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收入水平日益提高,中国消费结构正逐渐从温饱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转型。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45.9%。2015-2019年,人均服务消费支出从6442元增加到9896元,增加了3454元,增长了54%。而同期我国居民消费性支出从15712元增长到21559元,仅增长37%。
服务消费增量占全部消费增量的比重达到59%,这说明服务消费对稳消费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以95-00后为主的Z时代消费群体崛起,他们对消费服务体验的高度重视,也在加速享受型消费模式的推进,而「消费体验」也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服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此番大背景下,酒店作为一级消费市场的重要一环,在消费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以及大众旅游、商务旅游浪潮的席卷下,酒店行业在迎来大发展的同时,如何提升酒店服务体验,满足时下主力消费客群的个性化住宿需求,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也成为各酒店经营者普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若仅凭传统思维和模式去面对这一难题,几乎是一个无解的方程,显然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创新,将吃、住、行、游、购、娱、商等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同时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单店经营效率及消费者入住体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酒店管理和服务上的新革命。
科技新势力 助力酒店智慧化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
不难看出,随着以“90、00后”为代表的Z世代消费群体的崛起,消费体验逐渐取代价格成为新时代消费群体的全新敏感因子,其对消费最大的需求就是“好玩、有趣、用户体验好”,由此也推动当下诸多酒店开始寻求以智能化手段提升酒店服务体验和服务趣味性。可以认为,智能化从某种程度来讲,已经成为酒店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酒店智慧化升级迫在眉睫。
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以及像九号公司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的入局,在为酒店智慧化赋能,推动酒店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同时,也极大加速了酒店智慧化发展进程,为广大消费者创造了全新酒店服务体验,更为提升酒店经营效率,降低酒店经营成本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
数据显示,从人口结构上来看,未来17年中国将减少约1.25亿的适龄劳动力,意味着像酒店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得不面对人力、运维等相关成本上升的压力,但智能机器人的入局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据行业人士透露,根据大部分酒店反馈的数据,一台酒店机器人大概可节省0.5-0.75个人力,尽管暂时还不能完全替代人工,但确实能够帮助酒店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对此,九号公司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也表示:“九号机器人的长远战略是打造完整的产业体系,助力酒店等众多行业的智慧化升级,研发和生产九号方糖机器人,就是我们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将集中精力、提前布局,打出组合拳赋能酒店等众多行业智慧化转型,为其创造超预期的资本投入产出比!”
酒店智慧化升级蓝海初现 新时代已经到来
不过,随着酒店智能化升级趋势越发明显,为酒店在升级过程中提供智慧化赋能的第三方入局者也越来越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九号机器人也在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更新迭代,并通过构建具备强大算力的后端云计算系统,提升九号机器人的服务深度和广度,从而迅速适应市场需求,从产品层面夯实自己的护城河,提升行业竞争力。
根据九号公司内部统计数据,截至目前,九号方糖配送机器人已在多家酒店集团完成超22万次配送,服务酒店住户近23万人次,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而九号方糖配送机器人仅仅只是九号公司第一款商用配送机器人,未来,随着九号公司持续加码更多种类、更多用途的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生产,也将进一步实现对室内外配送领域的全覆盖。
回头来看,相比国内友商,九号公司从2012年成立就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拥有一套成熟且行之有效的机器人研发及商用方法论,在商业机器人的研发进程中,也拥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去改进和完善服务。
