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2019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中国位居全球第四,制造业生产率不足美国两成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14
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19.3%、日本30.2%和德国27.8%。

12月28日,在第五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上,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位居全球第三阵列的前列,在美国、德国、日本之后,名列全球第四名,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为109.94,比去年略有提升,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规模发展指数(55.16)为近年来最高值且持续位居各国首位,但质量效益(15.05)、结构优化(23.40)、持续发展(16.33)仍与美、德、日等国差距巨大,其中美国在这三项上的指数分别为:49.84、48.77、31.33。

报告认为,2012—2018年,中国主要依靠规模指数的大幅提升,而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三项数值合计仅提升5.4个点,三项分项数值合计在九个主要工业国中位列第7位。

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19.3%、日本30.2%和德国27.8%。

图:《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在第五届中国制造强国论坛上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中夫 拍摄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部门,自2013年联合组织开展重大长期咨询项目,目前正开展第四期研究,而“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是项目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工信部一位官员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是中国制造业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制定的一个重要基础。“2013年由中国工程院等开展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提出了‘制造强国’概念,把全世界的制造强国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第二梯队是德国和日本,第三个梯队是中国、英国等国家。《中国制造2025》相应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即是‘三步走’中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以德日为追赶对象,力争进入第二梯队。”

而《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基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最新数据,建立并应用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巴西和中国九国2018年度制造强国综合指数。

报告显示,2018年九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排名及所处阵列均未发生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德国、日本、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印度和巴西。

机床科技排名美国高校有哪些_美国高科技机床排名_美国机床技术

其中,美国制造业综合优势仍大幅领先;德、日制造业相对优势明显;中国位居第三阵列前列。增幅、降幅最大的分别为英国(+4.53)和美国(-4.93,主要受品牌指标变化影响)。

在规模指数方面,2018年除巴西外,各国规模发展数值相较2017年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继续稳定位居前列,中国数值(55.16)为近年来最高值且持续位居各国首位。

在质量效益指数上,2018年美国虽因品牌指标震荡波动导致连续两年下降,但绝对优势依旧明显,法国、英国因品牌指标大幅提升首次超越德国,中国排序上升一位,位居第七位。

报告认为,九国指数中,美国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等具有全面优势;德国、日本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中国除规模发展尚有优势外,其他三项与美、德、日国家差距较大,且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从历史进程上看,2012-2018年,美、德、中、法、韩、英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增幅最明显的是中国(17.63),而日本、印度、巴西呈现一定幅度下降。

美国机床技术_美国高科技机床排名_机床科技排名美国高校有哪些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方面,中国与美国差距在逐步缩小,增速领先于其他八国且优势明显。

报告认为,按目前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平均增幅计算,中国还需28年(2046年)追平美国;而按目前制造强国发展指数平均增速计算,中国还需18年(2036年)追平美国。

2012—2018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综合指数值在小幅波动中从92.31增长至109.94,中国规模发展指数平稳提升,制造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实现持续稳定增长,规模发展对指数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

2012—2018年,在规模发展上,中国、美国、德国、英国、韩国、印度等六国实现了提升,其中整体提升最为明显就是中国(+12.24)。

报告认为,规模发展对推动中国制造强国建设起到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为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升级优化和创新培育突破提供了难得的转型空间和良好产业环境,也是中国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时敢于正面应对的立身之本。

论坛上,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发布并解读《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时指出,2012—2018年中国制造强国指数的稳定上升主要依靠规模的大幅提升,而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三项数值合计仅提升5.4个点,三项分项数值合计的话,中国在九国中只能位列第7位。

美国高科技机床排名_美国机床技术_机床科技排名美国高校有哪些

他认为,质量效益依然是中国制造业最大短板,其分项数值居于最低水平(15分左右);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方面差距巨大。

比如,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实现提升,但全员劳动生产率首次出现微降;中国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本国制造业比重两项指标已“三连降”,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任务长期而艰巨,突破性成效尚待时日。

在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方面,201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21.17%,比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低10%以上且差距并未明显缩小,工业能源消耗接近美国总量。

