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引发行业震动。该项目投资1280亿元,作为武汉市明星项目上马,并邀请到曾经履职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半导体行业风云人物蒋尚义担任总经理,如今却传出停工甚至可能烂尾。7月30日发布的《上半年东西湖区投资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分析》中明确提及,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不过,上述文件已被删除。
事实究竟如何?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运营方为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弘芯),项目位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9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探访了解到,去年11月部分分包工程完成后,不少分包商在结算工程款时却遇到了难题,多次协商后,多家分包商仍未拿到工程款。去年12月后,项目厂房和宿舍已停止施工。
不仅如此,对于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的进展,近期也有市民在武汉城市留言板咨询。对此,8月28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官方回复称,经区商务局投资协调管理调查,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因为资金链问题,项目暂停了。
实地探访:项目现场已没有施工迹象
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位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从临空港大道进入网安大道后,就是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所在地,项目西北为东流港和创谷路。临空港大道是武汉“千亿大道”之一,区域内还有康宁、京东方、中金数据武汉数谷等投资过百亿的项目。
9月3日下午2点左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现场后看到,网安大道一侧分布着2栋4层的厂房,云大路一侧也有一栋,不过均没有施工迹象,其中两栋外立面还有脚手架或绿色的安全网。
在网安大道南端,则有两栋约10层高的楼房,不过楼房只建成了建筑外壳,并没有门窗等,楼房旁荒草丛生,还有大量板材、管道和电梯随意堆放,部分建材已经生出斑点。据一位施工分包商赵先生介绍,这是武汉弘芯的员工宿舍楼,按照计划,要建成4栋楼房,但由于分包商都没有拿到工程款,已经没有工人继续施工了。据其介绍,2019年12月份,厂房和宿舍就已经停止了施工。
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样分布在网安大道上的中金数据武汉数谷项目,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惟邦营造交付数字认证项目,塔吊正在工作中。
在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边临时搭建的办公区,记者注意到,现场仍停着较多私家车辆,时不时有三三两两穿着“弘芯”字样蓝色马甲的人员进入,但记者在现场未能观察施工的人影或声音。那么武汉弘芯是否仍在正常运营?记者试图采访相关人员,但武汉弘芯公司的员工拒绝接受采访,并阻止记者进入厂区。
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由武汉火炬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炬集团)作为总承包商。在火炬集团专门为施工车辆开放的出入口,记者看到目前大门紧闭,虽然已到工作时间,但并没有一辆施工车辆进入其中。
赵先生告诉记者,2018~2019年,约有二三十家分包商在火炬集团的安排下,进入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作业,去年11月相关工程完成后,不少分包商在结算工程款时却遇到了难题,火炬集团与武汉弘芯在工程款交付进度上各执一词,多次协商后,多家分包商仍未拿到工程款。
对于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工程款问题,记者前往项目一路之隔的火炬集团进行了解,拨打门口张贴的一位王姓负责人电话后,对方表示不接受采访。
项目起底:截至去年底已投资153亿元
如今陷入停工的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曾经是武汉市的明星项目。根据官网介绍,武汉弘芯于2017年11月成立,总部位于中国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官网资料显示,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总投资额约200亿美元,主要投资项目为预计建成14纳米逻辑工艺生产线,总产能达每月30000片;预计建成7纳米以下逻辑工艺生产线,总产能达每月30000片;预计建成晶圆级先进封装生产线。
