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教授还指出,红点奖之类的奖项进入中国,在中国建立网络,说明中国的最后一个阵地——设计,就要被外国人占据了。
中国的制造已经被外国垄断了很多,现在启发中国人自己创造力的设计又要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
据他介绍,红点奖在要进驻中国时,向当地政府提出要求一年300万欧元的支持和1000平米的经营区域,并且政府不得干涉,宁波等地政府拒绝了,而最终厦门政府满足了他们提出的条件。
当时红点奖展览和海峡两岸设计展同时进行,厦门市领导参与了红点奖的开幕典礼,却没有参与中国自己办的展览。
“大前年红点奖评奖,我们提名高铁应该获奖,你知道外国人怎么表现?外国人走过来看根本不信的,认为你只是一个涂装。而我们的一些中国评委居然就跟着一块说同意。我就站在那儿不干了,说高铁给中国人带来了交通方式的一个革命,它的意义绝对不是一个涂装的问题,不是一个造型问题,这时候德国人才不说话了,外国人才不说话了。”柳冠中教授说。
“他们硬要把另一个作品评成金奖,就是一个葡萄酒瓶子,上面有一个领结扣上去,马上能知道葡萄酒里面的温度,因为法国的文化是葡萄酒,葡萄酒存放讲究室温,不能比室温高,也不能比室温低,所以他说这个东西特别好,应该评金奖,我说它可以得奖,但是绝对不是金奖,我说中国的高铁必须得金奖,跟他们辩论,终于把中国高铁金奖争取来了。”
柳冠中教授认为,高铁和酒瓶上的领结之间的抉择,不是技术问题,是战略问题。评奖的目的是评方向,不清楚这一点只能怪中国人自己。政府给外国奖项特殊的优惠政策,抬高这些奖项的价值,体现出一些中国人总认为外国人的东西更强的心态。的确,外国人有先进的地方,但这并不等于中国没有国格。
事实上,柳冠中教授的观点其实也可以应用当下的中国汽车设计。中国汽车品牌近几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品牌早已摆脱了“抄袭”“山寨”的标签,很多品牌都拥有非常漂亮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族式设计,比如比亚迪、长城和吉利等等。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汽车品牌缺的不是好的设计,而是“信心”,是对于自己产品设计的认可,因而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获得诸如“红点奖”这种“世界级”的设计大奖来作为背书。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好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得到市场认可,而非仅仅是一纸“奖状”。
丽亭智能公司展示汽车搬运机器,运用于智能泊车停车场。
据介绍,本次中国(佛山)国际智能机器人博览会会场总面积将达到50000平米以上,参与企业数量达300家。博览会根据机器人功能及应用细分领域划分为“工业机器人与智慧物流”、“服务机器人与智能生活”、“特种机器人与无人系统”等版块。涵盖机器人目前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能让参观者充分了解机器人赋能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及重要作用。
开幕式上,机器人专业能力测评正式启动
会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分别在智慧物流、智能生活与无人系统等领域各施其才。
深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生产的智能画家机器人,现场即时绘画观众肖像。
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仿生多足机器人吸引观众眼球。
12月3日,为期4天的2020中国(佛山)国际智能机器人博览会暨2020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峰会、2020世界机器人大赛在佛山开幕,汇集国内外顶尖机器人制造企业,全面展示机器人各领域的前沿产品、核心技术以及最新的应用解决方案。
隆深机器人正在制作雪糕。
博览会上展出的大型混合动力无人机,可续航60分钟。
本次博览会总面积达到50000平米以上,参与企业数量达300家。涵盖展览展示、论坛会议、竞赛活动、招商推介四大板块,将展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等几乎所有行业领域的新兴产品和前沿的技术,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展示内容最全面、最精品、最具创造性、最具产业支撑力的机器人博览会。
2020中国机器人产业报告发布。
新松公司展示移动防疫消毒机器人。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公司展出一款拥有十八般厨艺的烹饪机器人。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公司展出一款拥有十八般厨艺的烹饪机器人。
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公司展出一款拥有十八般厨艺的烹饪机器人,机器人烹饪的美食摆满一桌。
中信重工展出的智能安防巡逻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与无人系统版块将展示安防机器人、排爆机器人、消防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
季华实验室展出多款智能机器人。
新松公司展示协作机器人三合一工作站。
负载7公斤六轴机器人。
博智林建筑机器人进工地,机器人盖房子实现了吗?
据了解,凤桐花园项目是全国7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之一,同时也是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博智林首个建筑机器人商业应用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引入建筑机器人并批量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的试点项目。
借此次参观机会,南方+通过采访项目负责人及梳理此前发布的相关资料,整理出关于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的七个解疑,为你揭秘机器人盖房子的秘密。
1、博智林从成立到首台建筑机器人下线工地用了多长时间?
博智林成立于2018年7月,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实现了建筑机器人从自主研发到批量化商用的过程。在2020年9月25日,博智林首批9款43台建筑机器人在顺德碧桂园凤桐花园项目举行交接仪式,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正式在一线投入使用,开启实战模式。
地坪研磨机器人。
2、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目前的应用情况如何?
据了解,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及智能产品近50款,已有18款机器人在超过15个项目中开展试点应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达80万㎡。目前,智能化造楼机、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地面整平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较为成熟的产品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3、建筑机器人与人工相比,有哪些优点?
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腻子涂覆机器人为例,其工作效率较人工提升2到3倍。机器人标准化施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目前建筑机器人应用比例比较高的喷涂环节为例,过去人工施工的时候,不仅整体施工面积小,效率低,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也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腻子涂覆机器人。
4、建筑机器人应用后,工地的用工需求将发生哪些变化呢?
建筑机器人上线后,对建筑工人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建筑工人需要经过培训变成“现代产业工人”。据了解,培训适应人机协作工作的工人也是博智林在做的事情,从普通工人到基层管理人员,都需要经过系统培训,并且要进行闭环考试。
5、建筑机器人未来会大规模普及吗,发展前景如何?
资料显示,中国是建筑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2020年中国建筑业签订合同额达亿元,增长9.3%。与此同时,传统建筑业面临用工老龄化、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从长远来看,建筑工业化与建造智能化将是大趋势。
2020年7月份,住建部等13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地坪漆涂覆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提交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议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研发应用。
6、博智林在研发建筑机器人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首先,博智林背靠碧桂园集团,而碧桂园集团在机器人领域可谓是不惜重金的投入。据了解,截至今年2月底,博智林公司员工规模已达70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4000多名,平均年龄30.2岁,包括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土木工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此外,碧桂园拥有行业少有的全产业链资源优势,覆盖了从规划设计、材料供应、建造,到园林、装修、营销、物业等多个环节和业务板块,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围绕地产主业的产业链资源,保证了从预研设计、样机测试到小批量生产、工程测试、工程服务、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整体解决方案等环节的及时可验证,一次次的数据反馈,有力地助推博智林机器人的产品迭代和智能建造解决方案的完善升级。
7、作为行业探索者,博智林如何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据了解,博智林主导或参与了国内智能建造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如主导编制了《智能施工升降机》《外墙喷涂机器人》两项团体标准,并经广东省建设科技与标准化协会发布;主导编制的《自升造楼平台》《建筑工程智能清洁机器人》等团体标准正在审查或立项中。另外,博智林还受邀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CECS),这也是我国首个专注于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建造的标准化权威机构。
【撰文】林东云 叶洁纯
【拍摄】戴嘉信
【剪辑】杨馥铫
【作者】 林东云;叶洁纯;戴嘉信;杨馥铫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