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从教授到CEO,科研人才如何华丽转身?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25
我们可以回归到一个原点,对于人的探寻和研究。

高科技服务日常教学_学校科技教育_高校科技服务

有很多创始人本身就是技术研发专家。比如,马化腾、雷军都是计算机系的“IT男”,埃隆马斯克在兼任公司CEO和首席技术官。也有很多生物科技领域的科学家、博士,他们掌握着一些核心科技,然后去创立一家公司,去解决新的消费痛点和行业痛点。

但从专业的科技人才转型成为综合型的行业领袖,并不容易。这其中可能要跨越哪些门槛儿?会历经怎样的心路转变?

近期,新增长学院携手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组委会,邀请学界、企业界代表,主办“生物经济与新增长”专场,探讨产业发展相关议题。《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主编、新增长学院发起人麻震敏与嘉宾一起加入议题讨论,共同呈现生物经济与新增长的广阔图景。

以下内容整理自本次专场特别对话:产业圆桌:从科技人才到商业领袖(本篇为生物经济商业周第4篇)

学校科技教育_高校科技服务_高科技服务日常教学

对话嘉宾:

钟承东益普索IPSOS中国用户体验研究院院长

邹瑞阳觅瑞集团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高科技服务日常教学_学校科技教育_高校科技服务

刘滨磊 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 玥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新媒体中心策划总监

增长金句

·科研人员对商业化的解读、对产品落地的想法和市场人员对产品的想法有时是矛盾的。目前看,这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矛盾。

·做决策需要回到一个本质——“人”。当思考不清楚,当不知道如何做决策时候,我们回到这个原点,看看我们的目标人群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反馈,然后才下决策。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多与团队交流公司愿景和方向,让愿景成为整个团队前进的的原动力,有了原动力再处理其他所有决策问题时会更灵活、自由一些,也能让公司在复杂的商业环境成长更快。

·从科研工作者到管理者,是一个边走边摸索,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过程。作为管理者,要知道团队中谁最合适做什么事情,然后把整个任务分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高校科技服务_学校科技教育_高科技服务日常教学

穿越“困惑”

“回国以后在公司参与管理至今有12年了,从一名科研人员变成一位高科技产业化企业的管理者,这个转型过程实际上很长。”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滨磊说道。刘滨磊也是肿瘤免疫方向的大学教授,现在的日常模式是上午在大学里面教课,下午回到公司做CEO。

“我的体会是,在大学里面无论是教学还是做科研,基本是围绕本专业,非常聚焦。但是一旦回到公司,每天要操心,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要面临很多复杂的经营管理问题。尤其是企业越做越大的时候问题就更突出。”刘滨磊感慨道。

这种从聚焦到发散的磨合之痛, 觅瑞集团的联合创始人邹瑞阳也感同身受。2016年,邹瑞阳带着的生物科技技术以杭州市A类人才的身份回到中国创业。如今也兼任 觅瑞集团的首席技术官。邹瑞阳最大的体会是做科研时,追求的是在科研道路上实现新的创新成果,但在公司运营和管理中,管理者则需要将更多精力投注在新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上。这其中科研人员对商业化的解读、对产品落地的想法和公司的市场人员对产品的想法有时是矛盾的。

加之企业管理和运营并没有标准答案,所以管理短板也暴露出来。尤其当面临公司生存的短期压力以及长期的科研投入的权衡时,以及不断实现创新的挑战和市场压力时,“经常的状态是做什么都是不对的,我们会慢慢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这会导致很多时候难以决策。”邹瑞阳称。

“的确,找平衡非常重要。”刘滨补充说道,尤其是做生物制药,从最开始的研发到临床,整个流程非常长。作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需要对每一个流程节点都要非常熟悉,每个过程之间做好充分协调,稍有不慎就容易出问题。

益普索IPSOS中国用户体验研究院院长钟承东坦言,他也是从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当初最大的困惑就是,做科研要聚焦于自己和科研团队,做企业管理者面对的不仅是整个团队和公司内部问题。同时,管理者还要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

