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高云半导体签约两家北美代理商,国际化进程赢得业界关注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17
中国广州,2018年8月28日,国内领先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供应商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下简称高云半导体),今日宣布签约Edge电子

中国广州,2018年8月28日,国内领先的可编程逻辑器件供应商广东高云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如下简称“高云半导体”),今日宣布签约Edge电子作为高云半导体的全美授权经销商,同时授权EBBM电子为美国东海岸经销商。

“中低密度逻辑元件市场对高云半导体创新的FPGA产品服务的需求是巨大的,”高云半导体北美销售总监Scott 说,“选择恰当的渠道合作伙伴对高云的发展十分重要。我们很荣幸能够与Edge电子和EBBM公司合作,共同掘金美国市场。高云半导体成立北美销售办事处并签约授权代理商,加快了成为全球FPGA供应商的步伐,尤其在发布高云半导体FPGA的RISC-V微处理器早期使用者计划,在全球范围积极推广基于RISC-V生态系统的产品,进一步赢得了以RISC-V基金会为代表的业界国际性行业联盟组织的关注与肯定。”

“高云半导体FPGA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推广,也意味着RISC-V的日益普及。令人欣喜的看到更多基于开源ISA创新设计的实现,这也说明RISC-V生态系统正在走向成熟。”RISC-V基金会的执行董事Rick O'如是说。

广东半导体上市公司排名_广东半导体产业_广东高云半导体销售额

“高云半导体的产品服务与我们的半导体、LCD解决方案产品的定位高度契合,这两种产品都面向北美的工业、医疗和汽车OEM市场。”Edge电子生产运营副总裁 介绍,“Edge的研发团队配合高云提供的开发工具能更好的帮助客户实现以低功耗、高空间利用率和高性价比的FPGA解决方案替代现有设计或开启新的项目方案。”

“很高兴能够与名列 全球最值得关注的新兴半导体企业之一的高云半导体合作。”EBBM公司首席执行官Alex 说。“成立14年来,EBBM公司一直致力于帮助用户快速实现设计并赢得市场,结合高云半导体一站式完整解决方案,包括DVK、EDA、IP等能够给更多用户带来竞争优势。”EBBM公司首席战略官Ken Cheo补充道。

广东半导体上市公司排名_广东高云半导体销售额_广东半导体产业

关于Edge电子

广东半导体上市公司排名_广东高云半导体销售额_广东半导体产业

Edge电子科技公司总部位于纽约州波希米亚,是一家领先的电子元件(半导体、无源和互连)、显示解决方案(LCD和相关产品)、嵌入式计算和存储产品的授权经销商,Edge电子专注于为工业、医疗、商业OEM和代工制造商提供与其应用需求和商业模式相吻合的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的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与个性化服务。Edge电子成立于1990年,作为女性商业企业(WBE),其独立又包容的企业文化使其能够成为任何组织的价值链合作伙伴。

关于Edge电子的其他信息,请访问 。

关于EBBM公司

EBBM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创新性的现场应用研发与销售公司,专注于CPLD、FPGA、ASIC和SOC定制逻辑,囊括了从低密度到高密度的全系产品。

1、全球电磁线行业发展状况

自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磁和电相互转化的原理被广泛应用。电磁线是完成电磁转化的核心构件,被广泛应用于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电器设备中。随着全球对电气应用的不断升级,针对电磁线的产业变革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电磁线技术不断研发创新,电磁线种类持续增加,从而为电力应用带来了更多发展可能性。

美国于1875年最先获取了绝缘漆和纤维技术专利。在随后的一个世纪,各国都在为电磁线的技术更新作出贡献。美国通用公司先后研制了醋酸纤维漆包线、油性漆包线、缩醛漆包线、聚酯漆包线等,美国道奇公司发明了自粘性漆包线和复合漆包线,美国杜邦公司制成了丙烯酸漆包线、聚酯亚胺漆包线、聚酰亚胺漆包线和聚酰胺酰亚胺漆包线;日本在1939年开发了玻璃漆包线,并在1954年制成了硅酮漆包线;德国在1940年制成了聚氨酯漆包线;我国上海电缆研究所分别在1966年和1970年制成聚酰亚胺漆包线和聚酰胺酰亚胺漆包线。电磁线行业在此期间得到快速的发展,电磁线的性能在各国技术的创新下得到了大幅提升,电磁线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全球电磁线行业在技术研究的引导下,北美、日本和西欧逐渐成为三大传统生产和研发基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电磁线及其下游产品的制造基地逐渐向亚洲、美洲中南部和东欧等地区转移。

