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补链强链,无锡“工业芯谷”起航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2-02
近日,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的李浩博士团队接到了一笔订单——研发的产品vcsel-DFB激光器芯片通过测试,开始批量生产。这是创新中心

近日,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的李浩博士团队接到了一笔订单——研发的产品vcsel-DFB激光器芯片通过测试,开始批量生产。这是创新中心孵化的项目公司接到的第一笔订单。

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无锡市政府、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三方联合打造,江苏省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今年1月底正式运作。据透露,这是江苏通过“一业一策”模式支持发展的三个前瞻产业创新中心之一。落户无锡,缘于本地集成电路产业的雄厚实力——去年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营收位列全国第三、省内第一。无锡乃至江苏在集成电路上下游环节聚集的一批龙头企业,包括卓胜微、芯鹏微等芯片设计企业,和华虹等多家芯片制造企业,以及省产研院18家集成电路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所,构成创新中心强大的“朋友圈”。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集成电路应用创新中心

“无锡的芯片制造能力很强,但设计能力尚不足以匹配制造能力。”省产研院党委书记胡义东指出,在集成电路解决方案上,无锡一直缺乏一个有信服力的统筹方。创新中心因而被赋予重任:从芯片的应用需求端出发补链强链,解决芯片设计的卡脖子问题,协同企业攻关,并为芯片需求方提供专业、完整的解决方案。

江苏集成电路应用创新中心_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

一块关于科技改革的试验田由此在无锡土地上开耕。创新中心定下混合所有制的框架: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科研力量,补足集成电路产业链中“设计”的短板;将吸纳的研发团队培养成有造血能力的企业,并反哺中心;同时结合项目实践,培养集成电路专业研究人员,打造人才高地。

江苏集成电路应用创新中心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

灵活、自主的框架吸引了一批带着项目的优质团队。从海外归来的李浩介绍,自落户后,宽松的研发环境和平台的力量,让vcsel-DFB激光器项目顺利推进,指标达到了国际水准。拿到订单后,无锡神州高芯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注册完成,李浩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让中心形成自主可控的工业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体系,聚集超过130个团队,衍生、孵化超过30家企业。”中心常务副主任许盛说,将通过政策、金融、空间、合作生态链等,形成多元化的开放创新生态环境,打造“工业芯谷”。

坐标无锡、辐射江苏、链接全国,这是创新中心的雄心。而在其所在地锡山区,创新中心的效应已经显露。将“设计”作为布局未来发展新空间的重要一步,锡山正规划一个占地面积达3000亩的集成电路产业园,打造“锡山芯谷”,成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崔欣润)

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_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

交汇点讯 太湖之畔,“锡”望之声!10月20日上午,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博士后协会联合主办的2021年全国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博士后学术论坛暨太湖湾科创带博士后对接活动,在太湖明珠无锡举行。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关企业的集成电路领域专家学者及博士后、企业代表等25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以及发展前景等前沿热点进行交流分析,为在场嘉宾奉上了一场关于人才振兴推动产业发展的精彩视听盛宴。

人才振兴推动产业发展,

江苏省级以上博士后载体数居全国前列

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副主任郭开军致辞时表示,人才是驱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产业是人才施展抱负的重要载体。产业与人才比翼齐飞,梦想的天空才更为辽阔。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产业基础扎实、工业门类齐全,是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期待无锡继续擦亮“产业”这张最亮的城市名片,以产业链吸引、培养人才,以人才集聚做强、做长产业链,切实做好产才融合这篇大文章,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张彤致辞时表示,近年来,江苏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出台“青年人才培养集聚专项行动的意见”“推动博士后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的政策举措,逐步形成了青年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政策优势、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博士后工作持续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成为江苏人才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养博士后人才2.6万人、占全国的1/10,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各类省级以上博士后载体1419家、位居全国前列,部分博士后成长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千亿元,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高端科研人才是科创企业的“创新大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无锡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蒋敏致辞说,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无锡交汇叠加,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锡正加大力度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快提高集成电路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有完整环节、有核心技术、有规模效应、有竞争优势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和世界集成电路产业高地。“我们有基础、有平台、有能力、有优势为各位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的舞台。”

现场推介人才政策和发展环境

一大批校地、校企签约合作

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

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素有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制造业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之美誉的无锡,一直将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发展高地,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天的活动现场,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平通过一连串的数字,向与会嘉宾推介了无锡的人才政策和发展环境。他表示,无锡惜才爱才,是创新创业热土。近年来,无锡着眼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大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创新“锡引惠才”12条政策,出台“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举措,建设无锡人才金融港,在人才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文旅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优质便捷服务,持续掀起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热潮。不仅如此,无锡还注重优化项目支持,加大人才投入,去年6月,给予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院士团队1亿元资金支持,依托14家省级以上开发区、2个国家级综保区等园区载体,发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作用,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191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4.8万人。高层次领军人才创办科技企业1184家,2020年销售收入842.94亿元。“真诚希望与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让优秀人才了解无锡、认同无锡、加入无锡、扎根无锡。”