如今,九号公司强势入局酒店智慧化升级赛道当中,对于推进传统酒店向智慧酒店的商业化转型,助力酒店行业降本增效,提高管理效率无疑大有裨益。而且酒店行业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也将进一步反哺包括九号公司在内的整个智能机器人行业。可以认为,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慧化服务模式进入酒店,是时代发展使然,也是酒店和机器人行业基于自身根本利益的双向选择,这也代表由酒店行业牵头的一个机器人时代正在到来。
酒店为机器人打开商业化想象空间 然全面落地尚待时日
可以认为,在未来酒店存量化竞争状态下,智慧化所赋予酒店的经营效率、服务体验等方面的提升,作为酒店行业全新盈利增长极,也正在引领一种全新竞争格局。这种格局不仅限于身处竞争最前线的酒店行业当中,用以为酒店实现智能化赋能的入局者也赫然在列,其中就以机器人为主。
从这方面来看,酒店行业的长远发展对智能化的迫切需求,在创造一个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业态的同时,也从技术层面,对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要求。但社会、政策、法律等更广范围的决定性因子,也是机器人在取得更广范围普适性应用之前,需要考量的问题。
目前,对于机器人领域,室内外配送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提供更智能可靠的室内外配送服务虽然存在技术难点,但绝非无法攻克。然而,室内外配送所涉及到的路权、法律、区域性政策、民众接受度等问题,才是机器人未来商用过程中将要面临的最大阻碍之一。比如一些复杂场景下的配送流程,实际上就是无人驾驶,或者说自动驾驶,这些行为目前在法律层面上没有明确的标准,市场也因此对室内外无人配送存疑。所以,相比技术难题,这些才是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不过,随着机器人越来越普及,其对整个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价值,也将让其获得更多认可。而今机器人成功接入酒店场景,只是这一切的开始。机器人入局为酒店行业带来的智慧化赋能,帮助其降本增效,而酒店行业的开放态度,也成功打开了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想象空间,为整个智能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8月16日,擎朗智能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公布了多功能配送机器人T10和全新的清洁服务机器人产品C30。
擎朗智能对近年来的该公司的发展进行了重点回顾,特别是海外业务进展,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也分享了对行业的深入看法和趋势洞察。
构建产品矩阵,布局海外市场
据李通介绍,擎朗名字的内涵就是Keen on ,对机器人始终保持深度热爱。从2010年起,擎朗几乎是从零到一开辟了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自研核心技术、自建供应链、去商用场景验证服务机器人的价值。
李通也分享了对行业波峰波谷起伏的洞察,并且特别列举了几个时期:2010年到2015年5年多的「波谷」,没有人相信服务机器人能够成功,直到2016年,一台真正意义的餐饮配送机器人落地。
2018年,擎朗餐饮服务机器人在餐饮连锁品牌海底捞合作部署。2021年因疫情的新一轮波谷里,擎朗布局海外市场,迈向了全球化。擎朗智能在海外迅速扩张,达成了60+产品覆盖国家/地区总数,600+产品覆盖城市全球总数;在64个国家参与并完成机器人出海认证。
擎朗智能展示了其服务机器人矩阵,包括引领机器人G2,T8、T5、T9 Pro、T3、W3等多场景多功能配送机器人,M2、 M102、S100等医疗和工业配送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人C30和新生代配送机器人T10 。
据介绍,新生代配送机器人T10,集“送餐高手”、“全景感知”、“多模态交互”、“广告营销”四大特性于一身。0距离高效配送机器人T9 Pro,以自取餐闭环检测、视觉和激光雷达融合定位、安全升级的环境感知、更加平稳的配送为主要特点。远距离安全配送机器人T3则有超大容量、自动舱门、自主乘梯、内舱消毒的主要特征。
擎朗智能表示,其思考“如何让机器人在职能分工上功能更全,让人力进一步释放”,以酒店清洁的观察反馈和场景切入,推出了超能清洁机器人C30。C30有四大基础清洁功能,单次清洁面积不低于1500平米。
最后,擎朗智能也公布了新品的上市时间:2023年第三季度,0距离高效配送机器人T9 Pro和远距离安全配送机器人T3将开启商业应用;新生代配送机器人T10和超能清洁机器人C30的上市时间,会在2023年第四季度。
服务机器人下游需求逐渐恢复
IDC发布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份额,2022》 报告显示,2022年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总体规模 1.69 亿美元,局部应用场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餐饮服务机器人市场CR2(市场集中率,第一和第二市场份额之和)进一步提升到83.6%,其中擎朗智能市场份额超过60%,从2021年48.6%增加到2022年60.4%。
报告还指出,商用服务机器人中国市场两极分化明显,擎朗智能和高仙自动化合计占据了约50%的商用服务机器人整体市场份额。具体来看,擎朗智能和高仙自动化市场份额均在25%左右,餐饮配送和商用清洁成为商用服务机器人最大应用场景。
中国作为商用服务机器人的诞生地、技术发源和主要市场,主流代表品牌均是中国厂商,IDC的中国报告反映了行业整体现状和趋势。2022年市场大环境特殊,商用服务机器人整体出货量依然平稳,这意味着服务业相关需求足够刚性,场景和区域渗透率有所提升。
2022年,擎朗在国内餐饮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长达到60%。据介绍,该年度市场遭遇不可抗力,但擎朗智能实现了增长。
