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德国红点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艾比森旗下PR系列产品在评选中脱颖而出,凭借革新性的设计理念和出色的产品特性,斩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这是继今年4月获得德国iF设计奖之后,艾比森产品再次得到国际权威认可。
德国红点奖始于1955年,与德国iF奖、美国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以严苛的评选标准和超高的含金量著称,目前被公认为全球工业设计和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PR系列产品连续斩获德国iF奖、红点奖两大全球顶级设计奖,意味着产品在外观、实用性、创新性方面获得了最权威的认证,也充分展示了艾比森团队出色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技术实力。
作为旗下专为虚拟影棚和高端舞台场景开发的一体化LED显示产品平台,PR系列有500×500mm和500×两种尺寸,是打造专业的LED虚拟影棚背景屏和天幕屏的不二之选。99.99%DCI-P3色域覆盖、宽视角、高亮度和高对比度的产品特性,让PR系列拥有令人惊艳的镜头内视效果,实现“所拍即所得”。
此外,独具匠心的结构设计也是PR系列广受赞誉的重要原因。模块化的设计,让用户维护操作更简单;碳纤维与压铸材料结合的高强度复合型结构设计,在提升产品质感的同时,还让其更加坚固、轻便;创新式的连接锁设计,保证产品能够实现单人快速装配,全面提升安装效率。
优秀的产品设计,离不开艾比森多年来在产品研发、设计和创新领域的坚持。此次获奖不仅是国际权威机构对艾比森卓越设计能力的高度认可,也将进一步巩固艾比森在全球LED显示产品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
未来,艾比森将继续以前瞻性的产品设计理念,紧密结合用户需求与应用场景,推出更多高品质、创新性的前沿产品,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德国时间2016年 7 月 4 日下午6:00,中国时间7月5日凌晨0:00,2016红点奖在德国艾森正式颁出,小巨蛋拿下世界最具权威性工业设计大奖-红点设计大奖。这是小巨蛋继夺得了2015「中国好设计」金奖,再一次荣登国际设计大奖舞台巅峰。
泊喜 —— 德国红点奖之夜
泊喜团队带着小巨蛋CC和小巨蛋T1现身红点颁奖红地毯
现场观众爆满,座无虚席
德国红点创始人兼主席彼得·扎克现场演讲
泊喜团队再会德国红点创始人兼主席彼得·扎克(中)
小巨蛋在德国红点奖颁奖现场展示
泊喜团队受埃森市长 Kufen邀请参加埃森市政厅欢迎午宴
小巨蛋作为伴手礼赠于红点设计大奖总经理 -维多
泊喜两创始人与华裔定制鞋设计大师,红点评委JIMMY CHOO合照
小巨蛋从5000多件入围产品脱颖而出,拿得该奖项,意味着其凭借极简设计和卓越体验得到了最具权威的“品质保证”。诞生于1955年的红点设计大奖由德国著名的设计协会办,是全球顶尖设计奖项之一,以专业性,权威性以及独立性著称,被誉为“国际工业设计的奥斯卡”的红点奖。
「小巨蛋T1」是一款定位城市生活的轻便型茶具。它摒弃了传统茶具中的大、笨、繁、杂的地方,将一整套功夫茶具整合到一个体积不到0.的茶盒内,仅为两罐可乐大小,总重量仅为680g,让功夫茶具摇身一变成为一套说走就走的囊中之物。同时团队还从用户体验入手,解决了防烫、出水慢、收纳和左右手使用等传统茶具体验不好的问题。
德国红点奖于2015年在中国设立“中国好设计”奖(China Good ,简称CGD)。
红点奖,这个源自德国的工业设计奖项,近些年却以中国参评、获奖人数最多,引发诸多争议。对国内参评红点奖的企业家和设计师而言,参评的背后是利益博弈,也是名利场的争夺。
“红点奖是商业机构来骗中国人的钱。”
2018年4月,被称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这样说。在这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看来,红点奖纯粹是商业炒作,“报名要交钱,参加评审要交钱,参加复审要交钱,参加最后的展览要交钱,给新闻发布也要交钱……都是奔着钱来的”。
不过对国内参评红点奖的企业家和设计师而言,参评红点奖的背后是利益博弈,是名利场的争夺。
