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制定2030年前材料与技术发展战略2012-04-24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俄罗斯全俄航空材料研究所副总经理奥尔加奥斯宾尼科娃说,该研究所与 各部、部门和研究所及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了 2030年前材料与技术发展战略。她说,俄罗斯联邦政府所属的军事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已经批准了 2030年前俄罗斯材料与技术发展战略,近期将作为新的国家材料与技术计划的 一部分提交政府。该战略实际上包括了多个联邦计划,将按照多个计划同时拨款。 国家材料与技术计划将从2014年开始实施,5年内总拨款规模约为500亿卢布。她说,未来计划成立国家材料与技术中心,其业务方向涵盖航空制造、火箭 航天、造船和普通机器制造等
2、行业。计划在国家材料与技术中心建设计划中进行 非常广泛的合作。奥斯宾尼科娃强调说:“该战略将为航空、火箭航天、包括铁 路在内的交通以及造船服务。”在谈到战略的内容时,她强调,将研发新型材料和全新材料和用它们制造任 何构造的技术。她指出:“材料与技术的不可分离性原则被放在首位,也就是说, 在研发新材料的同时将研发用它来制造各种构造的技术。”在材料与技术战略形成之前做了大量工作: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俄罗斯国 内外材料与技术发展做了预测。包括分析了近期和20年内俄罗斯发动机制造业 的主要任务。奥斯宾尼科娃解释说:“在准备战略的框架内部署了研发材料与技 术的主要任务,形成了主要工作方向。”最后形成了
3、2030年前材料与技术发展的18个主要战略方向,其中80%将用 于现代化发动机。材料与技术发展战略本身的目标将是实施10个项目。发动机 制造领域的目标是,通过开发新一代耐热材料和耐热涂层研发推重比为20:1的 先进发动机,并将其生命周期成本降低20%。在分析过程中划出了几组新材料,如智能材料、金属间化合物材料、高温金 属材料、多母体聚合物材料、纳米混合材料和涂层。同时提出了运用国外方法调 整材料研究与试验方法的任务,以使本国材料符合国际标准。在谈到近期前景时,奥斯宾尼科娃强调,联合发动机制造公司目前正在实施 以统一的气体发生器为基础的PD-14发动机研发计划。该计划既需要使用新材料 和技术,也
4、需要新的构造技术。发动机制造更远的发展方向是研发脉冲空气喷气发动机、高超音速发动机。 奥斯宾尼科娃认为:“这些任务的完成将促使在2025-2030年前研制出重型高超 音速飞机。”她进一步详细阐述了研究与试验设计工作的主要方向。为了发展高超音速技 术装备,必须完成飞行器进入稠密大气层、下降和着陆的任务,这需要研发综合 隔热系统和使用制动发动机装置的超音速制动系统。单品耐热超合金和使用先进冷却系统的新型发动机桨叶研发技术将得到进 一步发展。就此项工作已经与中央航空发动机制造研究所和联合发动机制造公司 进行了大量的联合工作。应该指出,研发基于铌金属间化合物的铌复合材料是一 个突破方向。钛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技术将使低压涡轮机桨叶重量降低一半。新一 代涂层将基于自组织纳米复合材料。高梯度定向结品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在转向采用可控可变梯度的技术,亦即在 制品制造过程中可以控制材料构造。真空熔炼技术正在得到发展。全俄航空材料研究所研发了可控氧潜力技术、 微合金和纳米合金制造技术,包括使用稀土材料。奥斯宾尼科娃认为,先进材料与技术研发战略的实施将能将构造重量降低 30%,进入涡轮机的气体温度提高1-2倍,延长热道零件寿命,确保推重比达到 20:1,制品和材料成本降低30-50%,降低技术维护工作量。
日前,俄罗斯军事观察网站刊登了专栏作者叶夫根尼·费多罗夫的文章,题为《承载一切的纸张:俄罗斯2030年前技术发展构想》。该文介绍了俄政府不久前所通过的《2030年前技术发展构想》,指出俄目前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俄2030年前技术发展构想所制定发展目标虽然宏大,但完成大幅提升本国有效技术专利数量、实施大量进口替代项目、发展大批前沿高端技术等发展任务的难度仍十分艰巨,特别是促进科研领域的发展积极性、保障足够的科研投入、确保科研人员队伍稳定等急迫性进一步凸显。现将该文编译如下,仅供参考。文章观点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在特别军事行动发起和遭受前所未有的制裁近一年半后,俄罗斯领导人收到了一份文件。文件绘制了俄罗斯技术发展的未来,这就是《俄罗斯2030年前技术发展构想》(以下简称《构想》),该文件已于5月20日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批准。根据该计划,再过七年,俄罗斯技术发展情况将大幅改善。该文件有50多页,但最为引人注目是,俄罗斯技术发展将迎来巨大的新变化。该文件的制定者绝对不会拒绝自我批评以及对俄罗斯科学界所面临危机的深刻理解。在《构想》中,对俄90年代的科研组织进行了一次“蒸汽压路机”式的碾压,指出这些组织当时“履行的是一项社会职能,为研究人员提供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在那个时代,科学部门的创新从未出现过。但那时在某些行业中,我们拥有世界级的科研团队。2000年,若雷斯·阿尔费罗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年后,维塔利·金茨堡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当然,该奖项是为苏联时代的研究成果而颁发的,但这丝毫不会削弱俄罗斯科学团队的专业性,显然他们并不是只拿工资。而这样的集体以及科研院校,在整个俄罗斯如果没有几百所的话,至少也有几十所。
第二阶段,始于2000年代中期,显然至今仍未结束。在这一阶段,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斯科尔科沃基金等发展机制开始启动,其成果现今仍在我们生活中被分享使用。讽刺的是,《构想》中将为创新公司创造的优惠机制以及科研系统所进行的改革也列入到俄技术发展在第二个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之中,但对科研产品和研究成果却只字未提。如果完全简化“2000年代”的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那么可能只有成功防止了俄罗斯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最终崩溃。总体上,只有和平利用原子能和部分航天工业领域是在没有广泛吸引国外技术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而在其他方面,我们向国外的技术扩张主义敞开了大门。
构想的附件中有一些有趣的数字:事实证明,2022年俄罗斯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系数接近69,该系数是由国外和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之比得来的。这一数字越低,表明本国发明专利的份额就越大,对国家发展就越为有利。相比之下,美国人的这一比例在2021年为52,中国为23,瑞士为89.5。瑞士虽然几乎没有自己的专利,但活得也不错。俄罗斯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该系数缩减2.5倍!但在近20年里,这个指标根本没有变化过。
