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机器人有关的智能制造业职业日渐热门。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新职业——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以下简称人社部《报告》),报告对工业机器系统操作员这一职业进行了定义,并分析了就业人群结构、所在企业特点、职业发展需求。围绕与机器人相关的智能制造人才供求情况,58同城日前发布的《2019三季度人才流动报告》,以及2019年度《中国卓越雇主报告》和《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也进行了深入解析,为制造业提供丰富的招聘求职信息。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薪资高于平均水平,岗位需求不断增加
据人社部《报告》显示,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主要职责是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机交互设备及相关机械工具对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或系统进行装配、编程、调试、工艺参数更改、工装夹具更换及其他辅助作业。
目前,该领域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其中,30-39岁占比28.89%,18-24岁占比24.44%;45%的从业人员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可见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就业门槛较低。45%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2倍,薪资普遍高于当地全行业平均水平。39.26%的从业者对该行业有所了解,并愿意从事该行业。
从招聘企业来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所在企业主要集中在100-499人规模,占比36.3%,其次是1000-9999人企业占比20%。可见,智能制造业岗位招聘需求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此外,67%从业者所在企业拥有工业机器人或智能制造生产线,这意味着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岗位需求将不断增加。
58同城发布年度雇主报告,深度解析智能制造业就业供需情况
作为国民招聘大平台,58同城依托长期积累的大数据优势,陆续发布《2019三季度人才流动报告》,及2019年度《中国卓越雇主报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分析智能制造业招聘求职动态,为行业提供及时详尽的人才供需数据。
58同城《2019三季度人才流动报告》反映出,今年三季度,智能制造业中的普工/技工职位企业招聘活跃度较高,该岗位的求职者关注度最高,求职增幅同比增长51.78%。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一代普工/技工的收入水平也有所提高,这激发了求职者从事该岗位的积极性。
58同城2019年《中国卓越雇主报告》则显示出,2019卓越雇主企业中占比排名第二的是制造业,达到21.6%,仅次于IT/互联网行业。"中国智造"时代的到来,使制造业引来又一春,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让其具备成为卓越雇主的有利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制造岗位在大学生中也备受欢迎。58同城2019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显示,大学生求职首选行业排行榜中,制造业排名第四位,仅次于IT/互联网、金融、教育/培训行业。12%的男性大学生原意从事制造业,其占比高于金融和教育/培训行业,仅次于IT/互联网行业。这表明,大学生看好我国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众多大学生愿意选择在该领域就业。
智能制造岗位的招聘热度、求职热度,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当下,传统制造业发生了"+互联网"的变革升级,为求职者带来了全新机会。作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招聘行业领导者,58同城招聘致力于分析解读智能制造等新职业人才供求情况,为行业提供趋势研判,也为求职者带来就业指南。相信在58同城的帮助下,应聘者将掌握丰富资讯,辅助求职决策,提升乐业体验。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
职业定义
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机交互设备及相关机械工具对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或系统进行装配、编程、调试、工艺参数更改、工装夹具更换及其他辅助作业。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主要工作任务:
1.按照工艺指导文件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完成作业准备;
2.按照装配图、电气图、工艺文件等相关文件的要求,使用工具、仪器等进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或系统装配;
3.使用示教器、计算机、组态软件等相关软硬件工具对工业机器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人机交互界面、电机等设备和视觉、位置等传感器进行程序编制、单元功能调试和生产联调;
4.使用示教器、操作面板等人机交互设备进行生产过程的参数设定与修改、菜单功能的选择与配置、程序的选择与切换;
5.进行工业机器人系统工装夹具等装置的检查、确认、更换与复位;
6.观察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或系统的状态变化并做相应操作,遇到异常情况执行急停操作等;
7.填写设备装调、操作等记录。
当前就业人群分析
在汽车制造、3C电子制造、五金制造、陶瓷卫浴、物流运输等各个行业都已经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这部分从业人群呈现以下特征:
年龄分布
