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国内领先的低功耗、小封装和性能驱动的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供应商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下简称“高云半导体”),近日宣布在硅谷设立北美销售办事处,以顺应北美地区在消费电子、通信、工业、汽车电子和医疗领域对FPGA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加速高云半导体在美洲地区的市场拓展与销售增长。
此外,高云半导体还与- 签署协议,这家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制造商将推进高云半导体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内华达北部FPGA产品线的营销。此举将有助于提升高云半导体在这一全球领先的技术开发区的形象与渗透能力。
“提升在北美地区的影响力,一直以来是高云业务增长路线图上的重要节点,作为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促进高云半导体在欧洲和亚洲业务的顺利开展,”高云半导体公司首席执行官朱璟辉表示,“当前在硅谷存在大量可以充分体现和提升高云的产品价值的机会,随着在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把握本地巨大人才资源优势和对其他地区人才虹吸作用的契机来帮助高云得以迅速壮大。”
“很荣幸能够率领市场和销售团队在北美地区开疆拓土,”高云半导体北美销售总监Scott 说,“硅谷是我们向北美洲市场扩张的一个重要开端,我们期待高云FPGA产品能够融入这块高科技热土上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大潮之中。
关于高云半导体
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成立,公司致力于开发国产FPGA解决方案并推动其产业化,旨在推出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FPGA芯片。
我们的愿景:提供可编程解决方案,促进全球客户创新。
我们的目标:致力于完善产品体系,解决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难点。
我们的承诺:以技术和质量为中心,有效降低用户成本。
我们的服务范围:可编程逻辑器件组合板、设计软件、IP核、参考设计和开发工具包。
我们的服务领域:全球内消费、工业、通信、医疗及自动化市场。
本报记者 贾丽
在消费不断升级、市场需求持续变化之下,家电行业展现出新趋势。
11月2日,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指导召开的“2023中国家电健康趋势高峰论坛”上,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表示,健康已成为家电产业的必要创新点,成为提振消费、促进以旧换新的关键点。一条从产品到场景再到体系的“健康+家电”的融合发展路径变得愈发清晰。
目前,健康家电在家电品类中的占比正加速提升,家电厂商纷纷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扩大健康家电等新品类布局及规模。美的、海尔、林内等多家家电制造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计划在明年的家电产能中,再提升健康家电的比重,对关键零部件提前备货并适当提高库存储备,积极推动家电消费市场复苏。
“寻找创新点和增量市场是今年行业的主旋律。今年以来落地的多项政策,均对健康、智能家电领域进行扶持,全行业也在沿着这一方向积极布局。同时,电器行业正式进入到存量换新阶段,健康家电带动市场消费热情,将成为企业破局的重要突破口,也将是家电产业链联合发力的重要方向。”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剑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健康销量火爆成“热点” 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
天猫数据显示,“双11”预售1小时内,天猫健康多个品类成交额同比去年翻倍增长。苏宁易购披露数据显示,今年四季度有全屋装修需求的用户,提前选购前置家电,国庆十一带动节能热水器等绿色健康家电销量同比增长128%。另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9月份,保鲜冰箱等健康家电的零售额增速远远领先行业增速。
与此同时,健康家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睿略咨询预测中国健康家电市场规模在2028年将会达到万亿元。
奥维云网总裁助理赵梅梅认为,用户健康生活理念为健康方面的消费需求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健康+家电”的理念正在加速融合。
虽然健康家电销售火爆,但其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根据《电器》杂志发布的《2023中国家庭健康家电用户体验调研报告》显示,健康家电在实际使用中的体验并不尽如人意,存在“夸大健康卖点,与实际不符”“健康功能效果不明显”等痛点。
此外,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陈莉表示:“未来,家电与健康两大领域的融合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大的力气进行消费者教育,去推广我们的健康产品、健康技术、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产业链加速联合布局
健康类家电在消费端打开新窗口,这也让家电企业加快在该领域的布局,越来越多家电企业重视健康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和落地。
王雷表示,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行业正不断努力,将健康家电从一个细分的品类扩展为可以智能联动、按需定制的多场景产品中心,健康家电技术从一个跨界领域升级为家电产业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此次召开的高峰论坛上,多位家电企业相关人士也表达了对健康家电的看法。海尔智家洗碗机全球企划总监肖磊称:“我们通过数据调研发现,疫情期间,92%的用户会更加关注家电的健康属性,健康、杀菌、消毒等都是人们选择家电产品时的重要标签。健康家电已经成为家庭生活的必备品。”
上海林内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薛晓斌则认为,围绕健康,家电领域正在发生健康成为标配、全场景化、智能化等新趋势。
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美的家电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计划进一步提升健康家电的比重。海尔及林内上述人士也称,健康家电将是公司未来布局的重点。公司已在联合产业链加大提高绿色智能零部件采购量,并提升健康家电产能。
