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工业机器人年产量预计将达7.5万台以上,实现同比增长6%,产量居国内城市首位。力争到2025年,上海市将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未来三年,上海市将围绕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累计建设20家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市级智能工厂,带动工业机器人应用量新增2万台,工业机器人密度提升100台/万人。
机器人是先进装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前沿产业,上海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产业规模和技术实力长期保持领先水平,上海市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形成齐头并进的增长格局。
1月17日,在《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媒体通气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介绍,2022年上海工业机器人年产量预计将达7.5万台以上,实现同比增长6%,产量居国内城市首位。2022年是上海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井喷的一年,在医疗、建筑、农业、商业、家用、应急等领域实现多项首台落地应用。力争到2025年,上海市将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围绕这一目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牵头开展支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三项重点行动。未来三年,上海市将围绕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累计建设20家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市级智能工厂,带动工业机器人应用量新增2万台,工业机器人密度提升100台/万人。
支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项重点行动
在上海,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持续投产布局,新时达、节卡、新松等本土机器人领军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服务机器人成为赋能百业的增长动力,节卡、蔚建、钛米、傅利叶等企业入选国家级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达闼、飒智、擎朗、诺亚木木等企业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支援了多个方舱工程的无人化服务。
机器人产业当前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汤文侃表示,力争到2025年,上海市将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围绕这一目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牵头开展支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三项重点行动。
一是工业智能提升行动。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与工业4.0的基础装备,是撬动智能工厂转型的关键支点。上海正在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计划,已打造3家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10家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和100家市级智能工厂。未来三年,上海市将围绕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一业一策”、“分级分类”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累计建设20家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市级智能工厂,带动工业机器人应用量新增2万台,工业机器人密度提升100台/万人。
二是服务场景拓展行动。服务机器人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新应用的增长方向,具有终端带动、赋能百业的巨大潜力。未来三年,上海市将聚焦医疗、建筑、农业、商业、家用、应急等重点方向,促进服务机器人规模化落地应用。首先支持创新投入,通过首台突破、人工智能等专项支持机器人企业投入技术攻关、开发新款产品、抢跑创新赛道;其次促进场景开放,鼓励机器人企业与用户单位积极对接,打造智慧医疗、智能建造、智慧社区等特色场景;此外打响行业品牌,滚动遴选发布第二批、第三批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形成家喻户晓的机器人“上海品牌”。
三是集群生态优化行动。首先打造特色集群,围绕浦东、宝山、嘉定、松江等重点区域,打造3-5个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其次建设展示中心,在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国内首个智能机器人展示中心,让广大市民朋友近距离与机器人互动体验;同时促进行业交流,依托进口博览会、工业博览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机器人高峰论坛等会展活动,促进机器人行业国际化交流;此外加强标准制定,联合相关地标委、功能型平台、行业协会等组织力量,组织企业开展智能机器人新标准制定。
形成首批标杆企业与典型场景名单
机器人正全面融入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为打响一批家喻户晓的机器人品牌,推动机器人向更加智能化、市场化发展,促进产业成果更好地赋能工业、医疗、建筑、农业、商业、家用、应急等领域智能应用升级,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形成了第一批标杆企业与典型场景的入围名单,包括41家企业品牌及52个应用场景。
《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包括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品牌名单与应用场景名单,主要展示了七大类典型场景。一是工业智能,应用于上海市智能工厂的上料、加工、装配、搬运、码垛、检测等典型场景。二是医疗健康,应用于手术治疗、清洁消杀、物资配送、康复训练等典型场景。三是建筑服务,应用于砌墙抹灰、搬运加工等典型场景。四是农业服务,应用于耕种栽培、作物植保等典型场景。五是公共服务,应用于商业配送、智慧餐饮、迎宾讲解、清洁环卫等典型场景。六是家用服务,应用于儿童教育、娱乐助理、养老照护等典型场景。七是特种应急,应用于消防灭火、应急救援、安保巡检等典型场景。
下一步,除了滚动推出第二批、第三批目录,上海市还将围绕目录开展宣传推广,扩大机器人品牌知名度与场景推广范围,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同时将筹建的上海市智能机器人展示中心选址位于上海市宝山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集中展示智能机器人产品与场景。
其次将鼓励市场对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各部门将促进机器人企业与用户单位、金融机构交流对接,基于市场化原则增进上下游合作,挖掘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实现企业、用户多方发展共赢,构建“原始创新-市场应用-盈利研发-迭代创新”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良性生态。