当地政府对此也颇为重视。就在今年4月武汉市发改委发布的《武汉市2020年市级重大在建项目计划》中,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仍然以1280亿元的总投资额位列第一,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投资153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87亿元。
武汉弘芯引来行业瞩目,还与其邀请到行业大咖蒋尚义加盟担任总经理有关。75岁的蒋尚义曾经在中芯国际任职。2019年6月,中芯国际向港交所提交公告称,蒋尚义基于个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诺,将不再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据中芯国际披露,蒋尚义曾担任台积电研发副总裁;2013年底退休时,蒋尚义的职位是共同首席运营官。退休后,蒋尚义曾在台积电担任两年董事长顾问。
事实上,蒋尚义曾经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左膀右臂,在圈内素有“蒋爸”之称。中芯国际也称,蒋尚义的“职业生涯致力于推进半导体技术和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彼为推进信息技术大众化的先驱”。
退任中芯国际独立董事后,蒋尚义赴武汉弘芯任职。直至今年7月,武汉弘芯官网更新的一则新闻仍显示,2020年7月8日,在临建一期2号楼1号会议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弘芯坚守岗位员工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公司李雪艳董事长、蒋尚义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出席会议并为坚守岗位的11名员工现场颁奖。
除了引进行业专家,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还斥巨资购买装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项目现场了解到,2019年12月份,武汉弘芯曾经高调举行光刻机设备进厂仪式。据了解,该台光刻机由ASML供应,售价在千万美元级别。
危机重重:土地被查封、资产抵押……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成立不到3年,如今的武汉弘芯危机重重。
不只是拖欠分包商的工程款,8月26日,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有市民留言称,武汉弘芯119项目去年至今未付工人工资,拖欠工程款沒着落。
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还为此诉讼缠身。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显示,分包商武汉环宇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环宇)因为4100万元工程款将总承包商火炬集团和项目公司武汉弘芯告上了法庭,并申请账户冻结和查封其他财产。
如此背景下,2019年11月,法院裁定查封武汉弘芯300多亩土地使用权,查封期限三年。对此,武汉弘芯曾于去年11月发公开声明称,实际情况是武汉弘芯按期足额支付总承包商火炬集团工程款,火炬集团与武汉环宇的纠纷属于内部结算纠纷。
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公开资料显示,被拖欠款项的还有亚翔集成(,SH;前收盘价16.29元)。去年5月8日,亚翔集成发布公告称,公司中标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项目两个工程专业发包工程,中标金额合计6.88亿元。
根据亚翔集成今年7月底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武汉弘芯项目自政府允许复工后,因公司暂未收到相应的工程进度款及整体复工进度有所放缓,客观上也影响到公司上半年的营收状况。
武汉弘芯曾经引以为傲的光刻机也被抵押。启信宝显示,武汉弘芯进行了一笔动产抵押,登记日期是今年1月份。抵押物是1台ASML扫描式光刻机,状态为全新尚未启用,评估价值为58180.86万元。相关的借贷合同数额为58180.86万元,债务履行期限为2019年4月19日至2024年4月18日。
近日,市场还传出蒋尚义萌生退意的消息。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蒋尚义加盟武汉弘芯,原本是想做先进封装,而不是传统的Fab(晶圆代工)。据介绍,2019年3月,蒋尚义等人撰写了一份《组合集成系统筹划简报》,提出了组合集成系统(New Co。)概念,该简报认为传统的Soc( on a chip)是一种高复杂系统,用于物联网终端弊大于利,而(组合)集成系统则是使用多芯片,通过先进封装来进行系统整合。即由使用功能及可靠度都已验证过的芯片拼组而成,无需后续的可靠度验证与系统验证。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蒋尚义提出的New Co。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台积电Cowas技术,属于行业前沿的(异构集成,模块化小芯片)。”
不过从公开信息看,武汉弘芯拟从事的业务,仍是以传统晶圆代工为主,并非蒋尚义此前提出的组合集成系统。
问题根源:业内称在于资金技术方面
曾经光环加身的武汉弘芯为何会走到如今的境地,大股东方面又有何打算?