钟承东结合自身的职业成长路径分享说,最开始做专业研究的时候专注的是一些所谓的方法。到了管理层,需要关注一些管理思想,管理者既要对管理流程体系把关,去推动指标落地,也要去落实管理者的一套管理思想。这是从科研人员到管理者,两种角色非常大的差异。

学校科技教育_高科技服务日常教学_高校科技服务

回归管理本质

那么,从科技人才到管理者的转变过程中,科研工作者的优势如何转化到公司管理中,进一步化解管理难题和企业增长问题?

在邹瑞阳看来,科技人才从事的大都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科学的正确答案的研究,大家的普遍优势是,有计划性、有坚韧性,看问题比较透彻,而且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逻辑较强。这也有助于从科研到管理的转型中,保持着找到问题本质的能力优势。

现在,邹瑞阳会利用自己的这些能力优势去解决“管理困惑”。“其实公司内部的科研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在商业化、产品落地上的矛盾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矛盾。作为企业管理者,要保持高效的沟通和开放心态,做好团队沟通达成共识。再者就是多与团队交流公司愿景和方向,让愿景成为整个团队前进的的原动力,有了原动力再处理其他所有决策问题时会更灵活、自由一些,也能让公司在复杂的商业环境成长更快。”邹瑞阳称。

刘滨磊也表示认同,他补充道:从科研工作者到管理者,是一个边走边摸索不断迭代和完善的过程。作为管理者,要知道团队中谁最合适做什么事情,然后把整个任务分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最终,做生物技术企业,还是要以市场和产品为导向,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的保持创新力和保持生命力,还有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尤其学会与人打交道。

在公司管理中的感悟也会反馈到他的教育培养中。刘滨磊说:“如今在高校培养研究生时,我们也希望他们接触的涉猎面更广一点,掌握的技能更丰富,慢慢经过一些实践,最终让他们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既能够掌握全面的技能,又能够很顺利的毕业,未来能更快适应商业环境。”

对此,钟承东也分享了他的行业观察:近几年,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做决策越来越谨慎,因为面临的社会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还有来自行业内外的挑战。但是,做决策需要回到一个本质——“人”。因为无论是什么商业形态,最终都离不开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回归到一个原点,对于人的探寻和研究。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我的日常生活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是给人提供的。”钟承东给管理者的一个建议是:当思考不清楚,当不知道如何做决策时候,我们回到这个原点,看看我们的目标的人群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反馈,然后才下决策。

编辑|朱冬

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_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_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

作者 | Talk君

事务性的工作,技术性的工作

非常标准化的工作就会被机器替代

但是留下的是一些人之所以为人

最重要的那些差异点

这是一刻talks的讲者袁凌梓演讲。数字化时代飞速发展,意味着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上发生最大程度的变化。在未来的“Z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不被淘汰?韦莱韬悦大中华区总裁袁凌梓从数字化时代核心人才需求出发为你分享未来职场将属于一群什么样的人。

未来职场属于什么样的人?

非常感谢所有在座各位的观众们,非常高兴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一些最新的观察和最新的一些想法。

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_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_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在座各位所有的朋友们,你们可能从事着各行各业。那我们放眼到全球的范围里来看的话,其实数字化的一个时代背后意味着科技对于我们很多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最大程度上的一种改变,最大可能的改变。我们看看这个市场上工作到底发生什么变化了?