目前电磁线行业已成为电力、机电、交通运输、通讯等多个行业相配套的基础产业,全球电磁线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

2、国内电磁线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电磁线行业较西方国家起步晚,在二十世纪60年代才基本拥有电磁线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并开始注重培养电磁线的专业人才,为后续国内电磁线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电磁线行业不断向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电磁线技术和生产设备,在不断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国的电磁线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逐步进入全球先进行列,能够生产出良好品质的导线芯材料、绝缘材料、生产设备以及检测设备。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不断鼓励并推进以电力设备、工业电机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电磁线行业作为工业产品的基础产业,其生产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的电磁线的年生产能力超过百万吨,约占全球电磁线生产总量的50%,部分产品的工艺技术水平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电磁线行业生产能力逐渐提升。电磁线行业内生产企业较多,电磁线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基本成熟,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从年产一千多吨至年产十万吨不等。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百万吨以上的产能总量,为全球电磁线生产、销售的第一大国和出口国。

3、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2020年3月,我国提出要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新基建板块;2021年3月,我国发布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等重点战略,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电磁线作为与电力、机电、交通运输、通讯等多个行业领域配套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未来上述领域持续大量的投资建设,将会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在网运行变压器更新换代需求增加

2020年5月29日,国家标委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020),并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国标修订和整合了之前的两项国家强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013)、《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009)。在新标准下,各类电力变压器损耗指标下降幅度约在10%~45%,变压器新国标对能效口径的收紧将推动变压器的技术工艺升级以及行业格局的优化。

2020年12月,国家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中要求:a、到2023年,高效节能变压器符合新修订《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020)中1级、2级能效标准的电力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10%,当年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75%以上;b、加大高效节能变压器推广力度。自2021年6月起,新增变压器须符合国家能效标准要求,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变压器;c、加快电网企业变压器能效提升。推动电网企业开展在网运行变压器全面普查,制定淘汰计划并组织实施。到2023年,逐步淘汰不符合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变压器。加快电网企业变压器升级改造,推行绿色采购管理,自2021年6月起,新采购变压器应为高效节能变压器。

(2)面临的挑战

1)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易对电磁线制造企业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电磁线的主要材料为电解铜,一般占据生产成本90%以上,电解铜的价格波动对电磁线生产企业经营影响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0年期间我国精炼铜产量由796.2万吨上涨至1,002.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72%。在价格方面,铜价保持宽幅波动,且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对电磁线生产制造企业的利润率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2)中低端产品恶意竞争现象普遍

我国生产电磁线厂商数量众多,普遍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低。电磁线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步入成熟期,在传统应用领域产能较为饱和,且行业内厂商普遍聚焦于中低压变压器用产品,缺乏新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能力,产品相似度高,价格竞争激烈,不利于整体行业发展。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2-2028年电磁线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目录

第一章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全球宏观经济分析

一、2021年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二、2022年全球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第二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二、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第三节 电磁线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第四节 电磁线行业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三、主要产业政策解读

第五节 电磁线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技术发展水平分析

二、技术革新趋势分析

第二章 国际电磁线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电磁线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际电磁线行业发展概况

二、主要国家电磁线行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三、2022-2028年国际电磁线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主要国家及地区电磁线行业发展状况及经验借鉴

一、美国电磁线行业发展分析

1、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规模情况

2、2022-2028年行业前景展望

二、欧洲电磁线行业发展分析

1、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规模情况

2、2022-2028年行业前景展望

三、日韩电磁线行业发展分析

1、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规模情况

2、2022-2028年行业前景展望

四、2017-2022年上半年其他国家及地区电磁线行业发展分析

五、国外电磁线行业发展经验总结

第三章 2017-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磁线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产能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磁线产能及增长率

二、2022-2028年中国电磁线产能预测

电磁电机绕制线怎么接_电机电磁线绕制_磁电机绕线机

三、2017-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磁线产能利用率分析

第二节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产量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磁线产量及增长率

二、2022-2028年中国电磁线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市场需求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磁线市场需求量及增长率

