业科研逐步步入信息化的轨道。

但是,目前农村科技传播的大众媒介举步维艰。我国进行农村科技传播的大 众媒介主要是指电视、报刊和信息网络。电视。农村很多地方,只能收看到当 地电视台节目。有线电视由于收费较贵农民不愿意安装,就是安装了,由于对农村 的节目内容不适合农民,导致农民不爱看,在劳作之余,农民倒是愿意看一些丰富 多彩的娱乐节目。中央七套节目是关于农业科技和军事的节目,根据有关学者对 湘西农民的调查、统计表明:有48.9%的农民“没有看过这套节目”,“很少看” 的占28.3%,“经常看”的仅占22.8%。为考察这道问题答者是否具实回答,该 学者特设了“中央七套是关于什么的”题,结果在表示“经常看”的农民中有5 人答错。[6]这说明实际上经常收看中央七套的农民要比22.8%还少。报刊。 对农村的报刊不象电视那样要顾及综合性,针对农村的内容较少,农村报刊主要 是农民所关心的内容,农民喜爱看,喜欢读,现在的关键是发行渠道不畅通,不能 到达农民手中。作为主渠道的邮局由于经营农村邮路,特别是边远农村邮路亏本 而不愿意经营,使农民想订报刊订不到,就是订了也是缺期、拖期,从而打消了农 民订阅报刊的积极性;另外农村书店、报刊网点由于大多集中在乡镇,不方便农 民及时购买,也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

网络。虽然目前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 的作用已经大大超过了电话、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但是网络媒体在农村和农 业中的应用却是少之有少,这也就是近两年说的比较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网络基础设施的铺设己经从农业部连向省、市、县、乡,但普及到村、户则 有一定的困难。困难的形式和原因尽管全国各地情况不一,且东西部存在较大差 异,但网络已铺设到了部分基层乡镇,且随着“金农工程”的启动其建设步伐会 很快遍布到全国各地的乡镇。然而,网络进村入户率却非常低。受广大农民对网 络信息的认识水平以及对微机设备的购买力与操作水平的限制,要解决“网络信 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也许是5 年,也许是10 年,贫困地区 恐怕更长。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烟台市,到2003 年底,农业信息网络建 设将100%的铺设到涉农乡镇,而全市农村入户的微机还不足2000 台,能上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