商人逐利,当然哪里有钱去哪里。他们形容,这是一件愿打愿挨的事情。当然,无论是哪个奖项,如果背离初衷太远,资本和看客都会用脚投票,最终会反噬自己。
2017红点最佳设计奖作品 of Light照明系统。这个照明系统的组件可以被自由组合并且连接在一起。
从参赛到最终获得红点奖,需要花费人民币两万多元。
王众已经记不清参加红点设计大奖时,自己具体花了多少钱,但去德国领取红点奖那一天的情景,他却记得清清楚楚。
在去颁奖现场的路上,王众遇到了一支同样获得产品设计类别红点奖的中国团队,他们获奖的产品是一支美妆喷雾。这支十几人的微商队伍还没有抵达现场,就在大巴上拉起了横幅,没过一会儿,便被工作人员制止了。但一到会场门口,横幅又被拉起来,横幅上文字的大意是微商产品获得了红点奖,从此走向了世界。
众人拥挤在会场门口拍照,微商团队旁边的就是法拉利团队,他们邀请正在旁边观望的王众帮忙拍一张合影。
王众一行去了四人,因参加颁奖会同样需要花钱买门票,王众选择了待在室外,看工作群里的现场直播。
红点奖的费用是明码标价的,一切费用在官方网站上都标注得很清楚,参赛者只需按照步骤一步步进行即可。
红点奖官网。
红点奖的中文官网支持支付宝缴费。这个奖算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设计竞赛之一,参赛门槛其实并不高,以含金量最高的产品设计类别为例,任何以工业制造程序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参赛,共有48个产品类别可供选择,要求为:参赛产品需为报名日前两年内发表贩售。产品设计奖评选标准严苛,获奖难度最大,每年获奖率1%左右。
红点奖产品设计大奖的费用分为两大类——报名费(不含法定增值税)和赢得奖项后续推广费用。评选过程中,参赛作品必须实际在现场展出,尺寸过大的作品会额外收取一笔费用。
报名分为三个时间段——早期、中期和追加报名,报名越晚费用就越贵, 早期270欧元,追加期就要450欧元。参赛作品尺寸超出1立方米需多交50欧元,超过8立方米则多交200欧元。另外,参赛作品的附加展示品每件加收60欧元。
获得红点奖产品设计大奖后,获奖者会被收取“获奖者权益”费用。其中,佳作奖项3650欧元起;红点奖项,3650欧元起;红点最佳设计奖项,5995欧元起。
对获奖者来说最为看重两项权益:一是获奖者能在获奖产品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使用红点标志,二是获奖作品能进入红点设计年鉴。
知乎上的一名匿名设计师表示,从参赛到最终获得红点奖,完整流程走下来,需要花费人民币两万多元。
红点奖奖项示意图,含金量由高到低。
拿到了产品设计类奖项,才算拿到了正宗红点奖。
获得红点大奖到底有什么好处?
对此,红点奖官方网站是这样回答的:若是您的产品赢得红点奖项,即可选择在广告中使用红点标志,运用红点标志醒目又世界知名,是优异设计的代表,是产品最好的宣传媒介。
事实上,红点奖有类别之分,不同类别的奖项含金量不同。
红点奖的奖项包含红点最佳设计奖、红点奖、佳作奖三种类别,含金量依次由高到低。同时,不同参赛类别奖项的含金量也大有不同,红点的参赛类别分为产品设计、传达设计及概念设计三大类型,其中产品设计类的奖项最难拿,含金量也最高。
通俗点说,就是只有拿了产品设计红点最佳设计奖,你才算拿到了最正宗的红点奖。
红点设计奖主席彼得·扎克(Peter Zec)曾说过,红点获得成功的关键,是那些了解红点标签价值,并购买获奖产品的消费者。然而,在中国强大的潜在消费力市场的诱惑下,这些奖项被商家用来作为卖点,在宣传时统统只说自己获得了“红点奖”,反正大多数消费者也不清楚红点奖复杂的奖项设置,奖项便自然而然地成为某些企业的宣传册和集赞簿。
红点奖常常被中国商家用来作为卖点。
这个奖项的三大类别里,每一大类都包含三至四个等级的奖项,而国人泛称的“红点奖”其实是获奖类别中的低级别奖项,人们质疑最多的也是这类低级别的“红点奖”。
顾磊是早期对红点奖提出质疑的人之一。
2015年8月,设计师顾磊在朋友圈发文《我放弃了红点奖》,在设计圈引发讨论。当年7月,顾磊得知自己获得了红点传达设计奖,主办方发来了祝贺并告知购买获奖者权益包的邮件。因为质疑该奖项,他最终选择了放弃领奖。
顾磊并不是第一个放弃红点奖的参赛者。对于领奖这回事,红点奖倒是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参赛者不愿交钱,意味着自动放弃。
顾磊放弃红点奖的另一理由是:当选择一个带有明显东方趣味的作品参评2015红点传达设计奖时,就已经隐约确定它能拿奖了。
对此他曾在文章中发问:奖项竞争的唯一要素是好设计,而不是来自某个地区的某种文化,为何中国设计获奖作品如此被强调“东方风情”?