二、2022-2028年中国电磁线市场需求量预测

第四章 中国电磁线产业链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国电磁线产业链结构

一、产业链概况

二、特征

第二节 中国电磁线产业链演进趋势

一、产业链生命周期分析

二、产业链价值流动分析

三、演进路径与趋势

第三节 中国电磁线产业链竞争分析

第五章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行业上游运行分析

一、行业上游介绍

二、行业上游发展状况分析

三、行业上游对电磁线行业影响力分析

第二节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行业下游运行分析

一、行业下游介绍

二、行业下游需求占比

三、行业下游发展状况分析

1、家用电器用电磁线市场分析

(1)行业发展现状

(2)需求规模

(3)需求前景预测

2、电力设备领域用电磁线市场分析

(1)行业发展现状

(2)需求规模

(3)需求前景预测

3、工业电机领域用电磁线市场分析

(1)行业发展现状

(2)需求规模

(3)需求前景预测

4、汽车电机用电磁线市场分析

目前,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用电磁线主要是漆包铜圆线。漆包铜圆线在电机内绕制成线圈后将会产生较大的空隙,线圈填充系数只有约 35%—40%,导致存在较高的电机铜耗,限制了电机转换效率与电机最高功率密度(3kW/kg)。因此,使用漆包铜圆线的驱动电机在功率密度、散热性能等方面的不足逐渐凸显。

使用漆包铜扁线替代传统的漆包铜圆线,可以提高槽满率,使得在相同体积内驱动电机拥有更大的功率,故功率密度较高。目前国内采用的扁线绕组电机最高功率密度达 5kW/kg,高于圆线电机最大 3kW/kg 的功率密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2025 年我国乘用车电机功率密度将达 5kW/kg,这使得扁线电机的发展成为趋势。此外,漆包铜扁线能够增加驱动电机内部各结构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槽内热阻,更好地进行热传导,从而相对圆线电机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综上,扁线电机具有功率密度大、效率高、散热性好等优势,是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的一种发展方向。随着新能源车驱动电机向扁线电机的方向发展,对漆包铜扁线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更好的耐电晕性、高 PDIV、耐高温、耐油性、耐软化击穿等特点,满足上述要求的漆包铜扁线是未来新能源车驱动电机用电磁线的发展方向。

(1)行业发展现状

(2)需求规模

(3)需求前景预测

5、电动工具领域用电磁线市场分析

(1)行业发展现状

(2)需求规模

(3)需求前景预测

6、其他领域用电磁线市场分析

(1)行业发展现状

(2)需求规模

(3)需求前景预测

第六章 中国电磁线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电磁线行业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磁电机绕线机_电机电磁线绕制_电磁电机绕制线怎么接

第二节 东北地区电磁线行业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三节 华东地区电磁线行业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电磁线行业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五节 华中地区电磁线行业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六节 西南地区电磁线行业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七节 西北地区电磁线行业分析

一、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7-2022年上半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22-202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七章 中国电磁线行业市场经营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基本特点分析

第三节 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销售收入分析(包含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

第四节 2017-2022年上半年行业区域结构分析

第八章中国电磁线产品价格分析

第一节 2017-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磁线历年价格

第二节 中国电磁线当前市场价格

一、产品当前价格分析

二、产品未来价格预测

第三节 中国电磁线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2022-2028年电磁线行业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九章 电磁线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电磁线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电磁线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行业竞争分析

二、与国际产品竞争分析

三、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第十章 普华.有策对行业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A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及电磁线产品介绍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二节 B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磁电机绕线机_电机电磁线绕制_电磁电机绕制线怎么接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及电磁线产品介绍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三节 C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及电磁线产品介绍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四节 D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及电磁线产品介绍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五节 E公司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企业主要业务概况及电磁线产品介绍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十一章 电磁线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第一节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行业产销分析

第二节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行业成长性分析

第三节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

二、总资产收益率分析

第四节 2017-2022年上半年电磁线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第十二章对2022-2028年中国电磁线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22-2028年中国电磁线发展环境预测

第二节 2022-2028年我国电磁线行业产值预测

第三节 2022-2028年我国电磁线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第四节 2022-2028年我国电磁线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五节2022-2028年我国电磁线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六节 2022-2028年中国电磁线市场形势分析

一、2022-2028年中国电磁线生产形势分析预测

二、影响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第七节 2022-2028年中国电磁线市场趋势分析

第十三章 2022-2028年电磁线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电磁线行业投资机会

一、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三、重点区域投资机会

第二节电磁线行业主要壁垒构成

一、技术壁垒

二、资金壁垒

三、人才壁垒

四、其他壁垒

第三节电磁线行业投资风险及防范

一、政策风险及防范

二、技术风险及防范

三、供求风险及防范

四、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防范

五、关联产业风险及防范

六、产品结构风险及防范

七、其他风险及防范

第十四章 普华有策对电磁线行业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

主营电竞客制化鼠标和键盘出海业务的厂商营业额在2022年实现了同比5.5倍的增长;TWS耳机增长乏力,但更加细分、个性化小众品牌的TWS耳机复购率接近20%。

耳机属于高科技吗吗_科技耳机属于高端品牌吗_科技耳机属于高端耳机吗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3月1日讯(记者 唐植潇),在跨境电商市场中,3C产品是占比较大的主流商品之一,但随着全球PC市场,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大盘的下滑,同样影响到了国内品牌在该领域的海外销量表现。