“在提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主流家电企业还应进一步考虑如何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研发出创新、高效的健康技术、健康供应链及管理体系,从而持续推动家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张剑锋表示。
(编辑 张钰鹏 孙倩)
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突破5000亿美元,再创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2月16日,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原因是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各公司提高了产量以满足需求。半导体行业去年的出货量达到创纪录的1.15万亿件。汽车级芯片需求增幅最大,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4%,达264亿美元。
按照细分品类看,模拟芯片(常用于汽车、消费类产品)年均增长率最高,达33.1%,在2021年的销售额达到了740亿美元。逻辑芯片销量增长达到30.8%,销售额达到1548亿美元;内存芯片销量同比增长30.9%,销售额达到1538亿美元。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表示:“2021年,在全球芯片持续短缺的情况下,半导体公司大幅提高了产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以应对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了创纪录的芯片销售额和出货量。”
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从地域分布来看,2021年中国的半导体销售总额为192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此外,美洲市场的销售额增长最大,达到27.4%。欧洲、亚太/其他地区和日本的全年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同样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7.3%、25.9%和19.8%。
此外,有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国内半导体市场分类来看,高端逻辑器件销售加速增长,国内CPU、GPU和FPGA部门的总收入以每年128%的速度增长。
从设计看,,预计2021年全年,设计行业销售额将达到4586.9亿元,模拟电路的销售增长了230.5%,达到541.4亿元;;功率电路增长152.8%,达到291.5亿元,消费类芯片增长94.2%,,达到2065.8亿元。不过设计业增速放缓,2021年中国IC设计业的增速约为20.1%,比上年的23.8%降低了3.7个百分点。这一年里,手机芯片企业华为海思半导体因贸易制裁的打压从原本的第一梯队跌落,而紫光展锐等后起之秀却在逐步爬升。汽车芯片、AI芯片企业在这一年里相继发布创新技术与产品,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诸多助力。
从制造看,2021年我国宣布新增28个晶圆厂建设计划!投资金额达约1500亿元,其中有7座12英寸晶圆厂。产能上看,哪怕是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巨头都面临产能满载的情况,对于本土制造产能来说更是如此,缺口巨大供不应求。来看部分国产巨头情况,中芯国际2021年8英寸产能增加45000片,12英寸产能增加1万片;华虹半导体预计2021年底达到6.5万片/月,2022年进一步扩到每月9.5万片。但在工艺方面,由于相关设备购买受限,中芯国际仍停留在14nm,华虹处在28nm。
从封测看,集邦咨询预测2021年第三季全球前十大封测业者营收达88.9亿美元,年增31.6%。2021年国内封测行业前三季度,销售额1849亿元,达2020年全年封测行业销售额的73%。受益于市场需求的旺盛,国内封测龙头企业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募集了超过百亿元完善布局。在委外代工封测市场上,国产厂商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按营收规模分列第3、5、6位,市占率分别达12.0%、5.1%、3.9%。此外,收购案频发,长电科技收购ADI新加坡厂房,智路资本收购封测龙头日月光在大陆的四家工厂等等,也为行业增添了不少色彩。
从设备看,国产半导体设备市占率稳步增长。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金存忠秘书长预测,2021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将达到200亿美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0%左右,其中集成电路设备在130亿元左右,市占率达12%;太阳能电池片设备170亿元左右,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具体来看,设备龙头北方华创称其未来2-3年收入能突破10亿美金,纯设备收入的规模化效应也会逐渐显现;上海微电子称将在2021-2022年交付第一台28nm工艺制成中国沉浸光刻机。
发展半导体产业乃民心所向
众所周知,国产半导体发展以来一直面临来自美国等方面的外部干扰和压力。尤其是以欧美企业掌握了绝大部分半导体领域话语权的当下,国产半导体如何追赶英特尔等国际一流半导体巨头企业,难度不可小觑。
毫无疑问,发展半导体产业必须从内部开始重视起来。不管是政策红利还是市场资本,均对国产半导体产业带来了巨大助力。
在资本市场方面,从当前的产业规模和产业趋势看,2022年A股的芯片公司或者介入芯片业务的公司将达到500家以上,半导体上市公司数量将增加4成以上。考虑到互联网大厂不在A股上市,在估值+规模之下,芯片产业必将成为A股第一大产业。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披露数据显示,仅仅是芯片设计公司就从2014年的681增加到2810家,7年翻了4倍多。目前,天眼查统计我国在市场监管总局注册的半导体类公司存量,2020年为59793家,是2014年的近5倍,比10年前增加了近100倍。
从政策角度看,政府高度重视并布局了半导体行业。比如发改委在十三五、十四五都重点布局了半导体行业,将半导体定位为重点发展领域。政府还成立了约180亿美元的专注于半导体行业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参投和培育了中芯国际和长江存储科技等重点半导体公司。
十四五规划要求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5年达到70%。但从目前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国产芯片想要完全满足需求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70%的芯片自给率不仅意味着任务艰巨,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半导体市场需求旺盛,半导体产业发展空间很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