他的这个疑问没有得到红点奖中国地区的回应。
根据红点奖官网的公开信息,在2018年的6300份申请里,69件作品获得“红点最佳设计奖”,占总数的1.1%;1684件被授予“红点奖”,45件被授予“红点荣誉提名奖”——这意味着,“红点奖”的获奖率高达28%。
日本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与 Lab设计的In-El折纸吊灯。
红点奖证明了你的产品是可行的。
王众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爱好混圈子的人。他自称每个圈子都沾点边,但从不为哪方站台。
作为一个获得天使轮投资的创业者,投奖只是一种营销自己产品的方式。“其实就是花钱去买这个奖所输出的公信力和判断力。”王众说。
王众设计的产品获得的是2016年产品设计类别的“红点奖”。获奖后,他缴纳了获奖作品能进入红点设计年鉴的费用。他还花了几个小时去参观德国埃森的红点博物馆,在展馆里看到了几乎整个苹果的系列产品,中国的自行车也在。
按照规则,产品放在博物馆里同样需要费用。“想着一个枕头放在这里,维护起来也麻烦,就算了。”王众一行人最终只在德国停留了一天一夜。
“拿红点奖对产品销售和升级肯定是有帮助的,比如我的枕头拿到日本市场,在茑屋书店卖,获得过红点奖一定是可以拿出来讲的。不要总站在中国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有世界的眼光,在商业的世界里已经没有国界了。如果不想得到国际的认可,那你去参加国际奖项干吗?”王众说。
他觉得产品的销量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跟玩游戏打怪一样,一个产品有多个维度,消费者的了解渠道多样,而红点奖的意义只不过是,有一个知名度高、公认的权威来告诉你,你的产品是可行的。“作为一名创业者,还有什么其他更好的方法来证明呢?”
红点设计博物馆内设有专卖店。
艺术家是为自己服务,设计师则是为受众服务。
对设计师韩湛宁来说,奖项只是一种荣誉的累加,是一种提携年轻人的方式。
他承认,自己的作品参评红点奖时只交了两个阶段的费用,一是参赛费,一是将作品登在红点设计年鉴上的费用。获奖后团队没去领奖,也没有任何展出。“这样也能说是拿了红点奖,只不过我们不能享受红点奖的其他获奖权益。”韩湛宁笑着说。
他有自己的设计团队,需要承接各种各样的客户,说服客户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奖项。“拿个奖对得起大家的辛苦,奖项是一个很好的激励,知名设计师都是一路获奖才成名的。”韩湛宁说,政府其实也支持设计师团队去参加国外的奖项评选,从政府层面来说,这关系到中国设计给世界留下怎样的印象。
韩湛宁以“小半个艺术家”自居,认为艺术家是为自己服务的,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而设计师则是为受众服务的,是需要得到客户认可的,两者是甲方与乙方的关系。
“国外设计大奖政府不会出钱,都是商业化的,利用高知名度变现盈利是一种常规操作,哪边有利可图去哪边是商人的本性,商业无可厚非,要清醒它是纯商业的,至于话语权,看客和资本会用脚投票。”身处设计师圈子,韩湛宁说,相比自己得奖前后那几年,如今国内的设计师、企业家对一些国际设计大奖的新鲜度已经慢慢下降,热度不如以前,也清醒了很多——有人出来质疑,这正是国内设计开始有自主意识的表现。
流光溢彩的深圳,留不住设计师人才?
韩湛宁说,让他更痛心的是优秀年轻设计师的离开。他来深圳十多年,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年轻设计师想留在大城市很难。
韩湛宁曾经很欣赏的一位助手告诉他:“我平时做的都是很诗意、很美好的设计,一下班却要回到狭小又逼仄的出租房,这种落差实在受不了。”韩湛宁说,纵观他带过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回去二三线城市了。
柳冠中在他的新书《中国工业设计断想》中的“战略”一章中这样写道:“工业设计是产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法和武器之一,也是经济转型的载体。西方发达国家以此才得以生产出使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眼花缭乱的新颖产品、工具、机器并迅速占领世界大市场。”
为什么他对中国设计忧心忡忡,为什么他会认为中国设计被外国人牵着鼻子走,将失守最后一块阵地?现在看来,这确实是一目了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