第一个,科技的进步是超出人们想象的。我们的工作当中,有很多的工作,已经完全消失了,然后由一些机器人来操作了。比如说去银行,银行里边,你看到一般的营业厅里边可能有一半以上已经把柜台撤掉了,变成了一台一台的自助服务机,未来也许你走到营业厅里面全部都是自助服务机。所以第一个就是人和机器的无缝的合作,很多的传统的工作已经没有了。

第二个,我们说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很多变化了。在这个时代,大家有没有感知到,虽然我们身处东亚,身处中国,标准化或者是一致化是人们心目当中共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形态。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们的90后00后还是让人们感受到这个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_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_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_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_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你会发现其实人群当中的差异化造就了很多的这种价值观的多元化,所以这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多元化,也会有可能会创造更新型的一些工作的关系。我们很多人就不再认为,天生认为大学毕业就应该去一家公司找工作,很多人在毕业之后就选择自主创业,或者是选择做一个非常自由的人,甚至就是一年不工作,然后出去巡游世界。

所以其实未来人们对于自己到底要过怎么样的生活,怎么样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怎么样去赚取自己的这样的一个社会价值,他有不同的期望。所以这里边的话,我们会造就了不一样的一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会造成这个。

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_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_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

第三个人才市场,这个人才市场的未来的一个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说未来的雇佣模式,可能会彻底打破目前的这种方式。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在我们的父母年代的时候,他们心目当中的工作就是去一个政府机构,或者是去一个大的国有企业,一待就待30年、40年。我们已经发生变化了,我们觉得一两年跳个槽很正常。

但是未来一家公司之内可能就会有多种多样的雇佣方式,有人是正式的签合同的,有人是 part time 的,我一个礼拜就想工作三天,有些人说我干脆就压根不在这家公司出现,在你需要的时候我就出现了。还有一些是说两家公司,这个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我打个比方,大家都是同业,但是大家的生产力可能在高峰时期,低峰时期有盈余,那我们可以共享。

即使是同业之间,我们还可以把一些人借来借去。像我的客户也会经常跟我说,他说你们咨询公司很需要人,我很需要培养人,我把我的人借给你使用一下,然后同时你还给我培养人。还有很多人未来可能不为钱而工作,他为了增加自己的各种各样的阅历,他愿意去做志愿者,愿意去增加所有的各种各样类型的一些工作经验。所以这样的一个人才市场的包罗万象的一种方式,它允许了企业可能会有各种的用工方式。

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_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_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

最重要的,我觉得未来这个世界真的是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一个世界,所以我们的人生一生,出生在中国,接受教育可能是在英国,未来的工作可能是在非洲,然后未来的养老可能是在荷兰。所以其实人们对流动性的接受已经随着科技,随着所有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已经变得更加能接受了,那么何况是工作呢。

所以我们的调研呢,在韦莱韬悦就看到全球的组织都共同的感受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因为它来得太快了,它这个移动互联网未来的改变对人的冲击实在太快了,所以所有的人都猝不及防。那么78%的企业认为感受到了数字化的冲击,这种数字化的冲击,给人们留下的对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做准备的时间太少了。45%的企业担心自己的组织在未来五年当中要被淘汰掉了.

但是我很悲观的看到,其实由于数字化的这样一个时代的一个变化,我们的管理,第一就是数字化的人才的供给跟不上需求,大家都在想说有这么多的科学技术可以被使用,那么这种人才谁会让人和机器结合的更紧密,谁会更加懂得人工智能,谁会更好的去知道机器学习,这种人才在哪?大家都在找,所以供给跟不上需求。

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_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_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

第二个,数字化的这样一个方式,改变了很多的工作模式,刚才我已经说了。第三个,在座各位,你们如果有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们他们作为最重要的未来的人才,未来的生力军,组织的生力军,他们的需求已经发生非常多的变化了。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对独立自主的需求,他们和科技之间的连接的这种意愿已经远比我们要强了。

我们做了一些调查,这是在亚洲和中国地区我们做的一些调查,在数字化时代,最热门的一些技能或者岗位是哪一些?如果你们有机会可以转行,如果有兴趣去学习的话,也许这是个方向。大数据的发掘跟分析、网络安全、应用的开发、数据库的技能,然后包括电子商务,电子化的沟通,还有包括流程的一些重新塑造跟管理,以及其他的一些相关技能。

