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2019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排名,华为成未来Top100榜首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0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2017年产量达到13.79万台,同比大幅增长 60%。预计2018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产量将达到16.53万台,同比增长32%,2019-

近日,《互联网周刊》联合eNet研究院正式发布“2019年度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TOP30”榜单,阿里巴巴、新松、百度、京东等30个国内有潜力的机器人品牌企业入选。

华为机器智能人怎么联网_华为智能机器人_华为人工智能机器人

华为人工智能机器人_华为机器智能人怎么联网_华为智能机器人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预计,2018-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产量将保10%以上增速增长,2021年产量预计将达到63.0万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2017年产量达到13.79万台,同比大幅增长 60%。服务机器人主要用于商用服务、医疗、教育陪护等领域,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增长迅速。2017年全球产量为10.95万台,同比大幅增长85%。预计2018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产量将达到16.53万台,同比增长32%,2019-2021年平均增速将保持在21%左右。

华为智能机器人_华为人工智能机器人_华为机器智能人怎么联网

据2019《互联网周刊》和eNet研究选择排行,2019中国的人工智能未来企业名单如下:

华为智能机器人_华为人工智能机器人_华为机器智能人怎么联网

目前就世界智能发展的局势而言,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中,美国占9个,中国占4个,加拿大占3个,英国、德国、法国和以色列各占1个。其中,全球监测到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4925家,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数2028家,位列全球第一。北京则是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其次是旧金山和伦敦。上海、深圳和杭州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也进入全球前20。

“有了它们的帮忙,我们踏实多了!”2月6日,在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上,一台神秘装置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沿着街道一路前行,灵巧地躲避着车辆和行人,穿过建设二路路口,顺利将医疗物资送到了武汉第九医院。这是疫情爆发后武汉智能配送的第一单,完成这一重任的是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

无人配送似乎比无人驾驶听起来还要神奇,毕竟无人配送车要完成无人驾驶以外,还需要精确的将货物交到取件人的手中,这样难度就加大了。但是这次疫情的爆发和迅速的蔓延,对于无接触的需求越来越高,有不少用户也担心在接收快递的时候造成交叉感染,当然快递员被感染病毒的新闻事件也引起了大众的恐慌。为了解决这种矛盾,京东物流的无人配送车也就被迫紧急上岗了。

▲ 京东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

完成武汉智能配送第一单

吉林智能配送机器人怎么样_送货智能机器人_智能配送机器人介绍

武汉第九医院是武汉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定点医院,院内收治了大批确诊患者,其中不少还是重症甚至危重患者,是本次疫情核心区域的核心。

无人配送车完成的第一单配送就是到疫情高发区——武汉第九医院,医院需要物资,但是由于配送的地区是武汉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定点医院,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确诊病人,所以有不少的配送员是不敢接近的,所以京东的无人配送车就接力上岗了,并且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 武汉配送机器人首单配送

送货智能机器人_吉林智能配送机器人怎么样_智能配送机器人介绍

与汶川援汉卡车不期而遇

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距离武汉第九医院这个疫区核心只有600米。疫情爆发后,这个站点几乎支撑起了第九医院医疗物资的配送工作。尽管明知有危险,但为了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供应,这个站点的配送工作没有一刻暂停过。

面对疫情,京东物流一直在寻求通过科技手段更有效地支援疫区。疫情爆发后不久,京东物流就开始了在疫情核心区武汉的智能配送筹备工作。为了实现智能配送常态化,京东物流从各地抽调配送机器人驰援武汉。京东物流X事业部第一时间为智能配送机器人进行地图勘测。

智能配送机器人介绍_送货智能机器人_吉林智能配送机器人怎么样

武汉第九医院的医护人员表示:

既能送上我们紧缺的物资,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感染,京东物流科技真是帮了大忙!

据京东物流X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仅是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配送机器人将支援武汉,京东物流还会将L4自动驾驶技术与套件对外开放,为生态中其他机器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和升级,让生态中更多其他厂商的配送机器人也实现无人跟随下的L4级别自动驾驶。

随着智能配送机器人的规模扩大,后期这些特殊的“逆行者”将为更多武汉的医院提供必要物资的配送。同时,对于已隔离的医院、小区,如有需求,京东物流也将考虑通过配送机器人来提供园区内的物资运输与配送,让物流科技成为抗击疫情的一支奇兵。希望可以给其他的机器人厂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希望有更多的厂家可以制造出无人配送车来加入到支援武汉的队伍中去。

12月16日,2022当代好设计奖圆满收官,188件获奖作品正式公布,其中当代好设计金奖22件,最佳智能智造奖2件,获奖作品涵盖了从国际知名品牌到国内新锐设计、从智能化工业到人宠生活医疗等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设计产品。

