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打造产业集群化 长虹不做加法做乘法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11
11月23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安州长虹双创工业园一期工程在四川绵阳市安州区破土动工。这是继智能制造产业园后,长虹又一个工业园破土动工。

11月23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安州长虹双创工业园一期工程在四川绵阳市安州区破土动工。这是继智能制造产业园后,长虹又一个工业园破土动工。

在日前长虹建业60周年战略转型暨产品发布会上,长虹董事长赵勇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面实现把长虹“做强、做优、做大”,销售规模超过20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长虹正摆脱“单打独斗”的原有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整体智造水平,从而打造出一个共享模式的新长虹。

双创工业园破土动工

据介绍,安州长虹双创工业园总投资将达30亿元,建筑面积约54万㎡。长虹双创工业园将被打造成集创意、研发、孵化、加速于一体的成果转化、产品创新和高成长科技创新型综合体,也是以双创新业务为依托,打造集技术研究(孵化)、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智能制造、智慧仓储为一体的绿色新型智能化工业园区。

长虹转型高科技企业_长虹技术创新_长虹科技是干什么的

“长虹立志将‘双创工业园’打造成为四川省智能制造工业园区的标杆。“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长虹双创工业园将拥有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的精密制造能力,提供为智能化精密整机装配服务的电器部件的综合配套能力和智能化整机装配线,并将建设国内一流的注塑/钣金模具中心支撑创新业务研发、孵化和成果转化落地。

此外,作为长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新成员,双创产业园在建成后将发挥长虹在创新能力、创业氛围、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积极性,通过“双创”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同时依托长虹智能化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和物流能力,向园区企业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有效提升园区企业的竞争力。

“四川爱创科技有限公司是长虹双创工业园的业务载体。”据上述长虹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主要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从事智能创新型业务,着重智能化新经济、新服务、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市场提供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产品;同时,具备从前端平台支持到整体系统配套的全面解决方案,可为客户提供产品外观和功能的定制化服务以及一条龙的生产制造服务,真正为入园企业提供高速发展的有力支持。

产业集群化浮出水面

长虹科技是干什么的_长虹技术创新_长虹转型高科技企业

10月28日,在建业60周年战略转型暨产品发布会的第二天,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举办开工仪式,开启长虹全面实施产业布局战略调整的新一步。在不到一个月后,安州?长虹双创工业园一期工程破土动工。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长虹以创新和智造为发展目标的两大产业园相继开工,这将全面优化长虹产业规划布局、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水平。

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双创工业园建成后,也将为推动四川乃至中国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赵勇在开工仪式上也表示,作为长虹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创工作更是实现公司“产业再造、二次腾飞”的新引擎和新动能。数据显示,目前,长虹已累计为800多家企业及团队开放了双创资源。

从世界园区经济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扩展→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只有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依靠优惠政策构建的优势将会逐渐减弱,园区的竞争优势只能建构在具有独特区域优势的产业链经济之上。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依托园区营造的设备制造商、制造类企业、服务提供商和政府可共组生态系统,,长虹将有望构建完善延伸上下游供应与服务配套协作的完整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备、结构优化、效益明显的产业集群,这无疑是促进相关产业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产业发展瓶颈制约、有效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是引领产业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传统生产向绿色生产转变的重大举措。

长虹转型高科技企业_长虹技术创新_长虹科技是干什么的

智造新版图剑指2025

10月27日,在长虹建业60周年战略转型暨产品发布会上,赵勇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面实现把长虹“做强、做优、做大”,销售规模超过2000亿元。而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产业结构转型、聚焦三大主业板块是长虹达成目标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

据了解,作为长虹根据绵阳市工业规划布局、重点项目产业规划及自身产业升级需要,按照“技术与产业升级、生产模式创新、制造流程优化、运营能力提升”原则建设的大规模集群型产业园区,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约5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300亩。规划建设涵盖经开区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双创产业园在内的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科技园区,建成投入使用后将覆盖智慧显示终端产业、智慧能源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可实现年销售规模约1000亿元,

据介绍,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规模约350亿元、平板电视年产600万台、网络产品年产700万台、碱性电池年产13亿只,成为长虹全面贯彻产业布局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而双创产业园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智能组件产品300万套,智能家庭类产品300万台,各种智能自助终端产品10万台以上的能力,将为长虹开展新型智能化工业园创新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纵观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巨大的产业规模与先进的智能制造体系,让人从中感受到,这一系列园区的建立,将有助于全面优化长虹产业规划布局、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水平,进而推动公司现有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增长,将全面助力长虹在2025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实现“主要产业稳居国内第一集团,培育一批细分行业冠军或隐形冠军;利润总额在2020年20亿的基础上实现倍增;销售规模在2020年1500亿的基础上增长到2000亿元”的“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目标。

北京商报讯记者 金朝力

上海浦东,机器人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厅。

人形机器人GR—1款款走来,“他”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步行速度5公里/小时,负重达50公斤。“GR—1拥有高度仿生的躯干构型和拟人化的运动控制,具备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抗冲击干扰等运动功能,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理想载体。”公司董事长顾捷说。