劳动生产率方面,201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19.3%、日本30.2%和德国27.8%。制造业员工名义工资明显低于全球制造强国。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基础产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6.40%,仅为美、德25%左右;标志性产业集中度仅40.57%,不足美、日、德一半,相对而言,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

此外,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集成电路进口占国内市场需求约70%、传感器芯片占比达90%,高端机床装备、高端工业软件基本被国外垄断。

单忠德认为,中国制造业“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态势依然存在,2018年人均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数量仅为德国的1/160,中国需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他指出,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核心动能培育成效尚显薄弱,特别是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占比等创新指标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为此,他建议,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成为技术与经济紧密融合体。

他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制造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优质环境

单忠德指出,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持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摆脱低迷景象,促进制造业高速发展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头等大事,而加速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或是重要突破口。

长时间以来,我国制造业处在国际分工链的末端,在廉价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低成本的支撑下,各制造企业还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不断消失,土地、能源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利润不断被压榨,很多制造企业没有抵得住这个冲击纷纷破产清算。

因此,国内制造业企业不得不直面当前的危机。我国传统的制造业多为替代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帮助国外产品进行最简单的组装加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品牌概念,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因此只能分得微薄的产品利润。中国制造业的危机已经显现,如果不积极寻求改变,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空心化危机。

中国科技规划2050_2025科技发展规划_中国高科技2025规划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制造业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信息与知识社会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也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国防安全的基础。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传统制造业模式也迫在眉睫。面对当前形势,我国作出了积极应对。近年来。我国愈发看清只有改变创新,大力发展智能产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才能够重整制造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2015年5月,我国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速打造制造强国。

那么我们该如何紧跟时代大潮,贯彻《中国制造2025》方针,释放我国制造业活力,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呢?

2025科技发展规划_中国高科技2025规划_中国科技规划2050

第一,要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打造具有自主技术品牌的产品,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不断突破,力争由产业链底端向核心领域靠拢。

第二,要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即将我国的制造业和工业互联网强强联合。打通线上线下这条通道,让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营销结合,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定制个性化服务,培育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

第三,大力推广智能生产模式,将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企业改造,大力引进智能化机器和更专业的管理经验,减少繁琐生产流程,提高效率,让生产由粗放式向智能精细化过渡。

2025科技发展规划_中国科技规划2050_中国高科技2025规划

第四,加大对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的培育,不断夯实创新基础,同时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加快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促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

从这几方面入手,可以不断推动我国制造业朝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让我国的制造企业提高盈利能力,从而可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不再处于劣势地位。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这是一个智能的时代。我们如果能够把握这次难得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智能产业,不仅可以将我国的制造业带到一个新的发展层面上,还是一次赶超其他国家的重要历史机会。

编者按:4月20日,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重要支撑,始终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22年,济南全市民营市场主体已达148.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以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从产业发展到城市烟火,市中区近年来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出浓厚创新氛围,加速吸引着人才、资本和企业。

为进一步展示市中区民营企业家的风采,讲好民营企业故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济南市市中区委宣传部、市中区工商联推出“我在市中安了家”系列报道。

记者 杜春娜

“我们就是制造与研发生产设备的公司。”说起经营业务来,山东中德栋梁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蒋作栋打开了话匣子。“如果说把制造笔筒的流程比作‘炒菜’,我们公司就是专门来制造‘锅’,也就是制造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而自落户济南市中区以来,中德栋梁在服务型制造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传统制造,打比方就是一个锅炒菜,所有的价值来源于菜的价格。而服务型制造就是越来越重视灶台、锅等产品,不仅是菜本身值钱,物流运输、产品资本等都有价值。”

为了扩大市场走向国外

在山东中德栋梁集团有限公司,有一个“镇司宝贝”——一张A4白纸。这张白纸上有两道痕迹,盯着这两道痕迹,蒋作栋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这是公司全体人员都要秉记的。”

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_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_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

蒋作栋此前是山东省内一名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按他的话来说,“作为一名教师,多少有着‘产业报国’‘科教兴国’的情怀与情结。”加上看到发展前景,在1998年,他成立了山东中德栋梁建团有限公司。那时,限于国内市场,制造的工业产品主攻国外。“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国内市场不大。正是为了扩大市场,公司只能走向国外。但从 2003年开始,公司也慢慢开始转向国内市场。”