新消费日报记者从阿里国际站了解到,目前平台上主营电竞客制化鼠标和键盘出海业务的厂商营业额却在2022年实现了同比5.5倍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年3C产品出海的热门品类TWS耳机如今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头部厂商的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定位更加细分、个性化小众品牌的TWS耳机,却能实现接近20%的复购率。

有业内人士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消费者需求愈发个性化、多样化,对供给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营3C出海业务的商家应该实现按需定制,实现个性化的需求。

科技耳机属于高端耳机吗_科技耳机属于高端品牌吗_耳机属于高科技吗吗

PC和手机大盘下滑,3C产品出海需求转向

根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以及Meta发布的《家电及 3C 产品出海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总规模为1.44万亿,其中消费电子产品大约占出口总金额的四分之一。

然而2022年,全球的PC市场和智能手机市场双双失速,甚至出现史无前例的下滑。

国内市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72亿部,同比下降22.6%。

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PC整体出货量为2.923亿台,相比2021年全年整体下跌16.5%。

新消费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外市场对3C产品的需求已经由PC、手机转至其他产品。

根据阿里国际站的跨境指数显示,在今年受到通胀、库存等因素影响的电子产品出口领域,投影仪、智能手表和充电宝等产品在海外需求旺盛。

科技耳机属于高端品牌吗_科技耳机属于高端耳机吗_耳机属于高科技吗吗

以近期在阿里国际站爆火的智能戒指为例,就因佩戴方便而成为海外消费者用来监测睡眠质量的“新宠”。今年1月,阿里国际站智能戒指的商机同比增长150%。

细分市场和个性化定制迎来春天?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3C产品出海已经过了粗放式经营的阶段,随着消费者需求愈发个性化、多样化,对供给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营3C出海业务的商家应该实现按需定制,实现个性化的需求。“3C产品已经已经逐渐开始从纯工具属性的商品向体现顾客个性的消费品转变。”

“前几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居家办公和游戏对于TWS耳机和PC的需求暴涨,提前透支了这个市场,”深圳免成科技的创始人方泽夫对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而我们做的是更加细分市场,避开了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并且还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蓝海市场。相较于2021年,我们的销售额增长了5.5倍。”

方泽夫向新消费日报记者介绍,免成科技在创业之初就选了3C产品中更加细分的电竞客制化键盘和鼠标,就是看中了该细分市场的缺口。“与雷蛇和罗技这样的电竞外设大厂相比,小企业更灵活,能针对不同的市场区域推出定制化的方案。”

方泽夫提及到的TWS耳机此前一直是3C出海的热门产品,但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销量增长也开始放缓。

据提供的数据,2022 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出货量下降 26%,一直支撑市场的TWS品类也遭遇23%两位数的下降至7900万部。TWS前五大厂商除了OPPO以外,均遭遇了不同的跌幅。

科技耳机属于高端品牌吗_科技耳机属于高端耳机吗_耳机属于高科技吗吗

以TWS耳机这个品类为例,坚持机甲风格+模块设计风格的重力星球,其设计并非出于实用性角度,而是从话题度的角度,这样酷炫的设计很容易在年轻群体中引发病毒式传播,从而更好地帮助品牌破圈。

重力星球CEO黄勇表示:“我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200多万的粉丝,产品的复购率达到了20%。”

由前魅族CEO李楠成立的科技品牌怒喵科技发布的旗下的第一款 TWS 耳机,则定位为桌面级TWS耳机。虽然该产品定价为2200人民币,但已经在上完成了众筹,筹款136万港币,超出预期的5万港币。

在发布会上李楠表示,怒喵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试图在全方面超越行业内顶尖的 Pro 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聚焦某一个使用场景,却有信心在体验上打败 Pro。

韶音曾经是一家耳机领域的代加工企业,后期决定转型消费市场之后,他们在海外注册了自主品牌,并开创了骨传导耳机品类这一细分市场。

在经历了五代技术更新,尝试了超过100种方案后,韶音推出了真正解决了漏音问题的耳机。

“我们想让全球消费者知道,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是可以做出来的,也是可以走高端路线的。产品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韶音科技创始人兼CEO陈皞表示。

据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15年-2022年全球骨传导耳机的出货量由为160万台增至1630万台,增速达919%。该细分市场中,头部品牌南卡和韶音占据了市场50% 的份额,分别占比为38.6%及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