成立仅8年,傅利叶智能科技自主研发高性能康复机器人,上市产品达30多个系列,进入2000多家医疗机构。“从‘专用机器人’转向‘通用机器人’,我们瞄准未来行业主流,进行攻关。人形机器人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在工业、康复、居家、科研等多种应用场景中潜能巨大。通过自主创新,关节等关键零部件已经完全国产化了。”顾捷说。

工业机器人智能展厅_工业机器人智能化_智能大型机器人展厅

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起步早,进展快。目前,上海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350家,产值达3800多亿元,产值约为5年前的3倍。智能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科技竞争的新高地。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海布局智能机器人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10月,《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提出到2025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三个突破,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建设三个公共服务平台,智能机器人检测与中试验证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等;推动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500台/万人,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工业机器人智能展厅_工业机器人智能化_智能大型机器人展厅

规划指引下,上海各区齐发力,努力营造培育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土壤。

11月14日,在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临港峰会上,通用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临港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式揭牌,临港新片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合体成立,一批智能机器人高能级项目集中签约入驻,临港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峰会展台前,一个个智能机器人公司亮出看家产品。“这台机器人,能够为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进行完全无人化清扫和智能化巡检,替代大量的人力工作。”上海织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勇介绍,公司致力于为光伏电站提供智能化清扫机器人与智慧化运维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大型机器人展厅_工业机器人智能化_工业机器人智能展厅

“临港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50多家,研发人员共5000多人。围绕通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及特种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等四大领域,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近40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介绍,未来将围绕机器人整机、人工智能芯片等10个要素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底座,构建智能机器人应用标杆示范区。

产业数据在智能产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能够助力夯实智能机器人产业基础。

针对产业数据资源多杂散、流通交易链条长等堵点,上海数据交易所与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月25日联合成立了产业数据行业创新中心。通过打造一站式产业数据服务新链路、构建场内场外交易融合新范式、探索跨域数据融合新项目3个创新举措,该中心致力于打造合规、公平、可信的数据交易秩序和数商生态,让产业数据从“资源”向“价值”转化。

走进济宁邹城机器人产业园展厅,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科创范”十足。园区位于邹城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济宁市双创示范基地,是济宁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

展厅内展示安装工作流程的机器人

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名单_济宁智能机器人管理软件_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招聘

邹城机器人产业园依托正方智能机器人管理运营平台,整合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中心和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两大支撑平台,以及政策、人才、金融、公共服务、应用推广等平台资源,不断厚植机器人产业发展“沃土”。

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名单_济宁智能机器人管理软件_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招聘

“目前有全职员工33人,平均年龄29岁,是一支非常年轻充满活力的队伍。在科技成果这一方面,先后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32项,取得各类知识产权60余项。”位于济宁机器人产业园内的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以服务企业、孵化企业为宗旨,院长于洪金介绍,研究院立足济宁,辐射周边,截至目前,研究院累计为各种生产类制造企业提供了百余项技术服务。

据悉,济宁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建立“1+N”协同创新体系,753家攀登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山东正方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张伟介绍,目前,产业园已孵化发展珞石科技、达野智能、凌众大通、跬步、灵智、科比特等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企业26家,工业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

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工业机器人、柔性机器人本体研发、测试、装配及集成应用方案的研发,为客户提供工业机器人整机产品、协作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名单_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招聘_济宁智能机器人管理软件

珞石机器人园区

“珞石不断深耕汽车零部件、3C电子以及柔性应用领域,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长,机器人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打磨、上下料、装配、分拣、质检、缝纫等多个领域。”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双介绍,客户包括小米、法雷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高校与科研机构。

珞石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机器人控制系统和轻工业机器人产品,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研发生产的xMate柔性协作机器人填充了国内协作机器人规模生产的空白,为教育、医疗等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xMate系列采用国际领先的力控关节与无控制柜设计技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复现人类手臂的灵活运动。“柔性协作机器人除了工业运用以外,在商业、医疗这些场景里面都在批量化的落地。”在珞石(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发经理于文进看来,制造业向高精尖的方向发展,机械臂“刚柔并济”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名单_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招聘_济宁智能机器人管理软件

如今,珞石机器人已在刀具开刃和缝制两个场景做出了标准化工作站,在五金刀剪领域落地了张小泉、十八子、美珑美利等龙头刀剪客户,在缝制领域与北京爱慕、山东如意、宁波申洲等国内一线缝制集团展开广泛合作。

珞石机器人检测车间

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招聘_济宁机器智能软件管理人员名单_济宁智能机器人管理软件

“在服务企业方面,围绕中心机电产业园,依托珞石产业园智能制造项目,广泛对接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努力达到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条,在服务项目建设方面,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积极靠上服务,解决企业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邹城市中心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赵志刚说,做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服务员”。

近年来,济宁市不断打造园区基地,使得邹城机器人产业园区初具规模,逐渐形成集群效应,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厚植机器人产业发展“沃土”,有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