18岁及以下占比0%,18-24岁占比24.44%,25-29岁占比18.52%,30-39岁以上占比28.89%,40-50岁占比21.48%,50岁以上占比6.67%。新职业不仅是新人进入职场的新选择,更是个人职业发展转型的重要途径。
所在企业规模
20人及以下占比5.39%,20-99人占比17.78%,100-499人占比36.3%,500-999人占比11.11%,10000-9999人及以上占比20%,10000以上的占比8.89%。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所在企业规模分布均匀,大、中、小、微型公司都需要系统操作员推动转型。
薪资水平分布
45%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2倍,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薪资普遍高于当地平均薪资。
职业需求
67%从业人员中的企业或公司是有在引入工业机器人或智能制造生产线作为生产设备的,可见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的岗位需求是在不断增加的。
职业发展通道
根据职能划分,一般的机器人企业内部技师级员工,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工种。
首先是工程师的助手,主要责任是协助工程师出机械图纸、电气图纸、简单工装夹具设计、制作工艺卡片、指导工人按照装配图进行组装等。
其次是机器人生产线的试产员与操作员。以水龙头打磨抛光为例,此类岗位要根据水龙头打磨抛光工艺,对机器人系统进行示教操作或离线编程,并调整打磨抛光系统各项参数,使机器人系统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此外,还有一类员工负责对机器人进行总装与调试,在装备生产企业根据调试文件完成机器人单轴闭环参数调整、机器人标定、运行演示程序并调整相关参数,最终使得机器人能达到出厂状态。
而引进机器人的企业本身常常缺乏维修能力,因此高端维修或售后服务人员也必不可少。在机器人系统发生故障时,这一岗位的员工,需要根据故障提示代码进行初步检修,能清晰的汇报现场情况,并在技术人员远程支持下解除故障。能按照流程进行机器人系统标准配件的更换。采用机器人的生产线或将形成“技术人员+普通作业员”的标配,而且未来企业对懂机器人技术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
未来发展需求
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具有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目前国内机器人应用人才出现巨大缺口,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作为应用环节的关键一环,这类岗位人才需求巨大,正是由于机器人工程师的大量需求以及对专业性的要求,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从业人员在薪资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如:技术操作工参考薪酬5500~7000元/月,而工业机器人维护工程师7000~1万元/月,系统集成工程师2万元以上/月。由于地区不同,薪资水平也会有一定差距。不仅针对从业者,工业机器人在行业方面也是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从业者、创业者带来了很大的吸引力。
典型案例
肖卫东
工业机器人研发企业资深培训教学讲师
曾在职业院校任职专业教师的肖卫东老师,机缘巧合下任职于国内知名工业机器人研发、教学培训企业;就职期间,具有机械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肖老师通过对公司各类机器人产品从研发到使用的了解掌握,能够非常熟练的操作和使用机器人,并进行与其他设备的协同连接运行工作,是企业里面数一数二的技术能手,个人年薪也从7万涨到了22万。随着工业机器人新职业的发布,肖老师也开启了对新职业工业机器人相关操作技能的培训。
据肖卫东老师介绍,他所在的企业里面研发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与其他生产企业,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家电及3C、橡胶及塑料工业、铸造行业等领域,涉及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业的大量应用就需要专业的人士来操作和运维。因此公司也孵化了教育市场,与国内职业院校合作,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共同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技能人才,从而尽可能的满足社会企业的人员需求。富有教学经验且对工业机器人操作熟练的肖老师便成了教学方面的专家,除了能够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外,还能为职业院校培养师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资深讲师。
近日,上海临港方舱医院为了提高方舱管理效率,减轻医护“大白”负担,投入并应用了近300台各类机器人“小白”,覆盖室内外物流、配送、消杀等刚需场景。
据悉,目前在方舱内提供“专送”和“区域送”两种服务模式,“专送”模式用于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定点发放,精准配送到床位;“区域送”模式在一次配送8份餐食的情况下,8台机器人30分钟内可以完成360份餐食的全量配送,确保大部分病患半小时内拿到餐,大幅节约医护人员时间,让科技有温度。
消杀机器人:构筑舱内安全防线
临港方舱6号舱内共部署了15台消杀机器人,集成超干雾化消毒、紫外线消毒、等离子空气过滤等多种方式,针对环境物表和空气执行自主移动式多点高水平消毒,强化对医护及患者的安全保障。
数字孪生指挥舱:搭建方舱数字大脑
近300台机器“小白”都有一个统一的“大脑”。通过激光SLAM(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精确重建室内三维地图,构建1:1映射的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基座服务,打造统一数据平台,实现对机器人的集中管控以及舱内数据的实时监测,助力管理人员高效决策,支撑对临港方舱的调度一体化、数据透明化的全过程高效管理。据悉,这是首次实现了方舱医院场景下的多种类机器人的规模化、体系化部署和数字孪生系统虚实融合的实战应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的相关经验将复制推广到国家会展中心方舱等其他方舱医院。(总台记者 窦筠韵)
(编辑 周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