启信宝显示,武汉弘芯大股东为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光量),其持股比例为90%。而北京光量股东为李雪艳、莫森两名自然人,持股比例分别为54.44%和45.56%。从公开资料来看,北京光量并无相关行业背景。
此外,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武汉弘芯的比例为10%,经穿透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由武汉市东西湖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100%持股。
对于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的危机,半导体投资人士陈穰(化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项目主要问题在于资金和技术方面。一方面,项目总投资高达1280亿元,采购设备、工艺研发、人员培训等都需要大笔的真金白银投入,这对企业资金实力要求非常高,也需要其对项目进行良好的资金规划。但该项目从始到终,就不清楚到底谁出钱,“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只能承担一部分,比如厂房代建、基础设施建设等,那么其余资金(的)来源呢?”
陈穰还称,作为半导体项目,除了购买设备,IP、工艺等知识产权等问题也都需要考虑周到。“弘芯号称要做14纳米工艺,但在没有其他大厂授权的情况下,从头开始无异于天方夜谭。”陈穰表示。
北京光量原股东曹山近期又投身于另一个半导体项目中。启信宝显示,曹山于2019年1月退出北京光量,目前是泉芯集成电路制造(济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泉芯)实际控制人。济南泉芯注册资本50亿元,于2019年1月份成立,其股东包括逸芯集成技术(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芯集成)、济南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除逸芯集成由曹山控制外,另两名股东分别持股10%,且均为济南国资背景。与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类似,济南泉芯也是一个大手笔的项目,总投资高达598亿元。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由2012年的215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5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27%。在此背景下,近几年,二线城市竞争颇为激烈,武汉、南京、合肥、重庆等二线城市,纷纷利用土地和政策红利,大举招商引资。
不过,除了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近期多个项目陆续爆雷。今年7月,德科码(南京)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提交了破产申请。“这样的先例非常多。”陈穰表示,早十几年就有“南通绿山”等知名烂尾项目。他还表示,市场上部分项目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空手套白狼,忽悠地方政府的结果。
据陈穰介绍,半导体产业投资对各方面要求较高,仅仅依靠土地等优惠政策是肯定不够的,“半导体项目回本期非常漫长,动辄以十年计算。在没有盈利之前,需要考虑清楚如何活下去”。
陈穰建议,一个大规模半导体项目想要获得良好发展,需要考虑人才、技术、专利、产品、市场、运营以及行业周期等诸多因素。任何一项条件不满足,都可能导致项目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政府部门招商引资时,不能以传统行业的思维来对待,需要多了解产业发展特点和风险后审慎决定。
对于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未来的命运,陈穰分析认为,如果有中芯国际之类的大公司来接手,可能还有机会盘活,否则很可能成为烂尾项目。
就此次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相关问题,9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武汉市东西湖区商务局,但对方称“不清楚”后就挂断了电话。
AI中国网
一家资金紧张的中国半导体工厂被武汉市政府接管,这家工厂被该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形容为“噩梦”,这是中国追求芯片自主的一次挫折。
根据中国数据网站“天眼查”整理的最新企业注册记录显示,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HSMC)已被湖北省政府接管。在此前几个月,由于冠状病毒以及资金短缺,其推迟了200亿美元的尖端半导体制造工厂的建设。
该公司目前由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权控制。此前,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拥有90%的股权,其余资金由东西湖区政府提供。
“不幸的是,我在HSMC的经历是一场噩梦! 很难用几句话来形容。”《南华早报》通过联系评论时,前HSMC首席执行官蒋尚义如此说到。
蒋尚义拒绝接受全面采访,因为这是HSMC吸引投资活动的对外亮相,这是中国半导体公司聘请资深海外工程师在国内进行研发的一种趋势。