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_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_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

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_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_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

在公司刚成立之时,蒋作栋及其团队,带着新研发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赶往德国。而一位德国人拿起栋梁要销售的设备,在一张A4纸上轻轻一划,纸上立即出现了一道不规则划印。紧接着,他又拿着德国的设备在纸上划了一下,划印却很光滑。

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_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_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

那位德国人告诉蒋作栋,这样在纸上有不规则划印的产品,不能保证他们的用户安全,不能要。

“也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制造标准不同。”这次回来后,蒋作栋和团队人员反思产品质量,并逐步建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产品质量从每一个倒角开始”警示标语挂在了公司的墙上。日后5年的时间里,2003年左右,栋梁科技终于做到与德国的产品接轨。

然而,当时的中德栋梁客户主要是外国公司,国内外设备的标准不统一,让其吃了大亏。2008年左右,中德栋梁为法国客户制作一款信号发射器设备。本以为是一款“完美”设备,却遭到了客户的退回。“我们既纳闷,又不服,到底是哪里不对。”

后来,法国公司指出了设备焊点的问题,表示其不符合标准。“他们说的标准到底是啥标准?我们翻遍了国内外的标准,终于在德国的相关标准中找到了。”原来,设备不仅要能运行,还要注重内部结构包括线路的完善。“这一下让我们失去了法国的大客户。”蒋作栋痛定思痛,精进研发技术,产品也通过了CE认证。

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_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_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

研发设备用于全国大赛

如今,中德栋梁主营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产品和技术涵盖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世界上不少其他国家同行的认可。自公司成立至今,从数控编程到工业机器人制造再到智能制造、服务制造,以及绿色制造的布局,中德栋梁某种程度上也见证了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同时,蒋作栋还确立了“工业+教育”双轮驱动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用工业哺育教育,用教育提升工业技术。企业更与各院校合作开展股份制办学,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学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

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_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_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

“我们与其他国家合作时,强调‘教随产出’,让国外的工作人员知其所以然,教给他们技术。”就这样,中德栋梁在发展国外市场时,有了技术与人才的本地化支撑。“我们和泰国的一些公司建立了很密切的关系,至今已经合作了很多年了,每年都有泰国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我们这里学习。”

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_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_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

不仅是“墙外香”,如今中德科技在国内也颇受认可。目前,中德科技已成为多项国家级一类赛事技术支持单位。譬如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一一“埃夫特·栋梁杯”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决赛举行,栋梁科技的设备亮相现场。“选手比赛时用的设备都是我们提供的。” 此外,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山东栋梁作为“电气装置”赛项技术支持单位,提供了竞赛设备。

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_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_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

“栋梁在市中发展与成长”

目前,中德栋梁除拥有院士工作站、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济南市企业技术中心、德国杜塞尔、哈博特机器人研发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外,还与德国锡根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而这背后,又与市中区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01年左右,公司正式落户市中区。这些年来,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市中区政府总是会伸出援手。”

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_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_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

之前,中德栋梁遇到了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想要与德国专家合作,然而沟通无果。市中区政府了解情况后,专门赶往德国,与德国专家进行沟通协调。最终,中德栋梁成功引进了德国专家,并在在德国成立了研发中心,自此,公司的工业机器人有了生产标准和更为规范的生产体系。

不仅如此,此前公司想要研发核心产品,但碍于技术水平无法达到。于是,他们便想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合作。

2016年,市中区政府得知此消息后,积极帮助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沟通。最终在2018年,三方共同建立起了哈博特机器研发中心,引进了很多行业专家。“自研发中心建立起来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士会定期赶来,讲授技术。这不仅帮助栋梁攻关了高精尖的技术,还锻炼了队伍、引进了人才。并且,我们研发的技术最终还用在了一些国家项目上。”

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项目_山东中德栋梁智能机器人_中德栋梁工业机器人

“这些年来,栋梁成立于市中、成长于市中,发展于市中。今后我们还想继续留在市中。”蒋作栋希望通过公司与外企之间的合作,让更多的外企落户市中,在市中生根发芽。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