大家看到这里边可能跟信息技术和IT有关系,但是其实还有很多的岗位与社会、人文与科技之间的一些跨界和交叉有关系的岗位会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会发现未来可能会有这样的岗位,叫AI伦理评估师。也就是说比如说我们要去模拟人脑,去对一些事物、一些现象、一些人做判断,那么这个背后要植入一些让机器能够理解人的道德伦常,要理解这些背后的一些逻辑,乃至比如说我们在东方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面这种伦理的一些评估。

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_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_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

第二个机器人培训师,小朋友(注:机器人)也需要被培训。虚拟文化的一个构架师,未来我们还会有数据人才和AI的整合师,一家公司有很多不同的这种职能。网络生态的系统的设计师,未来很多的一些重要的一些技能也会在这。

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_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_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

我觉得在这中间,我们说可能很多的工作,事务性的工作,技术性的工作,非常标准化的工作就会被机器替代。但是留下的是一些人之所以为人,最重要的那些差异点。所以这个里边也很有意思,就会说未来我们在一个组织当中,我们的包容性会变得更大的,我们对人的个性,对人的喜好,对他的喜怒哀乐的包容性会更多,为什么?这是他之所以为人的特点,而这些差异性有可能会为组织产生创意来带入输入。

比如说我看这个奇葩说,我看到很多奇葩,在我的标准的这个认知当中,我说这人怎么那么奇怪,这个人怎么这样。但是你会发现,即使是这些对人们通常的意义上,当你觉得是格格不入的一些行为,背后可能有很多不一样的一些原因,一些诉求,一些情感,而这个背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未来从商业社会的角度来说,也许就会顺应那一类人的诉求。

所以这些东西你会发现就是未来的技能,我们简单的说,去除的是大众化的、标准的、可复制的、可迅速培养的那些技能,留下的是留藏在血脉当中,DNA当中,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些东西。你的情感,你的喜怒哀乐,你天生的那些金豆子,然后你的一些DNA当中传承的非常特性的东西,所以这个是我们说我们未来的一个诉求。

好,数字化也改变了很多的工作方式和人才来源,刚才我已经解释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我们一直在研究,我们以前一直在说所谓的80后,现在80后都是老人了,80后已经不再被管理者一遍一遍的拿出来谈,所以代际之间的人才的需求,这是个天然存在的一个差异性,我们一直在研究它。

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_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_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

所以比如说我们说的46年到63年叫婴儿潮,婴儿潮的时代,这个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年代的这些人,非常的忠诚,非常的关注自己在一家组织当中职业发展。X时代,这个是60、70年代的人,他们会关注在一家组织当中实现自我,开始产生一些全球化思维。Y时代是我们的80和90后,他们可能会关注小团队,有自己的小团队,比较理想化,然后对社交的敏感度会提升。未来叫什么?叫Z时代。我都不知道未来再下个时代叫什么,但是新的我们说的90后00后,他们会更加多的是会去对科技超级敏感。

所以这样的一个代际的人才需求,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我们在关注,比如说我很关注我的孩子,他未来应该怎么发展。但是作为企业来讲的话,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对于建设整个组织的组织能力,支持商业化发展的这个主体,人力资源部门来说的话,它这个挑战是非常非常直接的。所以如果它不改变的话,我们的人力资源的工作本身可能就会被直接替代掉。

那么其实在这种改变的时候,我们不管怎么改变,创新工作也好、用科技也好,我们就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科技将怎么样支持人才之间更加人性化的员工体验?所以作为未来来讲,企业要思考的就是说,你想让人之所以为人,想让他把他的最重要的人的一些天赋、天性能够发挥出来,你就要让他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让他舒服。