当代好设计奖是由德国红点奖主办,厦门文广传媒集团与德国红点奖机构共同发起,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推广运营的国际化奖项,旨在为当代社会甄选好设计,并致力于让获奖者获得最优质的获奖者权益。2022年海外参赛产品比例较往年有所增高,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参赛,产品的整体水平也有显著提升。2022当代好设计奖获奖作品展将于明年中旬在全新落成的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展出。

当天,红点奖机构创始人兼主席彼得·扎克教授博士,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名誉馆长、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蔡军,中国湖南学设计学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教学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何人可,红点设计(厦门)品牌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红点设计博物馆·厦门执行馆长吴冰洁以及获奖者们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了2022当代好设计奖年度设计趋势论坛。

医学奖项_医学红点奖_医疗红点奖

设计桥梁,推动设计全球化与在地化发展

医疗红点奖_医学奖项_医学红点奖

当代好设计奖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8届,参赛产品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奖产品既有来自奥迪、宝马、百度、高仪、联想、戴尔、西门子等全球知名企业,也有盈趣科技、睿米等以设计创新为驱动的新锐品牌。2022年当代好设计奖同样收到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诸多优秀设计产品,海外参赛比例较往年有所增高,产品的整体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同时获奖产品在智能科技、人机互动、新材料应用、生活美学、宠物经济等方向有更多涉猎。

每一件好设计都值得被尊重,当代好设计奖将持续以“打造中国国际化与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设计奖项与创新平台”为目标,为获奖者提供更优质的获奖权益,为企业和设计师对接生产渠道、宣传推广和优质销售渠道,深化当代好设计奖的桥梁作用,推动设计全球化与在地化发展,推动中国设计力量与全球设计资源的联结与交流。

红点奖机构创始人兼主席彼得·扎克教授博士在贺词中谈道:“我可以自豪地说,它正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独立设计奖。通过竞赛,我们每年都在寻找设计上的创新和质量。在中国市场,设计水平每年都有明显提高。”

设计责任,对当代生活创新的设计驱动力

医学奖项_医疗红点奖_医学红点奖

设计的发展与时代的技术、伦理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近年来,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生活本质以及弱势群体更深层的思考,而设计则加速新生活形态的构建,推动了生活生产力的创新发展。

在2022当代好设计奖的获奖产品中,可以看到不少关注社会民生,对日常生活品质创新和对社会发展起到驱动作用的设计产品。例如全球首个获得CE认证的家庭核酸自测产品,以模块化的设计、简单方便的使用操作、超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实现了家庭核酸采样标准化和自动化判读,为后疫情时代的居家健康监测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此外,针对婴幼儿及老年群体的关怀设计,也是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设计重点方向。

在2022当代好设计奖年度设计趋势论坛上,蔡军教授发布了当代好设计奖年度设计趋势分析,结合近年国际设计大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精致科技、人本生活、呵护生命、生态永续的设计趋势观点。可以看出,未来的设计将更注重对用户的人文关怀,对时代生活方式的设计。

何人可教授以《设计与社会责任》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表示,好的设计应该始终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对设计的思考要由先前单纯地以人为中心,逐渐地转变到以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医学红点奖_医疗红点奖_医学奖项

同时,四位2022当代好设计奖国际评审:创始人兼董事长Nils Toft,法国APCI(工业创新促进机构)成员、法国ENSCI(国家工业设计学院)董事会成员 Créance,韩国弘益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IDAS)设计管理学教授Prof. Dr. Ken Nah,和香港设计中心执行董事、曾获伯克利国际院士奖的黄伟祖博士通过视频的方式,与众多设计师与获奖者们分享设计观点。

设计赋能,科技赋能设计创新

十年前,所谓“智能化”还主要集中在手机、电脑、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设计中,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当代好设计奖获奖产品发现,从厨房电器到工业设备,从沙发座椅、婴儿摇床,到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化设计无处不在,逐渐渗透到工业设计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重塑着生产与消费系统。

在此背景下,2022当代好设计奖增加后设组别:智能智造产品。最终,全新BMW 7系、“蓝调系列”智能面板获得2022当代好设计:最佳智能智造奖,i-.0智能厨房、汉印GT1、傲胜百变小天后等10件产品获得2022当代好设计:智能智造奖。

通过对智能智造获奖产品的观察,可以看到设计在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维度,与科技的融合,科技赋能下的设计创新将重新构建人与科技、人与生态、人与医疗等跨领域、跨物种的新关系和新网络。例如全新BMW 7系升级BMW智能个人助理,增加前后排唤醒、开关车门、激活指定座椅按摩等功能,更通过电子电气架构、千兆以太网、5G互联技术、超宽带(UWB)等创新科技,为使用者打造了更为沉浸的数字体验,构建了数字科技赋能未来豪华出行体验的美妙蓝图。(活动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