IDC 中国新兴技术研究部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在经历了2022 年的调整后,大多机器人供应商已经将组织架构和业务方向调整到最佳状态,以迎接市场新的发展阶段。2023年经济形势上涨,下游客户需求恢复,服务机器人在下沉市场和新行业、新场景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拓展,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大力复苏。”
在完善餐饮行业的布局后,擎朗智能表示,还将技术应用推广至其他行业,推动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多元化发展。据悉,除了餐饮领域,擎朗机器人还落地至酒店、医疗、场馆、商务办公、社区养老、机场等多类场景。
据了解,我国冷链物流产业链中上游环节的制造企业中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以及华南地区,其中以华南省和广东省为主。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上游头部企业分布较为分散,大冷股份和冰轮环境分别位于辽宁和山东;而对于中游企业,受制于冷链运输距离及成本等多重因素,布局区域龙头发展格局明显,在北方,华欣物流、希杰荣庆物流分别位于北京和山东,在南方,顺丰冷链处于绝对领先位置。
北京市4个项目,具体“配置”早知晓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达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经公开征集和项目审核,北京市4个项目获得了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
这4个项目分别为基础设计补短板项目方面的北京顺丰全自动仓储分拣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北京市平谷首都食材共配中心项目;肉类冷链物流设施项目方面的良乡镇小营农民再就业基地新建标准厂房及配套附属用房建设项目、清真冷鲜牛羊肉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建设项目。
北京顺丰全自动仓储分拣中心及配套设施项目是国家空港型物流枢纽的支撑项目,重点服务顺丰开展跨境电商和城市物流配送。
建设地点位于顺义区空港物流基地,建设内容主要为一栋高规格的全自动分拣中心。未来将引进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分拣设备,分拣能力可达到每小时10万件以上。项目建成后,将满足持续增长的运营需求,提升智能分拣效率,助推智慧物流发展。
北京市平谷首都食材共配中心是平谷马坊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支撑项目,将主要为多家餐饮企业提供贮藏、保鲜、包装和运销等服务,是大型餐饮企业的“保鲜库”。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平谷区马坊镇陆港路1号,建设内容包括冷库、恒温仓库,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总库容约3.8万立方米。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蔬菜周转能力3万吨,年配送能力5万吨。项目还将在现有口岸、冷库、普库基础上,将建设食材共配中心、动态储备中心、农产品研发推广中心,为食品、农产品经营企业提供通关、仓储、加工、销售、配送及供应链金融全链条服务,建设“仓拣配+金融+口岸”一站式服务平台。
良乡镇小营农民再就业基地新建标准厂房及配套附属用房建设项目定位为房山区肉类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重点服务超市及企事业单位食堂等。
项目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肉类分割库、包装库及冷冻冷藏库各1个,其中肉类分割库、肉类包装库的主要功能为肉类产品的粗分割、包装、暂存和低温配送;冷冻冷藏库主要功能为肉类产品冷冻冷藏、分拣分割和低温配送,总库容约2.2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将直接或间接提供近1000个就业岗位,同时依托流通渠道优势,促进当地农副产品产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清真冷鲜牛羊肉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建设项目定位为窦店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延伸,重点支撑本市肉类冷链物流服务。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内容包括冷库、配套制冷机房各一栋,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冷库库容约3.9万立方米。项目建成投产后,冷鲜牛羊肉年流通量将达到2.9万吨,将有效带动当地就业,助力地区经济发展。
当下,疫情进入抗疫常态化,此次疫情让人们感受到物流作为基础设施的地位。多地出现冷冻食品被检测出新冠病毒,也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生活食品和消费品的智慧化冷链物流如无接触配送被提上日程。“无接触配送”在物流配送、电商等行业内也迅速铺开和跟进,众多企业、 平台已跟进“无接触配送”服务。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合作空间不断扩展等因素都将促进我国智慧冷链物流需求市场的持续扩张与行业不断发展。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将有力助推城市智慧物流的发展,并提供相关就业岗位,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
【1】《北京4个冷链物流新项目年内完工,助推城市智慧物流升级》,北京日报
【2】《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产业链现状及区域市场格局分析 下游需求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前瞻网
【3】《冷链物流爆发性增长之下“隐忧”几何?》,中国水运报