真正的技术革命即将到来,俄罗斯各公司及个人发明者须将专利申请活动的积极性提升数倍。最重要的是,专利是真正有用的,而不是来自于新一轮的永动机系列,那样的话,俄的专利数量不仅可以超越美国,也可以超越中国,而且不用等到2030年,而是更早。与此同时,在俄罗斯,科学活动的效率并不突出,每名研究人员只有0.09项专利。相比之下,法国为0.1项专利,德国和美国为0.3项专利。然而,就学术出版物的单位数量而言,我们完全符合世界水平,仅次于韩国和英国。就这样,我们浪费了很多纸张,但可落实的成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大多数出版物都与人文领域研究有关,因为同技术及自然科学领域相比,在人文领域里资金支持并不那么关键。
《构想》中的第二个要点是“端对端”技术清单,即对国家未来影响最大的技术。以下是未经删减的表述:
“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技术和认知技术;大数据存储和分析技术;分布式注册表技术;神经技术,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AR);量子计算;量子通信;新的工业和全系统控制软件;地理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可信交互技术;现代和有前途的移动通信网络;电力输送和分布式智能电力系统技术;储能系统;发展氢能;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组件技术;传感器技术;微电子和光子学;新材料和新物质的技术、建模与开发;控制生物物体特性的技术;生命科学中的分子工程;医学中的仿生工程;加速基因技术发展;降低人为影响的技术;先进的宇航系统与服务。”您看,技术发展优先事项变得多么脚踏实地,例如,纳米技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清单中已经消失,而航空航天技术只在构想中占据了总共一行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发展会更加容易,仅以微电子和光子学来说,其技术发展目标就需要数百亿卢布的投入和数千名科学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政府计划计划在2030年前拥有自己的X射线光刻设备,这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需要单独强调一下。
光明的技术未来在当前的2023年,《构想》所列发展规划中的一个甚至几个大型项目应该开始启动。到2030年,总共将启动多达15个新的“伟大工程”。俄罗斯将在飞机、柴油发动机、涡轮机、机床和机器人制造,天然气液化基础设施建设,微电子、小吨位化学品和制药领域实现进口替代。总体上,俄计划共实现300-400个种类产品的自主生产。目前,有些项目已经在全力冲刺了,比如民用飞机制造和化学品方面。而有些项目则还处于研究摸索阶段,例如目前尚不清楚柴油的开发与生产将依托什么基础展开,因为近年来俄对发动机设计师的培养严重滞后。俄罗斯大多数车用柴油都是在获得国外生产商的许可下,对相关产品实现复制生产的。最好的情况是获得欧洲公司的生产许可,其次是获得中国公司的许可。而整个机械制造领域都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这首先是因为中国工业的影响。以天然气开采行业为例,如果消费企业现在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中国的燃气压缩机,那为什么还要等待俄罗斯的设备呢?这不是一个抽象的例子,自2021年以来,至少有一台这样的CGT25-D燃气压缩机在亚马尔产区运行。中国的工业生产规模先天地造成了产品的较低价格,而俄罗斯同类产品目前还只有小批量生产能力,更何况这种能力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因此,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征收关税,制造人为的成本负担,只是这样做的后果很难预测。
现在谈谈《构想》中最为有意思的部分,毫不夸张地说,即通过将投资金额分阶段地提升45%,从而实现技术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上面提到的技术依赖系数应该下降2.5倍。政府的算盘打得很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到2030年,政府以相对较少的钱,实现本国买家所需要的高科技产品中,四分之三将是由俄罗斯制造的。而现在,只有一半多一点。
尽管受到批评,但《构想》中的上述内容看起来更像是一大桶蜂蜜,特别是当我们回顾一下类似的构想和发展目标的实践经验。2008年,俄通过了《2020年前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构想》,3年后又发布了《创新发展战略》。
这些文件要求,增加对科研及设计研发的资金投入,在2020年前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但直到今天,俄罗斯用于科学领域的支出仍然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1%。在过去的13年里,这一比例从未改变。相比之下,韩国的相关支出几乎占GDP的4.8%,美国占3.4%,中国占2.4%,而纪录保持者当然是以色列人——2020年占GDP的5.44%。先不用提什么战略或构想,连总统的直接指示都没有得到执行。2012年和2018年,弗拉基米尔·普京设定了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其中大部分都从未完成。就外部因素对发展的干扰来说,过去几年的情况与今天没法相比。
主要问题是,将科学领域的支出增加至国内生产总值1.5%的计划是否有助于至少在2030年赶上世界领先国家?显然不是!到那时,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将创新领域支出提升至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7-3.0%。因此,只有将俄科学领域的支出增加1倍甚至3倍,才有可能消除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需资金来自于谁并不重要——不管是来自国家还是个人投资者。现在最重要的是,阻止“金脑”人才们从本行业以及俄罗斯的流失。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首先,俄科研人员,包括新入行人员的薪酬必须与欧洲和美国相关人员的平均水平相对应。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将俄科研人员总数从目前的34万人至少增加至48万人。这是苏联时代的最低限度,当时曾给我们以及全世界留下了广泛的科学与技术遗产。其次,每名研究人员都必须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潜力。根据俄罗斯科研人员测算,每名研究人员基础研究设备的保障至少需要27万美元,这包括最先进的研究设备、科学装置、仪器仪表、研究试剂以及实验室用品等。《构想》中是否有类似的提议?没有。但是有很多术语,例如“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发展生态系统”、“初创公司”、“灯塔项目”和其他不同于西方的委婉提法,但这些归根结底也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
拿破仑·波拿巴曾经说过:“谁不想养活自己的军队,谁就会养活别人的军队。”费雷德克里·约里奥·居里用另一个论点补充了这句话:'科学是人民所必需的!一个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沦为殖民地。”这两个道理对俄罗斯来说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引言