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

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厚植人才发展新优势,激发城市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在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进程中,无锡始终把博士后工作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20多年发展,先后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6家,分站24家;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1家,分站5家。当天,在与会领导嘉宾的见证下,中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等3家江苏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授牌。与此同时,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无锡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蒋敏共同为“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博士后创新创业长三角基地”揭牌。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是促进人才引进、打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通道。活动现场,一大批校地、校企签约合作。其中,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与无锡市人社局签订博士后战略合作协议;海澜之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与进站博士后签订进站协议;博士后设站单位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与相关高校、科研人员签订研发项目合作;此外,还有包括校企、校地在内的签约项目近30项。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现场,智联招聘集团政府事业部总经理杨娟还同步发布《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吸引力研究报告》,从拓展人才发展宽度广度到扩展人才发展深度到提升人才发展高度,深度阐述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专家学者现场论剑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产才融合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_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杜江峰以《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仪器》为主题,重点介绍了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钻石传感器的探测原理、应用研究进展、相关的精密测量仪器研制等,并对这一研究方向的未来发展作简要展望。杜江峰表示,量子学说诞生后的百余年间,人们在认识和利用量子规律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掌控量子效应和定制量子系统能力的不断深入,一批扎根于纯粹量子效应的量子技术正从梦想走向现实。紧接着,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季力又为大家带来题为《先进CMOS器件与工艺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季力表示,我们已切身感受到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未来十年将是集成电路发展的黄金时期,基于新技术、新结构、新应用的集成电路将面临深远变革。这也意味着,还有更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

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安君,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集成电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志华,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明雪飞,无锡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平台)负责人、江苏产研院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所所长樊晓华,华润微电子制造中心人力资源总监高鹏飞以及中科芯通用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博士后代表周昕杰,围绕“产业与人才的高度融合”展开现场论剑,再次将这场事关人才和科技的大讨论推向新高潮。 博士后人才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主力军,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举办“2021年全国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博士后学术论坛暨太湖湾科创带博士后对接”活动,既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搭建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活动除邀请行业大咖现场论剑外,现场还设置了对接洽谈区,12个集成电路产业博士后设站单位在洽谈区搭设展位。

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_江苏集成电路产业战略研究_江苏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究所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学术论坛,来之后才知道企业也可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罗斌坦言,高校博士后更多地是做科研的前沿研究,而企业则更贴近现实需求,企业博士后也更多地面向市场。“今天的论坛无疑是为校企合作搭建了一个有效沟通平台,也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无锡这座城市在人才政策方面的诚意。”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系副主任张珺亦称,他感觉无锡的整体人才环境和政策都非常好,对人才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我们团队来过无锡很多次,在无锡有很多合作,未来希望校地合作可以更加顺畅,也希望我们的人才培养可以更多地向无锡迁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纪树霞 李楠 段丽娟/文 邓宇轩/视频

近几年,自动驾驶成为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已经愈发没有疑问。

一方面,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造车公司,都在试图尽快将搭载更高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车型推向市场,抢占战略高地和用户份额;另一方面,产品落地背后的研发工作也如火如荼、暗自角力。在这一过程中,自动驾驶测试场地作为底层测试配套支撑,不论对于单一车企还是整个产业,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美国最早拥有了相对完善的自动驾驶测试场地,例如2015年密歇根大学开放的全球首座自动驾驶测试封闭园区M-City,该园区拥有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建筑物等多个仿真场景,用于帮助自动驾驶车型测试,搜集并优化数据。在中国,上海于2016年6月最先建立了自动驾驶测试区,北京也于今年初开始相关尝试。

如今,这一领域又多了一位重要的“玩家”。前不久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宣布将与湖南长沙进行深度合作,打造中国首个“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创新示范城市”,今年6月开园的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一时间备受瞩目。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牵手百度之后,湘江新区不仅进入了智能汽车这一新兴产业领域,同时也很有可能坐上国内自动驾驶测试区“头把交椅”。为什么这么说?