昨天我在一个地方开会,我在微work开会,我们的团队一块走入微work的那个办公室,大家就觉得这感受很好,到处都是沙发,然后坐地的沙发,然后地毯,人们工作的这种感受,一下子就会感觉到你不紧张,然后你有释放。所以其实简单的这样的一个工作环境的变化都能够刺激人的本性的一个回归,你不紧张了,你放松了,你自如了,你的创意可能就出现了。所以这是第一个,就是怎么样支持这样更人性化的一个员工体验。

第二个,科技怎么样去改变运营模式和价值体系,这个是我们说刚才说会影响到工作的一个组合。第三个人力资源它怎么样去理解这种变化,改变自身的一个工作。

我想在未来的话,这个管理会有很多很多的挑战,但是勇于创新,善用科技,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一个态度。这里有一句话, Pink 说的,叫未来属于非常独特的一些人,他们的思维观念非常独特,他们是创造者、共情者、识别模式者、意义赋予者,他们是艺术家、发明者、设计者、讲故事的人、贡献关爱者、智慧建议者、胸有大局者,这群人将收获社会最丰盛的回报,并分享其最大的乐趣。所以你想不想成为未来的这样一群人?谢谢大家!

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_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_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

- END -

早鸟福利进行中!!!

一刻talks旗下

集优质养育新知 X 稀缺成长资源的

【百分父母学院】

正式上线啦!!

推广期间会员价格

不要原价1998元/年

现在早鸟价仅需365元/年

核算下来1天仅需1元!

就可以得到价值超10万元的

优质养育资源!

尊荣尽享,即刻拥有!

你值得更愉悦的的父母之旅!

职场人工机器调查智能人员_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核查_职场调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6日讯(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世界,其中《致敬人民》这个环节,不同肤色的年轻人以身为轴,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温暖歌声中,自信昂扬地走过舞台,向人民致敬。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现场76位表演者中有15位是北大学子。

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

北京大学参加2022冬奥会开幕式演出的学子们。

推迟哈佛大学访学机会

任卓然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8级直博生,去年她收到哈佛大学来信,邀请她2022年1月赴美做访问学者。入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员后,虽然很可能会导致错失访学机会,但她决定推迟访学,全身心投入到冬奥开幕式的筹备中。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8级直博生任卓然。

她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只是一名观众;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我有幸参与《伟大征程》文艺演出,作为学生合唱团成员在鸟巢观众席献唱;今年,我站在鸟巢开幕式的舞台中央,我很值得!”

同样说“值得”的,还有北大集成电路学院2021级博士高旭、北大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心怡。高旭搞科研、参加社会活动都很认真,曾多次参与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公众科学日”公益科普活动;王心怡小学时就加入了深圳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成为一名中英双语讲解员。在9年的志愿生涯中,她用外语向国际友人讲述深圳改革开放的故事。

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心怡。

王錡深是北大集成电路学院2021级博士生,曾在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获得过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硕士全额奖学金。他说:“非常荣幸能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新青年的风貌与中国‘芯’青年的风采。”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錡深。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

她是“北大韦神”的弟子

王艺纯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没错,就是“韦神”韦东奕所在的那个人才云集的数院!

王艺纯曾获得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一等奖。生活中,她还是一个积极阳光、热爱运动的女孩,曾同数院羽毛球队友一起斩获北大杯八强,同数院游泳队员一道夺得北大杯游泳比赛团体第四名。

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

北大数学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王艺纯。

冬奥会开幕式彩排恰逢繁忙的期末季,面对着日渐紧张的压力,王艺纯却乐在其中。她曾说:“这段经历增加了我的抗压能力和多线并行经验。在忙碌充实有秩序的生活中,添加了冬奥这样的临时因素,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但好在能逐渐掌握。”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

北大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崔心怡。

崔心怡是北大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是北大校电视台记者,曾在北大国庆晚会等大型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她所在的宿舍也被评为“示范学生宿舍”。身为外院女篮队长,回顾开幕式的训练经历,她感慨:“短时间内,让76个人行走整齐,并且展现出大学生的青春朝气以及对人民的致敬,这是十分不容易的。”“对每一个步伐82厘米的精准要求,是我们对北京冬奥会的致敬。”