在政治方面,俄罗斯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增强国家的民主性和透明度,包括通过加强反腐败措施来改善政府机构的运作,推进司法改革,加强选举制度等。
论据: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与经济变革分析
俄罗斯还在推进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中小型企业的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以推动经济发展。
一、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演变
1. 俄罗斯现代化的起点与发展历程
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化时期,但在20世纪初,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还是非常落后的。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试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一段混乱的时期。
1990年代末期以来,俄罗斯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以推动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
这些改革包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税制和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司法体系等。
俄罗斯也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互联网经济等方面努力。
2. 俄罗斯现代化的阶段性特征
在18世纪初,彼得大帝为了加强俄罗斯国力,开始了一系列的西化改革,包括改革行政机构、军队、税收制度等,以及大力推动工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在19世纪,俄罗斯进一步推进了现代化进程,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工业化、改革农业、发展铁路等,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如农民起义、民族矛盾等。
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后,俄罗斯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和政治集权,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
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并逐步实行多党制和民主化进程,但改革进程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不同的阶段都有着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二、俄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与变革
1. 沙皇专制时期的政治体制
沙皇专制时期的政治体制是一种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由沙皇、贵族和官僚三部分组成。沙皇是绝对君主,掌握最高权力。
贵族阶层拥有巨大的财富和特权,担任官职和政治要职。官僚则是由沙皇任命的高级官员,负责管理各个领域的事务。
政治体制的核心是沙皇和他的绝对权力,所有政治决策都由沙皇单独作出。
在沙皇专制时期,政治体制的不合理性和腐败性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和经济的滞后。
官僚制度的膨胀和贵族阶层的特权也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反对。
这些因素为俄国社会的变革和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2.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体制
俄罗斯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体制,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的。
1917年11月,布尔什维克党掌握政权后,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建立了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逐渐建立了苏联政权。
1918年7月,制定了《苏联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宪法》,建立了苏维埃联邦制度。
在社会主义时期,苏联政治体制呈现出高度中央集权、一党制的特点,苏联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地方政权受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实行“上级对下级负责”的体制,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负责。
此外,苏联政府还建立了各种政治机构,如人民委员会、苏维埃代表大会、最高苏维埃、中央委员会等,以确保政治权力的稳定和高效运转。
3. 俄罗斯联邦时期的政治体制
俄罗斯联邦时期的政治体制可以概括为半总统制,由总统和议会组成的复合制政治体制。
根据1993年通过的宪法,俄罗斯联邦实行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任期六年,可以连任一次。
俄罗斯联邦议会是由两院组成,即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
联邦委员会由联邦主体元首和地方议会代表组成,主要是监督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国家杜马由全民普选产生,任期五年,是俄罗斯联邦最高立法机关。
俄罗斯联邦还设有宪法法院和最高法院等独立的司法机构,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俄罗斯联邦下设各级地方政府和行政机构,分别管理各自辖区的事务。
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体制相对稳定,具有明确的权力分立和相互制衡机制,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权力集中、腐败问题等。
三、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历史变革
1. 沙皇时期的经济发展
沙皇时期(1721-1917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工业经济转型的过程。
在18世纪,沙皇彼得大帝实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如建立西式的行政机构和军队、发展工业和商业等。
