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简介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21
1956年,在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半导体科学技术被列为当时国家新技术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为了创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基地

1956年,在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半导体科学技术被列为当时国家新技术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为了创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基地,国家于1960年9月6日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以下简称半导体所),开启了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发展之路。

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_中科院半导体所院士名单_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读研怎么样

半导体所拥有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所区);两个院级实验室(中心)—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此外,还设有半导体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光电子研究发展中心、半导体材料科学中心、高速电路与神经网络实验室、纳米光电子实验室、光电系统实验室、全固态光源实验室和半导体能源研究发展中心。并成立了图书信息中心,为研究所提供科研支撑服务。

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_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读研怎么样_中科院半导体所院士名单

半导体研究所现有职工640余名,其中科技人员46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正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98名,“百人计划”入选者及国家“杰青”获得者35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名。其中黄昆先生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设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工程硕士培养点,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读研怎么样_中科院半导体所院士名单_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

半导体所高度重视国内外交流合作,与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共建了1个院士工作站、3个研发(转移)中心、9个联合实验室,积极为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成绩显著,科学技术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成立“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并且以自主支持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投资,融合社会资本建立了10余家高技术企业,并实施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商品化规模。

合肥工业大学集成电路与系统硕士研究生专业是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下设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合肥工业大学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覆盖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光学工程和教育学四个一级学科,拥有集成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课程与教学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课程与教学论两个同等学力在职硕士学位授权点。合肥工业大学集成电路与系统硕士研究生专业简介如下:

考集成电路研究生_集成电路研究生年限要求_集成电路研究生研究方向

集成电路与系统为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交叉二级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围绕复杂计算系统、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系统的微集成需求,学科点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向研究:嵌入式系统综合与测试技术研究;面向高性能计算和高速信息处理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信息获取中的传感、传输(的)理论、器件设计及集成技术研究;新一代集成电路理论、器件、及相关材料技术研究等。现有硕士生导师3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兼职教授10人。

集成电路研究生研究方向_集成电路研究生年限要求_考集成电路研究生

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综合与测试;可编程器件与系统设计;固体电子器件与工艺;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微纳功能材料与器件;敏感材料与传感技术;MEMS设计与应用;微波电路与微波器件等。

集成电路研究生研究方向_考集成电路研究生_集成电路研究生年限要求

固高科技()

投资要点

高科技人员工资待遇_科技员工福利待遇_固高科技待遇

本周四(7月27日)有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固高科技”询价。

固高科技待遇_高科技人员工资待遇_科技员工福利待遇

固高科技():公司专注于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了运动控制、伺服驱动、多维感知、工业现场网络、工业软件等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构建了“装备制造核心技术平台”。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3.38亿元/3.48亿元,YOY依次为14.33%/19.33%/3.15%,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2.06%;实现归母净利润0.28亿元/0.65亿元/0.53亿元,YOY依次为-43.67%/131.06%/-18.38%,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2.04%。最新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75亿元,同比上升6.28%;实现归母净利润0.02亿元,同比下降38.28%。根据初步预测,预计公司2023年1-6月实现归母净利润2,105万元至2,280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24.54%至-18.26%。

固高科技待遇_科技员工福利待遇_高科技人员工资待遇

投资亮点:1、公司创始人在机器人、微电子和运动控制领域技术产业积淀深厚。公司于1999年由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高秉强、吴宏三位机器人、微电子和运动控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和专家所创办;其中李泽湘曾任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同时为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高秉强曾任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为先进半导体设计、制造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累计扶持中国半导体设计公司40余家;吴宏长期专注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为中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公司二十余年来专注于运动控制技术,是国内少数掌握“感知、控制、决策、执行、工业互联”五大方向装备制造关键环节的高端装备制造型企业,技术布局全面。此外,公司重视产业体系布局,二十年来针对性投资了编码器、人工智能、工业物联云平台、工业基础部件、整机及系统集成、垂直行业终端应用、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二十家产业链企业,助力形成技术与客户资源协同。2、公司高度重研发,推动了中高端领域运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技术的国产替代。公司重研发,面向工业机器人、多轴数控机床、半导体装备、智能力位控制等高端应用领域,围绕控制、传感、数据交互等底层共性技术开展前瞻性研究,2020-2022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平均比例为20.50%。两大核心产品高性能网络型运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推动了中高端领域的国产替代,并开发出了我国自主可控的多主从、对等环网、高实时性的工业现场网络通信协议;其中运动控制技术常年处于国内市场第一梯队,高端产品性能比肩欧姆龙、ACS、水平;伺服驱动产品解决了精密加工设备中的高速高精定位问题,核心控制性能对标科尔摩根、ELMO等国际先进厂商。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综合考虑业务与产品类型等方面,选取汇川技术、雷赛智能、柏楚电子、埃斯顿为固高科技的可比上市公司;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2年平均收入规模为72.81亿元,销售毛利率为46.35%:剔除极值的可比PE-TTM(算术平均)为44.14X,考虑到公司目前规模体量不大,以及较同行在细分领域竞争格局的差异,我们认为上述PE-TTM的可比性可能相对有限;相较而言,公司营收规模低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高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等。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