此外将支持企业成长,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各部门将持续支持机器人企业重点技术攻关与重大项目建设;鼓励机器人企业联合相关机构制订行业新标准;鼓励各区、园区对入围以上名单的属地企业给予奖励,争创一批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与应用场景示范区。
附件:《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入围名单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2日讯(记者 余蓉)今天下午,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与湖南大学合作共建的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研究院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将组建形成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先进制造技术团队,构建层次合理的“院士-专职研究员-高工-研究生”科研梯队,3年内团队规模不少于200人,推动半导体制造产业升级。
无锡半导体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底蕴厚,是国家微电子工业“南方基地”。锡山区作为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高地之一,电子信息和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达30余家,有着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链,“锡山芯谷”初具规模;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半导体先进制造领域实力强劲。
“这些电子信息和集成电路企业都需要半导体装备和器件技术,我们可以广泛地与他们开展合作,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端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半导体制造产业升级。”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尹韶辉表示。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坚介绍,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研究院项目将聚焦半导体先进制造核心应用技术研究,针对半导体晶圆激光制造、半导体晶圆超精密制造、半导体光学元器件微纳制造、半导体检测、超精密功能部件制造、功率半导体器件及应用等六个领域,与地方政府共同建设集“科学研发、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于一体,具有全球较大影响力和国内一流竞争力的半导体先进制造研究院,并带动百亿级“半导体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据悉,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研究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丁荣军领衔,国家级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承接。项目运行后,将依托湖南大学的科技人才团队优势和半导体先进制造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重大平台优势,进一步从半导体设备制造、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原料精加工等方面补全锡山区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2022年1月5日,全国第八届大众冰雪季吉林市全民上冰雪启动仪式在吉林省吉林市北山公园风景区举行,800余名群众、运动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作为2021-2022年度吉林市全民上冰雪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滑向2022”大众冰球比赛、“滑向2022”大众速度滑冰比赛、“滑向2022”越野滑雪比赛,分别在北山公园公益冰场和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开赛。
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项目是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22年冬奥会、弥补我国越野滑雪训练场地短板、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所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俗称“雪洞”。项目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北山风景区内,是利用原吉林市北山人防工程改建扩建而成,总建筑面积25244平方米,总使用面积19425平方米,三项工程共1814.7延长米;室内雪道1308米、运动员服务中心约3000平方米;配套建设的有室外雪道1616米、民众雪道500米和四季冰雪体验馆1500平方米。
项目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主体工程建成,正式开展设备联合调试等工作。通过对室内专业雪道经持续制冷,平均温度基本保持在-7℃左右,利用压雪车完成专业雪道全部底层雪的铺设和压实,达到国家队进驻训练标准,2019年1月初开始试运营。
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室内有专业雪道4条,可同时容纳500人训练。可提供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北欧两项等项目训练。
该项目主要目的是为备战北京2022冬奥运会,向国家集训队伍提供四季全天候的训练场地服务,同时也可接待省、市专业训练队伍、业余队伍及国外队伍的训练。
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自于2019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极大地弥补了我国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运动项目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实现了全年无空档期以及扩大训练规模,加大训练保障和供给,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做出了贡献。
从2019年6月开始接待训练以来至今,共接待国家队、各省市运动队、外国运动队30余支,多次承办了大型国家级赛事,获得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国家残疾人雪上训练基地、吉林省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北京体育大学冰雪教学训练基地等称号,2021年年初,还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了“2020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此外,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充分利用专业队训练的空档期积极推进市民体验越野滑雪相关活动,让更多群众有机会体验专业运动员的滑雪场地设施,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的宣传力度,借此机会培养更多相关项目的受众人群。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