不过,蒋尚义确实确认了本周在外流传的一封信,称他已于6月从HSMC辞职,并于7月返回美国。
他于2019年加入公司,之前曾在台积电和中芯国际工作。 蒋在8月告诉《邮报》,他不知道HSMC的财务困难程度-直到当地政府在7月份的报告中揭露了这个问题后,该报告很快在网上被删除了。
7月的报告称,HSMC的第一阶段工厂(包括其主要生产设施和占地超过390,000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已部分完成,而其第二阶段设施的建设才刚刚开始。
该公司现在不活跃的网站的缓存版本表示,它计划建设14纳米和7纳米芯片生产线,月产能30,000片。
当地政府对HSMC的计划尚不清楚,包括其发展和债务义务。 HSMC仍在与承包商进行一些法律诉讼,这些承包商正在要求众多延迟付款。
这是中国经济计划机构上个月要求地方政府对其支持的任何与芯片相关的高风险项目负责之后,对中国半导体行业造成的最新挫折。
今年五月,由美国芯片巨头和成都市政府建立的一家耗资1亿美元的制造工厂在闲置了将近两年后停止运营。
中国正在寻求在半导体行业内实现自给自足,但这导致了计划不周的半导体工厂激增,其中许多工厂已经宣布破产。
AI中国网
消息称华为在武汉建立其第一家晶圆厂,预计 2022 年分阶段投产
据 报道,华为将在湖北省武汉市建立其第一家晶圆厂,预计从 2022 年开始分阶段投产,具体来源仅表示是业内人士透露,可靠度未知,官方官方尚未回应。
消息人士称,华为这家工厂初期仅用于生产光通信芯片和模块,以此实现半导体自给自足。
说到华为,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太陌生。华为是一家提供通信设备以及销售消费电子产品的跨国高科技公司,旗下主要产品应用于商用领域,例如通讯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去年发布了业界首款 800G 可调超高速光模块,在被限制的背景下努力实现光器件核心芯片的国产化。
此外,华为国内与光电子相关产品研发主要布局在武汉研究所,华为武汉研究所研发人员已近 1 万,主要研发光通信设备、海思光芯片、汽车激光雷达等。有媒体曾表示,海思是中国唯一具有相干光 DSP 芯片开发能力的公司。
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此前表示,华为在半导体方面将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学材料学的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在终端器件方面正大力加大材料与核心技术的投入,实现新材料 + 新工艺紧密联动,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
科普:按照世界半导体贸易协会的分类标准,半导体产业可细分为四个领域:集成电路、光电子、分立器件、传感器。传统的 CPU、GPU 以及存储芯片属于集成电路,光芯片则属于光电子器件,光电子占据世界半导体产业 7% 至 10% 的份额,因此高速光电芯片对半导体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查询发现,华为海思在武汉建厂一事早在 2019 年就已初见端倪,而当时一个名为“海思光工厂”的项目也是一度引发热议。
简单来说,海思工厂的新闻最早是由华为要在国内发债所引发的。根据其披露的《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019 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华为拟注册中期票据规模为 200 亿元,首期拟发行约 30 亿元,期限为 3 年,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
也就是在这一《募集说明书》中,华为提出了拟建武汉海思工厂项目,总投资为 18 亿元。
无独有偶,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网站上当时还发布了一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武汉研发生产项目(二期)A 地块规划设计方案调整批前公示”,而恰巧里面也提到了这个项目是海思光工厂,但后续再无消息,这件事也就从公众面前淡去,逐渐不了了之。
关于我们
《化合物半导体》中国版(CSC)是全球最重要和最权威的杂志 的“姐妹”杂志,亦是中国唯一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的权威杂志,重点介绍国外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经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为国内读者提供化合物半导体行业的专业知识。内容涵盖晶体的特性研究,器件结构的设计,生产中用到的材料、设备、软件、测量、厂房设施,以及有关市场分析和动态。
雅时国际商讯(ACT )成立于1998年,为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中广大高技术行业服务。ACT通过它的一系列产品-包括杂志和网上出版物、培训、会议和活动-为跨国公司及中国企业架设了拓展中国市场的桥梁。ACT的产品包括多种技术杂志和相关的网站,以及各种技术会议,服务于机器视觉设计、电子制造、激光/ 光电子、射频/ 微波、化合物半导体、洁净及污染控制、电磁兼容等领域的约十多万专业读者。ACT 亦是若干世界领先技术出版社及展会的销售代表。ACT总部在香港,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武汉设有联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