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

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

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成立时间_长沙机器人研究院待遇_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将技术“武装”到牙齿

从技术储备的角度而言,自动驾驶测试场地之于产品的意义,用“集训营”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封闭的测试场地内,由于配置了很完善的各类传感器、精度极高的地图、通讯基站及高速传输网络,且可以模拟多种地形环境、路面状况等要素,因此对于自动驾驶测试车来说,可以更好更快更完整的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结构化数据,并依据测试数据实时调整软硬件参数,从而更好的完成自动驾驶技术储备。

例如,美国密歇根大学M-City测试场地在建设之初就应用了模拟物概念,园区内部包含了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可移动仿真建筑物、人行道和建筑障碍等日常场景,以便车辆按需测试。上海的测试场地更为先进,配置了1个GPS差分基站、两座LTE-V通讯基站、16套专用短程通信(DSRC)和4套LTE-V路测单元、6个智能红绿灯和40个各类摄像头,在测试过程中,车辆可以与交通设施进行实时通讯。

值得注意的是,从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的硬件情况来看,相比起步较早的美国密歇根大学M-City、上海自动驾驶测试园区而言,在不少要素上甚至更为领先。几个要素比较明显:

根据湘江新区的规划,智能系统测试区总投资18.96亿,除了现有的建设成果外,还计划于2019年落地100公里智能驾驶开放道路片区,建成首条智慧高速示范线。届时,除了车企的乘用车场景测试外,还可实现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物流车、环卫车、智能停车场等领域的场景测试,并组建人工智能学院。

牵手百度的化学反应

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_长沙机器人研究院待遇_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成立时间

如果说单从硬件条件看,湘江新区有望坐上智能系统测试区的“头把交椅”还不那么容易,那么在牵手百度之后,这种可能性则被进一步放大了。

在车云看来,百度与湘江新区的连接,更像是两个“All in 自动驾驶玩家”的结盟,其产生的化学反应不容小觑。

众所周知,百度对于自动驾驶的野心是不言而喻的,最近几年平台逐步建立完成,自动驾驶底层技术发展较快,在BAT三巨头中占据优势。最新的数据显示,百度开放平台上已经包括了119家合作伙伴,有戴姆勒、宝马、福特、现代、本田、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奇瑞、长城等主机厂商,也有博世、德国大陆、德尔福、采埃孚等汽车供应链巨头,以及微软、英伟达、英特尔恩智浦等科技巨头。

一种可以预见的情况是,在与湘江新区形成紧密合作后,未来百度的合作伙伴车企的测试很可能平滑导入至湘江新区。最新消息显示,百度与红旗联手打造的中国首款L4级自动驾驶量产乘用车,将于今年年底进入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无疑,这对湘江新区的相关发展而言是重大利好。

对于百度而言,最需要的硬件的配套和政府的支持,而湘江新区恰好拥有这两点。除了上文阐述的硬件配套外,湘江新区还给出了相关的软性配套。

今年8月,湘江集团联合业内品牌企业合资成立了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其依托政府资源与国企背景,定位准确的切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平台型服务商”上,很明确就是希望为相关企业做好服务支撑。此外,湘江新区还针对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覆盖产业、知识、人才、资金、政策五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产业链上,聚集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中联、京东无人车、三一、北汽、智慧畅行、桑德等具有重大技术创新和较大产业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关联企业347家,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湘江联盟”; 知识链上,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各个相关实验室和研发作为储备;人才链上,目前已经拥有相关的院士17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0人,以及科研人员2万余名;资金链上,湘江新区有湖南省唯一的金融中心和规模最大的基金小镇,可促进资本与技术的有效对接;政策链上,今年4月长沙市出台了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实施细则,并在10月27日为百度等企业发放了中南地区第一批智能驾驶道路测试牌照。

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成立时间_长沙机器人研究院待遇_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航拍图

争夺测试区“头把交椅”

当然,如果认为湘江新区仅仅拥有百度一家深度合作伙伴,那就比较片面了。

根据官方提供的信息,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于今年6月开园以来,已有一汽解放、阿里巴巴、三一集团等企业在测试区开展测试业务180余场,据了解,目前测试业务还在呈逐月递增的态势。此外,今年9月,京东、猎豹移动、地平线机器人公司集中签约湘江新区,将在无人车测试示范基地、智能城市等项目中展开合作。

作为全球顶级的零部件企业,大陆集团也在今年10月正式牵手湘江新区。据悉,双方将在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出行上进行全面合作,将主要依托智能系统测试区、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与大陆集团开展技术示范、产业基金、创业孵化等合作。

有人说,湖南人的性格特点在于“敢为人先”,如今来看,这样的性格特点同样在其发展智能汽车产业的决心和实践中体现了出来。可以预见的是,在自动化、智能化、电动化大潮不可逆的当下,正进入国际第一梯队的测试区对湘江新区、长沙市在人工智能产业、区域经济的显著拉动作用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的自动驾驶产业而言,国内车企将拥有毫不逊于国外车企的发展环境。

从这个角度而言,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为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基础,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