19世纪上半叶,沙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大力扶持重工业,如军工、铁路和煤炭等,发展了一定的工业体系。
沙皇政府也推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改革,如农奴解放,缩小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隔阂,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但沙皇政府在经济改革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资不足、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等。
沙皇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发展呈现了从落后到逐步现代化的趋势,但与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2. 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发展
1928年开始实行的五年计划是俄罗斯计划经济的开端。
计划经济主要包括国家统一的资源配置、国家计划的经济发展、强制性的生产指标等。
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重视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工业产值迅速增长,但是农业产值增长缓慢,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不稳定。
20世纪6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提出了经济改革开放的新思路。
他试图解决计划经济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中央集权过于强大等。
他提出了“新经济机制”的概念,鼓励农民自愿组织农业生产,推动科技创新,鼓励国外投资,增加对外贸易。
虽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农业产量增加,但是改革过于急躁,缺乏合理规划,导致混乱和浪费,赫鲁晓夫在政治上也失去了支持。
社会主义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着计划经济的限制和改革开放的困境。
俄罗斯在经济上长期处于高度集中和控制状态下,这对俄罗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3. 俄罗斯联邦时期的经济发展
俄罗斯联邦时期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遭遇了一系列的困境,包括经济崩溃、通货膨胀、贫困、失业等。
在经济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俄罗斯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
在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开始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削减政府支出、减少政府干预、实行货币改革、取消物价限制等。
这些改革在短期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成本,包括失业、贫困、社会不稳定等。
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俄罗斯政府开始实施更加稳健的经济政策,努力加强经济建设和改革。
2000年后,俄罗斯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增加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等。
俄罗斯也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高度依赖能源出口、资源不均衡分配、腐败问题、贸易和投资障碍等。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也受到国际形势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制裁和贸易战等事件中受到了重大打击。
俄罗斯联邦时期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尽管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了一些挑战,但俄罗斯政府仍在努力实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笔者观点
俄罗斯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在不断地推进现代化进程,其中政治和经济变革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在沙皇时期,俄罗斯的政治体制是专制的,而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化程度较低。
社会主义时期,经济主要由国有企业掌控,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导致了经济增长的波动和低效。
政治上,该时期的苏联政府实行了一党制和集权制度,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和多党制,但政治权力仍然集中在总统手中。
经济上,俄罗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过度依赖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加强了政治控制,取消了总统连任限制,同时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国有企业的掌控力度,这些变革对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多民族社区文化冲突及管理 [J] . 乔志龙 ,滕驰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6,第005期
2. 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J] . 董健 . 广东艺术 . 2003,第001期
3.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 [J] . 贾英健 . 发展论坛 . 1999,第007期
4. 冷战起源背后的文化冲突——兼评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性 [J] . 朱鹏 . 国际安全研究 . 2009,第003期
5. 论俄罗斯近代文化冲突 [J] . 于胜民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第001期
6. 俄罗斯地区现代化进程平衡性的特性与差异 [C] . 拉斯托奇金娜·玛瑞亚 . 第二届世界现代化论坛暨第十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 . 2016
7. 浅析广告中的文化冲突——如何避免国际广告中的文化冲突 [A] . 傅颖健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