在冬奥会上迎来24岁生日

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9级硕士生张瀚博,本科时曾担任北大国旗护卫队队长。本科毕业后,他投身军营,曾服役于海军某部,被授予追梦勋章。后回北大读博,如今,他成为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团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成功组织了多项学生活动。同时,张瀚博还是北京大学校团委组织部骨干,他组织参与拍摄了健康中国—北医师说系列专题视频。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

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19级硕士生张瀚博。

在这段冬奥与年味共存的岁月中,张瀚博迎来了他的24岁生日:“能在我24岁生日之际走上鸟巢,与全世界人民分享我的喜悦,我觉得无比荣耀。”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佳斌。

同样经过军营历练的,还有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级硕士生李佳斌,他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松骨峰特功连,并作为陆军形象代言人参与拍摄2017年大学生版征兵宣传片,也以军人身份参与过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回到北大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他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

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蒋晟

蒋晟是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他执行主持或参与了南昌市、中国自然资源部生产力布局等经济地理多项课题研究,积极将所学运用到规划中,为中国的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同肤色的留学生们“一起向未来”

来自俄罗斯的爱丽克斯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也是北大国家战略传播研究员,她曾多次参加世界和平论坛、中东和平论坛等国际论坛并发言。她说:“2021年我们北京大学留学生有幸收到习主席的回信,作为写信者之一,我深受鼓舞,信中习主席呼吁我们青年一代勇敢发声,促进人民民心相通。我希望,此次冬奥会开幕式上我们的参与,也能够成为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桥梁。”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爱丽克斯()。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托马()。

来自乍得的托马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曾获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2021年年会研究生优秀论文奖、2021年全国非洲研究博士生论坛一等奖,获2020年北京大学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他还曾担任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助理,积极参加北大的“知·行计划”“星火计划”等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新疆、江西、苏州等地考察交流。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

北大工学院博士撒普尔(di)。

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撒普尔是北大工学院博士,从协助导师研制冬奥史上最环保的冰面雪道到参加开幕式,他与北京冬奥会结缘已久。他曾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丝路青年论坛、丝路青年国际音乐会等众多“一带一路”学术交流活动,还曾获得“一带一路”国际模特大赛亚军及最佳才艺奖。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

北大元培学院2019级本科生阳光()。

来自孟加拉国的阳光是北大元培学院2019级本科生,开朗阳光的他,曾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重大活动。他说:“这次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为了冬奥开幕式的完美出演,不同学校、不同行业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我们这个节目的演员来自世界各地,且都不是专业演员,最大的困难就是把所有人的表情、动作合在一起,但是通过几个月的训练后我们做到了,给世界展示了北大人的精神。”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

北大国际与关系学院2021级本科生马丁(cis)。

马丁是北大国际与关系学院2021级本科生,塞尔维亚和英国混血,他曾参加过NEC全美经济学挑战赛并获奖,热爱健身、橄榄球、足球等运动。他说:“能够参加冬奥开幕式的人不多,感谢北大给予我一个登上世界舞台的机会。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四个月的训练期间学校的照顾和支持。比如训练到晚上11点回到学校,有时还没吃晚饭,学校会给我们安排吃的。”

北大集成电路学院研究生_北大集成学院电路研究生怎么样_北大集成电路学院考研

北大2021级博士季伟森()。

来自尼日利亚的季伟森是北大2021级博士,主修政治与国际关系。他说: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能站在北京冬奥开幕式的舞台上,不仅是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回忆,而且丰富了我在中国的经历。他十分感谢北大提供的这个机会。

此外,还有来自巴基斯坦、法国、意大利的外籍同学参加了表演。

当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青年一起行走在冬奥会的开幕式上时,世界人民“一起向未来”的象征意义已经被传递得淋漓尽致。

(部分内容来自北大微信公众号,照片由受访者提供或源自北大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